- 中医手法按摩结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在儿童吞咽障碍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按摩结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在儿童吞咽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中医手法按摩结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的方案进行相应治疗,对照组采用口腔感觉运动训练。采用藤岛一郎吞咽障碍分级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的吞咽能力,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分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血压波动、喉痉挛及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论中医手法按摩结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治疗儿童吞咽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吞咽功能,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胡晔刘丽君苏珍辉杨细丹黄琴王琪
- 关键词:儿童吞咽功能障碍
- 家庭访视护理对小儿脑瘫康复的影响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以家庭探访的方式来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康复性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之间的60例小儿科的脑瘫患者进行治疗,对其采用家庭护理的方式对脑瘫患儿进行护理,从对60例的小儿科的脑瘫患者进行家庭访视护理,主要是在护理的时候要正确用药,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专业性的护理,从具体的护理方法着手来对脑瘫患儿进行护理前后的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于所选取的患儿要从护理的方法对患儿的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判定,其患儿在小便、大便、自理能力、吃饭等生活能力的指标在护理之后均比未护理的要高,其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家庭访视护理可以很好的加强小儿脑瘫康复的效果,可以从根本上帮助患儿提高自自我护理能力,并且可以有效的预防其并发症,以此来促进患儿的康复。
- 胡晔苏珍辉王琪
- 关键词:家庭访视护理小儿脑瘫
- 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性瘫痪影响作用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6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GMFCSⅠ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有52例患儿可独立行走,占82.5%,对照组有39例,占61.9%(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脑性瘫痪患儿实施家庭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患儿运动功能改善,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阮顺秋李丽胡晔杨细丹
-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家庭康复护理康复效果
- “六关键”管理在儿童康复病房中的应用
- 2010年
- 目的提高儿童康复病房的专科护理质量及护士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09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240例脑瘫患儿按住院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六关键"管理(即关键护理人员、关键护理制度、关键时段、关键患儿、关键工作流程及关键技术的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静脉穿刺成功满意度、家长运动功能训练方法掌握程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患儿家长满意度、护士静脉穿刺成功满意度、家长运动功能训练方法掌握程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4,P<0.01;Z=4.04,P<0.01;Z=4.21,P<0.01;X^2=66.41,P<0.05)。结论 "六关键"管理实现了重点护理环节的有效控制及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管理,有效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及护士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
- 张彬段华林钟学胡晔黄凤舞
- 关键词:儿童康复护理
- 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3月-2011年5月期间我科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74例,我们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他们进行治疗,现回顾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结果上干型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全臂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病程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长期病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上干型、短期病程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疗效较好。
- 黄凤舞张玲胡晔阮顺秋黄琴
-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
-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在偏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
- 苏珍辉张惠佳王跑球丁玉莲刘璨胡晔
- 文献传递
-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在偏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
- 目的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配合功能训练对提高偏瘫患儿肌力及降低肌张力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偏瘫患儿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所有病人都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训练,每天1-2次,每...
- 苏珍辉张惠佳王跑球丁玉莲刘璨胡晔
- 关键词:偏瘫儿童康复
- 文献传递
-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在偏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
- 偏瘫患儿站立、行走功能障碍主要与肌张力障碍、平衡功能障碍和下肢肌力低下有关,缓解肌张力和提高下肢肌力是促进患儿早日站立、行走的重要环节,目前在临床上普遍采用的缓解肌张力和提高肌力训练方法是以治疗师为主导的,以手法为主,辅...
- 苏珍辉张惠佳王跑球丁玉莲刘璨胡晔
- 文献传递
- 针刺加穴位注射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重症脑病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注射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重症脑病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症脑病后吞咽障碍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只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针刺和穴位注射治疗,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5 d后再行下1个疗程治疗。分别在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吞咽功能评估分值;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患儿吞咽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穴位注射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重症脑病后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
- 苏珍辉胡继红刘丽君胡晔刘志雄郭春光
- 关键词:针刺穴位注射吞咽障碍儿童
- 脑瘫患儿运动训练中骨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
- 2010年
- 总结了7例脑瘫患儿在康复训练中发生骨折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原因包括运动师手法、力度不当及儿童不配合以及家长训练方法不当等,而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健全相关规章制度,采用教育干预、技术干预、经济干预及管理者人性化作用和加强家庭训练指导,认为提高康复治疗师的安全防范意识,可有效地降低骨折等意外伤害的发生。
- 张彬段华林汤孟平胡晔黄风舞
- 关键词:儿童脑瘫运动疗法骨折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