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蓉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麻醉
  • 2篇异氟醚
  • 2篇疼痛
  • 2篇慢性疼痛
  • 2篇教学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电压门控
  • 1篇电压门控性
  • 1篇电压门控性钾...
  • 1篇多模块
  • 1篇学法
  • 1篇血清
  • 1篇医院门诊
  • 1篇异氟醚麻醉
  • 1篇诊病
  • 1篇诊疗指南
  • 1篇镇痛

机构

  • 8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胡蓉
  • 3篇欧阳文
  • 2篇胡中华
  • 2篇童建斌
  • 2篇段开明
  • 2篇黄东
  • 1篇杨晓秋
  • 1篇廖琴
  • 1篇何慧娟
  • 1篇李季
  • 1篇马柯
  • 1篇梁立双
  • 1篇王意
  • 1篇郭刚文
  • 1篇刘延青
  • 1篇林国新
  • 1篇全承炫
  • 1篇王锁良
  • 1篇张小梅
  • 1篇李艳华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中华疼痛学杂...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麻醉解剖学多模块教学法的探索与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改革麻醉解剖学教学模式,促进麻醉解剖学与临床麻醉的融通,建立适用于麻醉专业学生的解剖学教学模式。方法在五年制麻醉专业学生学习麻醉解剖学的过程中,在进行麻醉解剖学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多模块教学,包括临床麻醉观摩、模拟麻醉操作和讨论临床麻醉案例3大模块。结果结合麻醉专业的学科特点,利用多模块教学搭建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麻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结论推行麻醉解剖学多模块教学模式,将传统的"麻醉解剖学"逐步向"麻醉应用解剖学"转化,可为麻醉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崭新的学习平台。
郭佳妮李昌琪熊鲲童建斌胡蓉潘爱华李芳
关键词:麻醉解剖学模块教学教学改革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版)被引量:9
2024年
骨关节炎(OA)是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之一,其特征是慢性疼痛和活动能力丧失,极大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OA的患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为规范OA的诊断及治疗,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疼痛病学分会牵头组织相关专家,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的《中国骨关节炎指南(2018、2021年版)》基础上,参考最新文献和大量高质量证据,结合我国疼痛医学和传统医学的诊疗经验,提出“依据OA的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并对“OA阶梯化治疗”等级进行优化。经多次讨论、审稿以及专家匿名投票,制定了《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版)》,以期为OA的诊疗提供最新的规范化方案,实现“防治慢性疼痛疾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目标。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专家组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疼痛病学分会黄东冯泽国胡蓉李艳华梁立双刘庆刘堂华马柯王林王锁良杨晓秋张小梅张英刘延青
关键词:骨关节炎慢性疼痛
湖南省两所医院门诊慢性疼痛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疼痛门诊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慢性疼痛分类的慢性疼痛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7月至2024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和临澧县安福街道卫生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慢性疼痛患者,通过门诊病历了解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和慢性疼痛流行病学特征,比较两所医院在慢性疼痛构成比、性别、年龄、季节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783例慢性疼痛患者。慢性疼痛患者构成比如下: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841例(5.33%),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12781例(80.98%),慢性继发性内脏痛496例(3.14%),慢性继发性头痛或口面部疼痛205例(1.30%),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801例(5.08%),慢性术后或创伤后疼痛305例(1.93%),慢性原发性疼痛354例(2.24%)。两所医院在慢性疼痛类型、性别、年龄、季节上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总体来看,本研究中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构成比最高,其次为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和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性别、年龄、季节是慢性疼痛的重要影响因素,两所医院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邓伊玲苏梦周飞黄东胡蓉
关键词:慢性疼痛国际疾病分类法门诊病人
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大鼠血清代谢物质的变化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血清代谢物质的影响以及代谢物质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0)大鼠给予80%的氧气2h。异氟醚处理组(n=20)大鼠给予2%异氟醚和80%氧气2h。通过Y迷宫测定记录学会次数反映大鼠的认知功能,通过气象色谱质谱(GC/MS)来分析血清中代谢物质的变化,并观察血清中代谢物质的变化是否与认知功能的改变相关。结果异氟醚处理组大鼠学会的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70.75±15.30)次vs(45.40±11.21)次,P〈0.05]。与对照组相比,异氟醚处理组大鼠血清中的D-果糖、阿拉伯呋喃糖、n-正丁胺、肌醇升高,脯氨酸和丙氨酸降低(P〈0.05)。D-果糖、阿拉伯呋喃糖、n-正丁胺、肌醇和脯氨酸的变化与认知功能相关(P〈0.05)。结论血清中D-果糖、肌醇的浓度变化可以作为预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和发展的标志。
胡蓉童建斌胡中华
氟比洛芬酯用于鼻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氟比洛芬酯在鼻腔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全身麻醉下行鼻腔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Ⅰ组患者术前5分钟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Ⅱ组于术后患者苏醒,拔除气管导管后缓注氟比洛芬酯(1mg/Kg);Ⅲ组不注射氟比洛芬酯。分别观察术中的出血量,血糖的变化,及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记录术后2、6、12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麻醉与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术中出血量Ⅰ组和Ⅲ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术前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Ⅰ、Ⅱ组均低于Ⅲ组(P(0.05),但Ⅰ、Ⅱ组术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Ⅱ组血小板聚集率术前和术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2、6小时VAS评分Ⅰ、Ⅱ组均低于Ⅲ组(P(0.05),但Ⅰ、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12小时VAS三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观察中均未发现相应的并发症。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氟比洛芬酯可用于鼻部手术的术后镇痛。
胡蓉李季欧阳文段开明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鼻部手术术后镇痛
MiR-21-5p通过下调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v1.1表达减轻大鼠三叉神经痛
2024年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电压门控性钾通道(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Kv)已被证实参与TN的发生、发展,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微RNA(microRNA,miR)可通过调节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上Kv通道的表达及神经元兴奋性,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本研究旨在探索TN模型中TG上Kv1.1和miR-21-5p的关系,评估miR-21-5p是否对Kv1.1有调控作用,为TN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1)假手术组(sham组,n=12),大鼠仅在术侧切口缝合,不结扎神经;2)Sham+agomir NC组(n=6),sham大鼠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方法于术侧TG微量注射agomir NC;3)Sham+miR-21-5p agomir组(n=6),sham大鼠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方法于术侧TG微量注射miR-21-5p agomir;4)TN组(n=12),采用铬肠线慢性缩窄性眶下远端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distal infraorbital nerve,dIoN-CCI)法构建TN大鼠模型;5)TN+antagomir NC组(n=6),TN大鼠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方法于术侧TG微量注射antagomir NC;6)TN+miR-21-5p antagomir组(n=6),TN大鼠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方法于术侧TG微量注射miR-21-5p antagomir。检测术后各组大鼠面部机械痛阈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术后大鼠术侧TG中Kv1.1和miR-21-5p的表达情况。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确定Kv1.1和miR-21-5p是否存在靶标关系,即miR-21-5p是否可以直接影响KCNA1的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通过免疫荧光法测定,对脑立体定位注射的效果进行评价,随后分别将miR-21-5p的类似物(agomir)和agomir NC通过脑立体定位仪注射至sham组大鼠TG内,使miR-21-5p过表达;向TN组大鼠TG内分别注射miR-21-5p的抑制剂(antagomir)和antagomir NC,抑制miR-21-5p表达。观察给药前后大鼠行为学变化,检测干预后大鼠TG内miR-21-5p和Kv1.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基础痛阈值相比,TN组大鼠在术后第
周雪雯郭刚文余珊子胡蓉
关键词:电压门控性钾通道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节
异氟醚麻醉对老龄大鼠海马突触体蛋白质组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异氟醚麻醉对老龄大鼠海马突触体蛋白质组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27只,22月龄,体重480~5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n=6)和异氟醚麻醉组(I组,n=21)。C组吸入含80%氧气的空氧混合气体2h,I组吸入3%异氟醚麻醉诱导后,经口明视气管插管,吸入2%异氟醚+80%氧气维持麻醉2h。麻醉结束后24h时,进行Y型迷宫实验测试大鼠认知功能,记录训练次数。以训练次数〉75次为判断认知功能低下的标准,将I组大鼠分为2组:认知功能低下组(IA组)和认知功能未低下组(IB组)。Y型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双侧海马组织,提取突触体,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结果I组有6只大鼠发生认知功能低下,有13只大鼠未发生认知功能低下。与C组和IB组比较,IA组训练次数增多(P〈0.05);C组和IB组间比较训练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组和IA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有21个,其中11个蛋白质表达上调,10个蛋白质表达下调。C组和IA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有19个,其中12个蛋白质表达上调,7个蛋白质表达下调。经质谱分析鉴定出31个蛋白质。结论异氟醚麻醉导致老龄大鼠认知功能低下可能与突触部位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突触部位的细胞骨架结构及调节蛋白的改变有关。
胡中华胡蓉全承炫王意何慧娟林国新段开明欧阳文
关键词:异氟醚麻醉海马突触体蛋白质组
多模式教学方法在临床麻醉见习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临床麻醉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同时它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麻醉医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具备过硬的临床技能,因此,临床实践教学在麻醉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麻醉学教学的需求.我院对4 8名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的临床麻醉见习进行了多模式教学带教尝试,现就教学体会略作论述.
胡蓉廖琴欧阳文
关键词:临床麻醉学临床实践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