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琦

作品数:19 被引量:148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地震
  • 7篇地貌
  • 6篇地貌特征
  • 5篇流域
  • 5篇发震
  • 4篇祁连山西段
  • 4篇西段
  • 4篇河流域
  • 4篇发震构造
  • 2篇地震考证
  • 2篇地震灾害
  • 2篇震灾
  • 2篇石羊河流域
  • 2篇盆地
  • 2篇祁连山东段
  • 2篇历史地震
  • 2篇酒西盆地
  • 2篇河流
  • 2篇北缘
  • 1篇地质

机构

  • 19篇中国地震局兰...
  • 4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9篇苏琦
  • 17篇袁道阳
  • 12篇谢虹
  • 7篇雷中生
  • 4篇刘兴旺
  • 4篇邵延秀
  • 3篇吴赵
  • 2篇梁明剑
  • 2篇杨青云
  • 1篇苏鹤军
  • 1篇史志刚
  • 1篇张波
  • 1篇柳煜
  • 1篇刘百篪
  • 1篇王爱国
  • 1篇葛伟鹏

传媒

  • 5篇地震工程学报
  • 4篇地震地质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震研究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内陆地震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祁连山西段党河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苏琦袁道阳谢虹
白龙江流域构造地貌特征及其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3
2016年
活动构造是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SRTM-3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数据,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及Matlab程序脚本系统提取白龙江流域宏观地貌信息、拟合流域内部7个4级亚流域的S-A图解,并结合流域内部新构造特征、活动断裂分布、岩性展布特征以及降水条件等系统分析了白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因素.其中,S-A拟合图形上凸者代表流域内物质的输出量大于输入量,反之,S-A拟合图形下凹者代表流域内物质的输出量小于输入量,而物质输入表现为山体隆升,较大的物质输出量具体表现形式即为突发事件形成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另外区域构造运动控制下的强烈褶皱破碎甚至糜棱化或半糜棱化岩层分布也是地质灾害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本区地质灾害通常发生在高程突变、起伏度与切割深度大的高坡度分布区,而由于区域差异隆升所形成的不同的亚流域地貌形态则控制了地质灾害高发区,即物质输出量大于输入量的亚流域内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而输入量大于输出量的亚流域内部并无明显地质灾害分布点.
苏琦梁明剑袁道阳谢虹吴赵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貌
酒西盆地白杨河断裂古地震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白杨河断裂是酒西盆地内部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断裂长约25 km,整体走向近EW,倾向N,倾角约25°。以往的研究认为白杨河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的隐伏断裂,其持续的活动造成了上覆阶地变形,形成白杨河背斜。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考察,在断裂西段和中段发现连续发育的低断层陡坎,表明断裂活动已至地表。古地震探槽揭露白杨河断裂全新世以来至少发生过2次地震事件,年代分别为距今(8.7±0.6)ka和(3.9±0.5)ka,每次地震事件的垂直断距都在约0.6 m,利用经验公式,估算震级约为6.8级。
刘兴旺袁道阳袁道阳苏琦
关键词:古地震全新世
1944年青海乐都瞿昙寺地震考证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对1944年初青海乐都瞿昙寺地震史料的搜集和现场考察、采访,获得了此次地震更加丰富的资料,进而核定了此次地震的基本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青海省乐都县以南的瞿昙寺附近,震中位置大致为36.3°N、102.2°E,精度2类,误差小于等于25 km,震级约5.5级,震中烈度可达VII度。此次地震位于拉脊山北麓与西宁—民和盆地的交界部位,靠近拉脊山北缘断裂带附近,地震等震线长轴方向呈近东西向,与拉脊山北缘断裂走向大体一致,综合分析认为,拉脊山北缘断裂的最新构造活动可能导致了此次地震的发生。
谢虹雷中生袁道阳苏琦
关键词:发震构造
民国时期滇西南地区三次强震补充调查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发生在滇西南地区的1938年5月14日澜沧MS6.0级、1941年5月16日耿马MS7.0级和1941年12月26日澜沧MS7.0级3次地震历史资料的系统收集和整理,并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现场采访和补充调查获得的新资料,修改和完善了这3次地震的等震线图和极震区范围,并结合该区地形地貌特征和断裂最新活动性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评述了其发震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这3次强震发生在腾冲-澜沧新生地震带附近,分别与黑河断裂、南汀河断裂西支及澜沧断裂勐遮段的新活动密切相关。
谢虹雷中生袁道阳苏琦
关键词:民国时期历史地震发震构造
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流域地貌参数分析与构造变形探讨
近年来,对造山带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其地表过程,其研究的切入点正是构造变形与气候变迁的共同载体—现代地表地形地貌;造山带系统内部河流地貌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气候、岩性等多因素的反馈作用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构造地貌学研究的重点,而...
苏琦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数字高程流域地貌
六盘山断裂带构造活动特征及流域盆地地貌响应被引量:11
2015年
通过航卫片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对六盘山断裂带新活动特征开展详细研究。调查发现六盘山东麓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的逆左旋走滑断裂,而六盘山西麓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的挤压逆冲断裂,二者的构造活动控制和影响了本区的地貌发育和地震活动。同时利用SRTM数据提取六盘山东西两侧泾河和水洛河上游流域盆地水系,得到流域盆地面积-高程积分值(HI值)分布图,探讨本区活动构造和地貌的响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岩性条件下六盘山东侧的HI值要低于西侧,反映了活动断裂对本地区地貌演化特征的不同影响。上述地貌分析研究为认识和理解六盘山地区地貌演化以及控制因素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思路。
刘兴旺袁道阳史志刚苏琦
祁连山东段石羊河流域河流纵剖面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4
2019年
石羊河流域位于祁连山东段,其河流体系记录了最新的构造信息和构造活动。提取石羊河流域的地貌信息,有助于揭示祁连山东段石羊河流域地貌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及系统探讨该区地貌发育特征及其所蕴含的构造意义。文中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Matlab脚本提取了石羊河流域7条河流的纵剖面,并利用基岩河道水力侵蚀模型对其进行分析,获得了7条河流的陡峭系数、平均侵蚀量、凹曲度、裂点分布、高程、距河流出水口距离和流域面积等地貌信息。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的各条支流至少存在1个主裂点,裂点上、下河段具有不同的陡峭度(ks)与凹曲度(θ),说明河流纵剖面裂点的上、下河段具有不同的发育趋势。对河流纵剖面、裂点分布及岩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古浪河、金塔河、杂木河、西营河、东大河和西大河都具有"坡折式"裂点,处于瞬时状态。祁连山东段河流地貌演化主要与构造活动相关。利用本区晚第四纪活动断裂相关裂点上游河道的凹曲度指标拟合出整条河流,得到石羊河流域的平均侵蚀量约488m,发源于古浪推覆体的6条支流的平均侵蚀量为508. 5m。进一步计算研究区河网归一化的河流陡峭系数(ksn)并得到其空间分布,结合河流纵剖面和裂点分析结果对祁连山东段石羊河流域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ksn的结果显示下游段陡峭系数<60,中游明显大于下游。同时,位于构造结处的古浪推覆体其ksn值呈现高值,表明该区第四纪以来经历了明显的构造抬升过程。文中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地貌演变处于非均衡状态,构造变形是祁连山东段地貌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控制着该区现今的地貌发育及演化历史。
高效东谢虹袁道阳苏琦邵延秀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祁连山东段
祁连山—河西走廊黑河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7
2016年
采用定量化的地貌因子研究区域构造活动及其演化已成为构造地貌学的一种常用手段。祁连山—河西走廊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是高原向NE方向挤压扩展的前缘部位,该区河流水系的地貌发育过程记录了高原隆升与挤压扩展及其气候环境效应的重要信息。位于祁连山北部山前的黑河流域向N穿过河西走廊和北山地区,其河流地貌的发育与祁连山的构造隆升直接相关。基于诸多地貌因子(面积-高程积分、地貌信息熵以及河流纵剖面)的研究结果均显示黑河流域所涉及的祁连山东、西段的构造活动存在明显差异,具有西强东弱的特点,如西段流域的平均面积高程积分值(HI)为0.541而东段仅为0.4661;并且根据河流纵剖面分析得到的差异隆升值西段为754m,也远高于东段的219m;而降雨等气候因素则存在东强西弱的特点。综合对比分析发现,本区岩性与降水条件等对研究区地貌因子的影响有限;构造活动是地貌演化发育的主控因素,控制着该区现今的构造变形、地貌发育及其演化历史。
苏琦袁道阳谢虹
关键词:祁连山西段DEM黑河流域地貌
1884年云南宁洱63/4地震补充考证与发震构造讨论被引量:6
2014年
对1884年11月14日云南宁洱地震参数进行了重新核定。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位于普洱府(今宁洱)周围,即23.1°N、101.0°E,精度为1类,误差≤10 km,震级6级,震中烈度Ⅷ度。等震线破坏区呈NE走向,而有感区长轴呈NE向,二者之间有一定差异。1884年宁洱地震区位于滇西南地区的龙陵—澜沧江断裂与红河断裂之间思茅次级地块内的普洱断裂带附近,其极震区长轴方向与断裂走向一致,应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谢虹雷中生袁道阳苏琦
关键词:滇西南发震构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