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东华
- 作品数:67 被引量:165H指数:7
-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100例骨髓转移癌骨髓组织病理学的观察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观察100例骨髓转移癌患者骨髓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并与骨髓涂片结果进行比较。方法:100例骨髓转移癌患者骨髓检查,行一步法骨髓抽吸取材,石蜡或塑料包埋骨髓组织,切片2μm或3μm厚作HGF或MGG染色,切片5μm厚作Gomori染色,必要时作Masson三色染色,按三种方法各染色1张切片。骨髓涂片行瑞特染色。结果:活检切片的诊断阳性率及判断骨髓增生度等较涂片明显为优。胶原纤维Masson三色染色呈阴性,提示骨髓转移癌并发骨髓纤维化,绝大多数为网硬蛋白型。结论:骨髓活检可作为诊断骨髓转移癌的常规检测手段,能够提高诊断率及评估疗效和预后。
- 莫东华莫汉有王晓桃刘健
- 关键词:骨髓转移癌骨髓活检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异构体的临床意义
- 1999年
-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融合基因异构体及其临床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1例初诊APL患者细胞中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并分析其对临床特征的可能不同影响。结果:在ATRA诱导治疗过程中,短型PML-RARα异构体APL组的早期死亡和复发率(4/8)(50%)高于长型PML-RARα异构体组(2/13)(15.4%);与长型异构体相反,存活期2月至2年患者含短型异构体的比例(75%)大于存活期2年以上组(33.3%);未观察到患者血液学参数改变与不同PML-RARα异构体有关。结论:与长型PML-RARα异构体组APL患者相比,短型PML-RARα异构体组的预后可能更差。
- 刘陶文黎金庆周润华莫东华刘健马越
- 关键词:白血病早幼粒细胞聚合酶链反应PML-RARΑ融合基因
- PI-103在体外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效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各基因的表达及PI-103在体外对AML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RT-PCR法检测AML细胞PI3K、Akt、mTOR mRNA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PI-103对AML细胞的增殖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I-103对AML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①81.25%的AML患者表达PI3K基因,87.5%的患者表达mTOR基因,50%的患者同时表达此两种基因。②PI-103能明显提高PI3K-Akt-mTOR信号通路持续活化的AML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阻滞细胞于G0/G1期(P均<0.05),且与剂量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大部分AML患者存在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活化;PI-103可通过PI3K、mTOR信号通路抑制AML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 王晓桃林文远陈蓓莉吴洪莫东华
-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ITP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通用名为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难治性ITP)的疗效。方法:38例诊断为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环孢素A治疗,对照组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并评估两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和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除肝功能方面,不良反应的其他指标的比较,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环孢素A可作为难治性ITP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 刘冯肖丁华莫东华文飞球
- 关键词:环孢素A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急性白血病骨髓完全缓解和非缓解状态下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
- 1999年
-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白血病骨髓完全缓解和非完全缓解状态下的临床意义,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α水平。结果显示:急性白血病患者TNFα为563±191fmol/ml,其中完全缓解者为414±152foml/ml,非完全缓解者为613±179fmol/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32±090fmol/ml,完全缓解者与非完全缓解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提示TNFα与急性白血病病情有关。
- 黎金庆刘健刘陶文莫东华唐超生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肿瘤坏死因子
-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影响因素的Cox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我院1997年~2008年收治的67例老年AML患者,就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结果全部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2个月,完全缓解(CR)率为29.9%,获CR的中位生存期为7.5个月。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高年龄(〉70岁)、体能状况评分差(ECOG 2~4)、继发性AML、有并发症、初治时的白细胞数高(〉50×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率高(〉50%)、非标准化疗方案及白细胞CD34阳性取得相对较短的生存期(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年龄、有无并发症、体能状况(PS)、初治时的白细胞数及化疗方案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老年AML患者的预后受多因素影响,CR率低,长期生存率低,预后差。
- 林文远莫东华王晓桃陈蓓莉刘冯刘健
-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因素
- 外周血细胞计数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生存预后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同外周血细胞计数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7~2008年收治的可评估的老年AML患者67例,按外周血细胞的不同分组,进行完全缓解(CR)率的比较及单因素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6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2个月。20例(29.9%)获得完全缓解(CR),中位生存期为7.5个月 未缓解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P〈0.01) 外周血红蛋白浓度≥80g/L时CR率高(P〈0.05),而不同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组别其CR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50×10^9/L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明显低于其他组别(P〈0.01)。不同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分组未见生存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高白细胞计数是老年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支持治疗对老年AMI很重要。
- 林文远莫东华陈蓓莉王晓桃刘冯
-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预后外周血细胞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期骨髓一过性不典型巨核细胞增生的初步研究
- 2005年
- 目的探讨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FAB-M7)以外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化疗期间一过性不典型巨核细胞增生(AMH)现象。方法对45例AML患者化疗后不同间隔经一步法骨髓抽吸涂片-活检切片双标本取材,同时观察涂片与切片内的AMH。结果①各例于化疗前均未检出AMH;②34例于诱导化疗中检出AMH,8例于完全缓解(CR)期看到AMH;③诊断至发生AMH的时间在2~15周间。25例(55.6%)患者于治疗最初8周内发生AMH;④32例(71%)于骨髓涂片内检出AMH,而42例(93%)于切片内发现AMH,切片优于涂片;⑤6例定期随访,骨髓涂片和切片内的AMH均于32周内消失。结论通晓此种化疗后最初数月内的一过性AMH现象,对于避免误诊及改变治疗有意义。
- 浦杰莫东华周润华刘薏芝杨梅如
- 关键词:骨髓涂片骨髓切片
-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 2005年
- 王晓桃罗绍凯莫东华李娟莫汉有
- 关键词: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培养技术
-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实验组43例患者、15例对照组,以及随访37例治疗3疗程后骨髓血浆MIP-1α的水平。【结果】①65.1%患者MIP-1α水平增高,其中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3.569,P=0<0.01),实验组中的活动进展期患者明显高于稳定期、正常人及其他血液病患者(P均<0.05);骨质破坏>2处患者明显高于骨质破坏≤2处的患者(t=5.56,P=0<0.01)。②有效组经治疗3个疗程后MIP-1α水平明显下降(t=3.237,P=0<0.05)。③MIP-1α与红细胞计数、白蛋白、β2-微球蛋白、骨损分、Durie-Salmon分期相关(P均<0.05)。【结论】大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MIP-1α水平增高,MIP-1α可作为反映骨质破坏及瘤负荷的一项指标,动态监测MIP-1α可预测近期疗效。
- 王晓桃罗绍凯莫汉有李娟莫东华周润华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骨质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