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一鸣

作品数:18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颈椎
  • 3篇矢状
  • 3篇退变
  • 2篇蛋白
  • 2篇钉点
  • 2篇腰椎
  • 2篇远期
  • 2篇融合术
  • 2篇融合图像
  • 2篇矢状位
  • 2篇手术
  • 2篇枢椎
  • 2篇髓型
  • 2篇胎儿
  • 2篇胎儿生长
  • 2篇胎儿生长受限
  • 2篇图像
  • 2篇退行性
  • 2篇退行性改变
  • 2篇年龄

机构

  • 15篇郑州大学第一...
  • 4篇郑州大学第三...
  • 2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18篇蔡一鸣
  • 14篇宋瑞鹏
  • 13篇王卫东
  • 6篇王利民
  • 4篇崔世红
  • 3篇程国梅
  • 2篇丁昌懋
  • 2篇张林东
  • 2篇赵耀
  • 2篇田燕妮
  • 2篇张杨
  • 2篇刘亚飞
  • 2篇肖阳
  • 2篇赵海运
  • 2篇张敏
  • 1篇杨培峰
  • 1篇于海洋
  • 1篇朱忠培
  • 1篇刘灵
  • 1篇张婷

传媒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与颈椎退变的相关性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与颈椎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颈椎CT检查的107例45岁以上患者,其中男60例,女47例,年龄(55.65±5.26)岁。测量颈椎C2~C7各椎体松质骨上中下3个横断面的CT值,根据颈椎CT值,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骨量正常组。采用Pathria的CT分级标准评估颈椎小关节退变以反映颈椎退变程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颈椎骨质疏松与颈椎退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07例患者C2~C7椎体CT值为(307.91±64.66)HU,骨质疏松组患者C2~C7椎体CT值为(269.70±51.70)HU,骨量正常组患者CT值为(342.70±55.10)HU。骨质疏松组和骨量正常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等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2/3、C3/4、C4/5、C5/6、C6/7、C7/T1退变平均评分均与C2~C7椎体CT均值呈负相关,其中C2/3退变程度与C2~C7椎体CT均值相关性最为显著(r=-0.611,P<0.01)。结论中老年患者骨质疏松越重,C2~C7椎体CT均值越低,颈椎小关节退变评分越高,颈椎退变越重,中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与颈椎退变呈正相关。
刘亚飞郭豪范道洋蔡一鸣宋瑞鹏王卫东
关键词:中老年骨质疏松颈椎退行性改变
下颈椎曲度远期变化与枕颈融合角度的关系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枕颈融合角度与下颈椎曲度远期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1年6月至201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8例寰枢椎脱位或颅底凹陷患者,所有患者都接受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术治疗,利用PACS系统中侧位颈椎X线片对OC2A和C2~C7Cobb角度进行测定,对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资料进行收集测量,按照融合角度将患者分为A、B、C组,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枕颈融合角度与下颈椎曲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28例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38.5±12.4)岁;随访时间为(158.25±62.34)个月。5例A组患者OC2A固定角度在10°以内,其术后6个月、术后5年及末次随访时,OC2A值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例C组患者固定在20°以上,其术后6个月、术后5年及末次随访时,C2~C7 Cobb角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中OC2A值与C2~C7 Cobb角度呈负相关(r=-0.797,P<0.01)。结论OC2A与C2~C7 Cobb角度明显相关,行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术时应选取适宜的枕颈融合角度,OC2A以20°以内为宜,超过20°的OC2A可造成下颈椎远期退变甚至反弓。
赵海运董卫萍蔡一鸣范道洋宋瑞鹏王卫东
关键词:枕颈融合颅底凹陷颈椎退行性改变
断层融合技术在评估年龄与颈椎矢状位序列关系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无症状正常人的颈椎侧位断层融合(DTS)图像上颈椎矢状位参数,探讨年龄因素对于颈椎矢状位曲度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招募120名健康的志愿者(男62名,女58名),将志愿者依据年龄划分为4组,A组≤20岁;B组:21~40岁;C组:41~60岁;D组≥61岁,每组包括30名研究对象。在颈椎侧位X线断层融合图像上分别测量T1倾斜角(T1S)、胸廓入口角(TIA)、颈倾斜角(NT)、C2~C7 Cobb角(Cobb C2~7)以及C2~C7矢状位轴(C2~7 SVA),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各参数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年龄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A、B、C、D各组的Cobb C2~7均值分别为(19.23±8.20)°、(20.13±7.39)°、(14.34±6.26)°、(14.41±7.49)°,C2~7 SVA均值分别为(12.34±4.31)、(14.45±4.45)、(17.17±5.63)、(18.43±6.45) mm,T1S均值分别为(30.09±6.26)°、(29.06±6.18)°、(23.71±4.88)°、(21.38±5.71)°,NT均值分别为(41.95±8.88)°、(43.05±8.76)°、(45.89±8.20)°、(48.64±8.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5、8.053、15.766、3.684,P<0.05),A、B、C、D各组的TIA均值分别为(72.04±7.76)°、(72.11±6.98)°、(69.60±8.75)°、(70.01±8.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95,P>0.05);Cobb C2~7、T1S与年龄呈负相关(r=-0.450,P<0.05、r=-0.525,P<0.05);NT、C2~7 SVA与年龄呈正相关(r=0.303,P<0.05、r=0.406,P<0.05)。结论颈椎矢状位曲度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岁左右人群的颈椎前凸程度随年龄增长开始显著减小。因此,年龄增长可引起颈椎曲度变直。
冯宝娟李晓蔡一鸣杨浩张杨赵耀张敏宋瑞鹏
关键词:年龄颈椎
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的远期疗效
2022年
目的探讨儿童寰枢椎脱位后路寰枢椎融合术的长期疗效。方法分析2001年6月至201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6例儿童寰枢椎脱位患者, 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影像资料及功能评价结果, 统计分析患者远期疗效。结果患者随访(156.4±47.6)个月, 术后半年时间随访发现患者均实现骨性愈合;C0~C2角术后颈椎弯曲角明显较术前改善(P<0.05);C2~C7角最后一次随访的曲度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 从术前的平均(9.28±2.37)分提升到末次随访的(14.44±1.28)分, 大部分患者的恢复状态不错, 病情较稳定。JOA评分术后改善率平均值为77.35%, 其中优秀有24例, 良好有5例, 优良率为100%。结论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是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手段, 术后长期疗效良好, 不会对儿童的颈椎曲度和神经功能成显著的不良反应。
陈栋力赵海运聂云飞杨丹蔡一鸣范道洋宋瑞鹏王卫东
关键词:寰枢椎颈椎曲度
3D打印人工椎体用于脊柱肿瘤切除重建的临床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重建在脊柱肿瘤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脊柱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多节段椎体切除术,观察组使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重建脊柱序列,对照组使用钛网材料进行脊柱序列重建。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低、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7 d的VAS评分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31,P<0.01)。两组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6,P>0.05)。术后7 d至术后3个月,两组JOA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7 d、术后1、3个月JOA评分均较高,反映出更好的神经功能;两组3个月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18,P<0.01)。结论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重建可用于脊椎肿瘤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脊柱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宋瑞鹏蔡一鸣赵耀郭豪王卫东
关键词:脊柱肿瘤3D打印围手术期神经功能
TLR2、TLR4在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患者胎盘组织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IFGR)胎盘组织中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意义,讨论IFGR的可能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0年4月剖宫产分娩的IFGR孕妇30例为实验组,剖宫产分娩的正常足月孕妇30例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组织TLR2、TLR4的表达水平。结果:(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胎盘组织中均有TLR2、TLR4蛋白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2)实验组TLR2、TLR4在胎盘合体滋养细胞上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组织中TLR2、TLR4表达增加促使了IFGR的发生,可能是IFGR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临床上应用免疫干预手段预防或治疗IFGR提供了依据。
崔世红田燕妮许雅娟程国梅霍会蚕蔡一鸣
关键词: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
238例胎儿生长受限临床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终止妊娠的方式、时机以及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以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12146例孕妇中238例胎儿生长受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FGR发生率为1.96%。②FGR发病的主要相关因素中母体因素占43.7%,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7.7%,所占比率最高;其次为羊水过少14.3%、脐带异常8.0%,胎盘形态异常7.6%,胎儿因素占2.5%,不明原因者占23.9%;FGR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脐带异常、胎盘形态异常以及羊水过少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FGR组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R患者剖宫产分娩组围产儿窒息率及死亡率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终止妊娠的不同孕周,≤31+6孕周组、32~33+6孕周组、34~36+6孕周组及37~42孕周组新生儿窒息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4~36+6孕周组与≤31+6孕周组、32~33+6孕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37~42孕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死亡率亦是依次降低(P<0.05),其中32~33+6孕周组与34~36+6孕周组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健全围产期保健网,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宣教,合理营养,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剖宫产可以降低FGR围产儿不良结局,而延长孕周至足月并未明显降低围产儿不良结局,适时、适宜方式终止妊娠,有利于改善FGR的预后,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田燕妮崔世红程国梅张林东刘灵蔡一鸣
关键词:胎儿生长受限分娩方式
白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胚胎发育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对30例不明原因胚胎停止发育病例(研究组)和30例正常早孕吸宫流产病例(对照组)的绒毛组织及血清进行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eal time-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两组绒毛组织中IL-6和MMP-2 mRNA的表达和蛋白定位、表达强度;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法)测定IL-6在两组血清中的浓度。结果:绒毛组织中,IL-6与MMP-2在合体及绒毛滋养层细胞中均有表达,Real time-PCR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IL-6在研究组中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MMP-2在研究组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早期绒毛组织中IL-6和MMP-2的正常表达对维持早期胚胎发育起到一定作用。
崔世红赵岚岚蔡一鸣杨培峰张林东韩笑刘博陶贝贝于海洋
关键词:白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2免疫耐受胚胎停育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介导的p53基因对骨肉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p53基因在骨肉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方法采用3×10^(4)接种数量的人共基底膜毛细血管形成试验模拟体内血管生成,应用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观察肌动蛋白纤维内蛋白水平及分布。最终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96例人骨肉瘤临床样本检测S2448p哺乳动物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到p53基因对骨肉瘤MG63细胞系的抑制作用明显,当p53浓度接近100 nmol/L时,其可以抑制人工基底膜上hFOB1.19细胞系内50%的血管生成;而当浓度大于200 nmol/L时,p53几乎可以完全抑制血管的生成血管分支点(2.37±1.56)个,低于0 nmol/L组的(26.79±3.2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6,P<0.05)。在41.8%(82/196)的样本中观察到血管内皮细胞中S2448P-mTOR的表达,经验证抑制作用源于p53基因对包括蛋白激酶B(Akt)、mTOR在内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下游因子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论p53基因能够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骨肉瘤的血管形成。
宋瑞鹏蔡一鸣范道洋张杨田凤娟王利民张敏王卫东
关键词:骨肉瘤信号通路雷帕霉素靶蛋白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颈椎影像参数的变化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颈伸肌(neck extensor muscle,NEM)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探讨术后NEM萎缩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月—2019年7月于本院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患者共128例,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2年行影像检查,测量C_(2~7)Cobb角、C_(2~7)SVA、T_(1)斜率,以及NEM的丰度(SEA/VBA和DEA/VBA)及脂肪变性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随时间推移,C_(2~7)SVA、C_(2-7)Cobb角、T_(1)S,以及SEA/VBA、DEA/VBA和脂肪含量均显曲线变化,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SEA/VBA和DEA/VBA均与C_(2~7) Cobb角的变化呈正相关(P<0.05)。NEM脂肪含量与C_(2~7)Cobb角的变化呈负相关(P<0.05)。C_(7)T_(1)的NEM脂肪含量与T_(1)S的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颈椎出现后凸改变的趋势,NEM萎缩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宋瑞鹏蔡一鸣范道洋肖阳孙俊辉刘亚飞王卫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