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辉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潮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潮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3篇急性
  • 3篇128层螺旋...
  • 2篇缺血
  • 2篇微出血
  • 2篇脑微出血
  • 2篇间质
  • 2篇出血
  • 2篇磁敏感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心室
  • 1篇心室功能
  • 1篇心室收缩
  • 1篇心室收缩功能
  • 1篇血性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征

机构

  • 9篇潮州市中心医...

作者

  • 9篇蔡辉
  • 4篇黄文清
  • 3篇林卓茂
  • 2篇丁度彬
  • 2篇杨相伟
  • 1篇杨湘伟
  • 1篇汪淑敏
  • 1篇翁义
  • 1篇林传标
  • 1篇江桂民

传媒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影像技术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CT灌注成像在诊断急性脑缺血中的运用和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C T灌注成像(C T perfusion imaging,CTPI)在诊断急性脑缺血中的运用效果,为急性脑缺血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放射科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缺血患者,运用GE Lightspeed 128层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进行检查,然后对CT灌注成像各个参数及CTPI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72例患者CTPI异常,急性脑缺血诊断的敏感性为90.00%(72/80);CTPI的CBF、CBV、MTT、TTP、PE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单层CPCI(P<0.05);CBF、CBV、MTT呈线性正相关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I在诊断急性脑缺血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异常率,运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黄文清蔡辉杨湘伟翁义
关键词:CT灌注成像急性脑缺血
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磁敏感成像的影像学特征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磁敏感成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73例急性缺性卒中患者,按照患者是否合并脑微出血分为以下两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作为试验组(42例),未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31例)。均给予所有普通磁共振和磁敏感成像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在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中的价值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有关危险因素。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经磁敏感成像的检出率100.00%(42/42)高于普通磁共振检出率69.05%(29/42),患者经普通磁共振成像检查后,其出血面积为(723.42±76.34)mm^2明显小于磁敏感成像的检查面积(988.21±82.11)mm^2,组间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舒张压、收缩压、脑白质变性级别及腔隙性脑梗死级别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经磁敏感成像检查,可清晰观察到脑微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因此,在预防和治疗脑微出血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蔡辉杨相伟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脑微出血磁敏感成像影像学特征
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伤骨折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伤骨折成像的临床应用。方法:搜集74例外伤骨折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扫描以及三雏重建的检查后的结果。结果:128层螺旋CT对人体各部位的骨折均能良好显示。74例外伤患者中头面部骨折13例,脊椎骨折28例,四肢及关节骨折33例。结论: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不仅能精准的显示出病变的三维立体图像,还能分析骨折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目前诊断外伤骨折有良好依据,为预后的估计提供帮助。
蔡辉
关键词:128层螺旋CT骨折三维重建
MSCT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MSCT)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59例甲状腺癌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SCT扫描,依据病理检查结果或外科手术结果对MSCT诊断甲状腺癌的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进行评估,观察符合率。结果 MSCT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85.30%、特异度为84.00%、准确度为84.75%。结论在甲状腺癌诊断中,MSCT可降低诊疗时间,避免不必要的创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蔡辉黄文清林传标丁度彬江桂民
关键词:多排螺旋CT甲状腺癌
常见结缔组织病肺部间质病变的HRCT诊断及鉴别诊断
2013年
目的对常见结缔组织病肺部间质病变的HRCT(high-resolution C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常见结缔组织疾病肺部病变患者162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患者80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乙组患者82例,应用HRCT诊断机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乙组患者诊断率、误诊率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肺部疾病诊断分型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结论采用HRCT诊断机进行诊断常见的结缔组织病肺部间质病变,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显著提高肺部间质病变的分型,且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应用。
蔡辉黄文清汪淑敏
关键词:HRCT诊断
128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软斑块狭窄程度与左心室收缩功能
2012年
目的探讨和研究128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软斑块狭窄程度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接受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56例单纯软斑块致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观察组)和56例冠状动脉正常者(对照组)。按照血管直径将观察组患者按照狭窄程度分为I-IV组,并统计和对比EDV、ESV、SV以及EF。结果 EDV和SV、心率的对比无明显差距,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F、ESV对比,III-IV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能够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狭窄程度不同时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程度也不同,128层螺旋CT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检测方法。
蔡辉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128层螺旋CT左心室功能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尿路结石成分的定性分析
2024年
目的:研究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尿路结石成分的定性分析。方法:选取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在2023年3月-2024年12月期间接受检查的286例尿路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双源CT双能量成像与传统螺旋CT单能量成像检查,采用红外线光谱法测定结石成分,对比分析尿路结石成分差异。结果:286例患者经红外线光谱法检测,结石共计598枚,其中纯成分结石402枚(占比为67.22%)、混合成分结石196枚(占比为32.78%),按照结果进行结石分组,分为尿酸结石组、混合尿酸结石组、胱氨酸结石组、磷酸镁铵结石组、磷酸钙结石组、草酸钙和磷酸氢钙结石组,每组结石数量分别为91枚、63枚、123枚、100枚、134枚、87枚。采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计算100 KV和140 KV图像结石的双能比、双能差和双能指数,各组的上述指标对比存在差异(P<0.05);而组间两两对比,胱氨酸与混合尿酸、磷酸钙与草酸钙和磷酸氢钙结石两两组间比较,均未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而其余组两两作比较则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尿路结石成分定性分析中,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测有着确切优势。
黄灿斌陈晓彬蔡辉林卓茂
关键词:尿路结石
128层螺旋CT对小肠淋巴瘤与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对小肠淋巴瘤与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效果。方法对纳入的58例患者行128层螺旋CT检查;比较其肿瘤所在部位,CT平扫、增强扫描CT值,三维重建供血动脉发现情况。结果 67.9%的小肠淋巴瘤位于回肠,60.0%的小肠间质瘤位于空肠;小肠间质瘤动脉期和静脉期强化程度均显著高于淋巴瘤;三维重建显示仅有2例(7.1%)小肠淋巴瘤肿瘤发现供血动脉,而小肠间质瘤有28例(93.3%)可明确肿瘤的供血来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可有效诊断和鉴别诊断小肠淋巴瘤和小肠间质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蔡辉林卓茂黄文清
关键词:小肠淋巴瘤小肠间质瘤128层螺旋CT
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测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均进行头颅CT检查排除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磁敏感检查确诊68例患者合并脑微出血。之后对其开展MRI常规序列,包括T2WI、T1WI和DWI扫描,以及SWI检查,并比较几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在磁敏感成像序列上表现为圆形、点状均匀低信号影,部分病灶表现为不均匀成像。在T1加权图像上为类圆形等或稍低信号影,在T2加权图像上为类圆形等或稍低信号影,在DWI(b=0)图像中表现为环形或类圆形低信号影。本组被检出脑微出血的68例患者中,68例患者基底节、丘脑均检测出微出血,21例患者在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白质检出脑微出血,12例桥脑出现脑微出血,8例检出小脑白质脑微出血。全部100例患者中,经过CT检查排除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最终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患者为68例,经T2W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患者为50例,经T1W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患者为49例,经DW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患者为49例,经SW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患者为68例。SWI分别与DWI、T2WI、T1WI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进行诊断时,SWI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蔡辉林卓茂丁度彬杨相伟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