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勇

作品数:166 被引量:1,221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25篇医药卫生
  • 15篇农业科学
  • 9篇理学
  • 8篇化学工程
  • 5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0篇磷虾
  • 20篇南极磷虾
  • 16篇皂苷
  • 15篇蛋白
  • 14篇鱼糜
  • 13篇海参
  • 10篇色谱
  • 10篇贮藏
  • 10篇相色谱
  • 9篇海参皂苷
  • 9篇风味
  • 9篇刺参
  • 8篇牡蛎
  • 8篇挥发性
  • 7篇质谱
  • 7篇凝胶特性
  • 7篇活性
  • 6篇对虾
  • 6篇血管
  • 6篇质谱法

机构

  • 163篇中国海洋大学
  • 9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聊城大学
  • 3篇青岛市市立医...
  • 2篇大连工业大学
  • 2篇三亚热带水产...
  • 2篇青岛和合汇途...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江苏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山东省出入境...
  • 1篇杭州娃哈哈集...
  • 1篇中国储备粮管...
  • 1篇青岛国家海洋...
  • 1篇学研究院
  • 1篇烟台新时代健...
  • 1篇獐子岛集团股...

作者

  • 164篇薛勇
  • 140篇薛长湖
  • 72篇李兆杰
  • 47篇王玉明
  • 17篇王静凤
  • 16篇徐杰
  • 14篇王超
  • 11篇曹荣
  • 11篇姜晓明
  • 11篇张莉莉
  • 9篇张涛
  • 8篇董平
  • 8篇唐庆娟
  • 8篇刘鑫
  • 6篇常耀光
  • 6篇徐伟
  • 6篇崔宏博
  • 6篇于刚
  • 6篇尹利昂
  • 6篇赵芹

传媒

  • 5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7篇食品科学
  • 11篇食品与发酵工...
  • 6篇中国食品学报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中国海洋药物
  • 4篇食品科技
  • 4篇中国油脂
  • 4篇营养学报
  • 4篇食品研究与开...
  • 4篇现代食品科技
  • 2篇中国调味品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水产学报
  • 2篇食品工业
  • 2篇色谱
  • 2篇肉类研究
  • 2篇中国渔业质量...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11篇2018
  • 8篇2017
  • 14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18篇2012
  • 21篇2011
  • 13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10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岛仿刺参中3种海参皂苷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被引量:8
2010年
对青岛产仿刺参体内皂苷类成分进行分离及结构鉴定,确定其皂苷的主要组成及比例。应用大孔树脂,正相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型HPLC对青岛产仿刺参体内的皂苷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共分离并鉴定3种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Cladoloside B(1),Holotoxin A1(2)和Holotoxin B1(3)。青岛海域仿刺参体内的皂苷组成主要为Cladoloside B(1),Holotoxin A1(2)和Holotoxin B1(3),比例约为1∶4.5∶1.7。
薛长湖于林芳董平徐杰李兆杰薛勇
关键词:仿刺参海参三萜皂苷
不同性质海洋硫酸多糖的制备及其改善大鼠脂肪肝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索了不同来源、不同分子量的海洋硫酸多糖对脂肪肝大鼠脂肪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脂肪肝模型对照组、0.1%低分子量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组、0.1%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组、0.2%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组、0.2%海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组、0.2%海参硫酸软骨素组,每组6只。饲料中添加1%乳清酸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不同性质海洋硫酸多糖按所给剂量添加于饲料中,连续喂养14d。称量大鼠体重、肝脏、肾脏以及内脏脂肪重量;分别测定大鼠肝脏TC、TG含量。结果结果显示,各种硫酸多糖不影响大鼠正常生长且均可显著降低肝脏TC水平(P<0.01),海藻岩藻聚糖硫酸酯和低分子量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可显著降低肝脏TG水平(P<0.05)。结论海洋硫酸多糖对脂肪肝具有预防和改善效果,在膳食调节脂质代谢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武晓琳王玉明常耀光李兆杰薛勇薛长湖
关键词:硫酸软骨素脂肪肝
基于电子鼻与SPME-GC-MS法分析咸鲅鱼加工过程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被引量:15
2018年
本文研究咸鲅鱼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情况。采用电子鼻与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分别检测鲜鱼、腌制、干制4、10、24、36、48 h 7个不同阶段的风味成分变化。结果表明,腌制和干燥阶段风味变化明显。7个阶段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数分别为27、37、53、42、47、45种以及51种。其中,成品咸鱼中三甲胺、乙二醇单丁醚、己醛、1-戊烯-3-醇、壬醛、正辛醛、庚醛、异戊醛含量较高,相对含量分别为11.05%、7.21%、6.65%、6.35%、5.69%、4.56%、3.52%和3.37%。腌制和干燥是风味产生的主要加工阶段。醛类、醇类、酮类和烃类是主要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其中己醛、壬醛、正辛醛、庚醛、(Z)-4-庚烯醛、苯甲醛、1-戊烯-3-醇、1-辛烯-3-醇是咸鲅鱼风味的主要成分。因此可通过控制腌制和干燥条件改善咸鲅鱼风味。
王玉赵延宁薛勇刘胜男薛长湖
关键词:电子鼻固相微萃取挥发性风味成分
亚临界流体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肉中丙酸睾酮残留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亚临界1,1,1,2-四氟乙烷(R134a)萃取技术作为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建立亚临界流体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肉中丙酸睾酮残留量的新方法。在对添加了丙酸睾酮的罗非鱼肌肉样品亚临界R134a萃取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为:萃取压力14MPa,萃取温度23℃,R134a流量1.0L/min(标态),静态萃取30min,动态萃取40min,共溶剂甲醇添加量2mL,收集液为甲醇。收集液经石油醚纯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在最优条件下,方法回收率大于9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最后,对实际样品进行实际检测,鱼肉冷冻干燥样品中丙酸睾酮的残留量为1.37μg/g。本方法首次利用亚临界R134a萃取作为兽药残留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技术,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都比较低,易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马勤川江洁薛勇薛长湖韩玉谦
关键词:亚临界萃取1,1,1,2-四氟乙烷前处理技术丙酸睾酮高效液相色谱
水产品品质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水产品在捕捞后的运输、贮藏、加工等一系列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微生物和内源酶)的作用,极易发生品质劣变,而水产品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和水产品的销量及加工价值。本文介绍水产品品质的分类及评价指标,对感官评价、微生物、理化指标等传统评价方法和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感官仿生技术等新方法的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比较和讨论不同方法与技术的优缺点,最后就水产品品质基础检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
陈胜军张晓凡潘创薛勇薛勇王悦齐黄卉吴燕燕
关键词:水产品蛋白质组学
摄食不同来源磷脂对大鼠脂质代谢及脑内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研究了摄食不同来源磷脂对大鼠脂质代谢及其脑内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大豆油对照组(添加9%)、牛乳磷脂组(添加5%)、大豆磷脂组(添加5%)、蛋黄磷脂组(添加5%),喂食3周。检测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及肝脏TC、TG、磷脂(PL)的含量,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脑内磷脂脂肪酸的组成变化。结果显示:与大豆油对照组相比,3种磷脂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大鼠体重、脏器指数,蛋黄磷脂效果显著;3种磷脂不同程度降低了血清TC、TG和FFA含量,牛乳磷脂降低血清FFA显著,大豆磷脂降低血清TC、TG显著,蛋黄磷脂降低FFA显著,大豆磷脂显著提升了血清HDL-C含量;3种磷脂不同程度降低了肝脏TC、TG、PL含量,牛乳磷脂与大豆磷脂降低肝脏TG、TC显著,而蛋黄磷脂降低肝脏TG显著;3种磷脂对脑内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各不相同,牛乳磷脂显著提高了脑内磷脂饱和脂肪酸含量,而大豆磷脂和蛋黄磷脂提高了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研究表明,3种磷脂均有降血脂、肝脂作用,以大豆磷脂作用尤为明显,大豆磷脂和蛋黄磷脂的益智作用可能优于牛乳磷脂。
王玉明李金章薛勇李兆杰王静凤薛长湖
关键词:磷脂脂质代谢
微波蒸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检测器联用分析鳙鱼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被引量:84
2007年
用微波蒸馏(MD)-固相微萃取装置(SPME)提取鳙鱼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气味化合物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同时利用嗅觉检测器鉴别了部分挥发性物质的气味特征。实验中优化了MD的操作条件(加热功率、加热时间及载气流速等)、SPME参数(萃取头种类、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无机盐离子浓度及搅拌速率等)。通过NIST02质谱数据库检索共定性确定出鳙鱼鱼肉挥发性成分中的53种化合物,其中主要为C6-C9的羰基化合物和挥发性醇类。经过嗅觉检测器分析,这些成分分别具有青草味、鱼腥味、泥土味等气味特征,其协同作用构成了鳙鱼鱼肉特殊的鱼腥味、泥腥味。该方法可用于水产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并可为不良风味化合物的定量研究提供参考。
赵庆喜薛长湖徐杰盛文静薛勇李兆杰
关键词: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挥发性成分鳙鱼
气调包装对太平洋牡蛎冷藏保鲜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研究了气调包装(60%CO2/40%N2、60%CO2/30%N2/10%O2)对太平洋牡蛎的气调保鲜效果。以空气包装组为对照,通过感官评定、pH、TVB-N、需氧菌数几项指标来评价气调包装的牡蛎样品在冷藏条件下(4±1℃)的贮藏效果,并对对照组和气调包装组的腐败样品进行了细菌菌相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气调包装有效延长了牡蛎的冷藏货架期,对照组、CO2/N2组和CO2/N2/O2组的货架期分别为6~7d、9~10d和11~12d。货架期终点时,对照组牡蛎样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比例高达55%,是常规包装牡蛎冷藏的特定腐败菌;气调包装组样品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其中CO2/N2组的优势菌为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CO2/N2/O2组的优势菌为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曹荣薛勇薛长湖刘淇李兆杰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气调包装货架期细菌菌相
三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RT-PCR、RT-半巢式PCR(seminested PCR)和RT-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三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检测了牡蛎中经粪便污染的诺如病毒。三种方法所采用的特异性引物均针对诺如病毒高度保守的N/S结构域。结果显示:一步法RT-PCR较两步法结果理想但仍不能有效去除食品中的PCR反应抑制物。RT-半巢式PCR和RT-LAMP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远远优于RT-PCR,但是RT-半巢式PCR操作繁琐费时。RT-LAMP扩增程序简单、反应时间短,且不需要精密的温度循环装置,在产物中加入SYBR Green Ⅰ染料后可用肉眼直接判断反应结果。因此,RT-LAMP有望发展成为快速检测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有效手段。
李丹唐庆娟李兆杰王玉明薛勇薛长湖
关键词:诺如病毒牡蛎RT-PCRRT-LAMP
超声波辅助消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快速测定海参中总钒和有机钒含量
2015年
建立超声波辅助消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快速测定海参中钒元素的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选择适宜超声波消化时间30 min与超声波水浴温度60℃,以及最佳的原子吸收条件(灰化温度900℃、原子化温度2 700℃、灰化时间20 s、原子化时间5 s),实现了海参样品的快速消化,使金属元素快速释放,并成功应用到海参中钒含量的测定。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4.2%~105.4%之间,检出限为1.44×10-3μg/m L,符合测定要求。在选定的工作条件下测定,结果表明中国南北方产地的仿刺参总钒和有机钒含量分别为0.27~1.43μg/g和0.22~1.08μg/g,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60.4%~85.7%的钒以有机钒形式存在。14种海参的有机钒分析发现,糙海参有机钒含量最高,达2.56μg/g。海参中的总钒及其有机钒含量受品种、采样地点和环境的影响。超声波辅助消化-原子吸收法测定海参中钒元素快速、稳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刘炎峻徐杰周庆新薛勇薛长湖王静凤
关键词:海参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