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5篇主动脉
  • 5篇主动脉夹层
  • 5篇夹层
  • 3篇心肌
  • 2篇心病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冠心病
  • 2篇PPARΑ
  • 1篇低钠
  • 1篇低钠血症
  • 1篇地尔硫卓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途径
  • 1篇动脉造影

机构

  • 11篇宜昌市第一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袁超
  • 10篇井景
  • 8篇付文军
  • 6篇刘小光
  • 4篇李俊明
  • 3篇朱志林
  • 3篇任进
  • 3篇刘晓光
  • 2篇任静
  • 2篇郑红菊
  • 2篇胡清风
  • 2篇左爱华
  • 2篇黄新阶
  • 1篇李北和
  • 1篇王洋
  • 1篇胡清凤
  • 1篇王均鹏
  • 1篇俞彬
  • 1篇胡小芹
  • 1篇刘先哲

传媒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麝香保心丸治疗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7例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治疗组46例和通心络胶囊对照组51例,两组在年龄、心绞痛分型、合并病变及心功能分级分布均相仿。前者给予麝香保心丸2丸,每日3次口服,治疗1个月;后者给予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治疗1个月。评价两组中医症候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消耗等指标。结果:在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缓解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疗效等方面,麝香保心丸组优于通心络胶囊组(<0.01)。且麝香保心丸缓解心绞痛症状的起效更快。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通心络组胃肠道不适发生率13%,高于麝香保心丸组(2%)(<0.01)。结论:在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治疗中,麝香保心丸与通心络胶囊的临床症状、心电图疗效相似,但麝香保心丸缓解心绞痛发作症状起效更快,且不良发应更少。
井景袁超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麝香保心丸
PPARα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李俊明刘先哲井景刘小光付文军袁超任静胡清风
该研究通过细胞培养以及在体动物实验表明缺氧可显著下调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中PPARαmRNA及蛋白的表达,缺氧再给氧后mRNA及蛋白的表达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使用PPARα激动剂后mRNA及蛋白的表达得到显著改善并使心肌细胞...
关键词:
关键词:冠心病缺血再灌注心肌动物实验
主动脉夹层23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23例主动脉夹层中Ⅰ型8例、Ⅱ型5例、Ⅲ型10例,均合并有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表现典型者20例,占86.9%(20/23);不典型者3例,占13.0%(3/23)。6例Ⅰ型夹层和5例Ⅱ型夹层行外科手术治疗,恢复顺利;1例Ⅰ型夹层和10例Ⅲ型夹层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Ⅰ型夹层患者于术后第7天凌晨起床小便时突然死亡,10例Ⅲ型夹层患者恢复顺利,未见不良反应;另1例Ⅰ型夹层患者因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结论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典型者占绝大多数;不典型者占少数,极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保持警惕和注意识别,主动脉螺旋CT或磁共振(MRI)增强扫描检查是确诊的较好方法之一。Ⅰ型夹层和Ⅱ型夹层的治疗应以外科手术为主,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则是Ⅲ型夹层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北和朱志林俞彬袁超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影像学检查
缺氧、缺氧再给氧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PPARα表达的影响
2008年
目的:研究缺氧、缺氧再给氧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表达影响,并观察给予PPARα激动剂Wy14643后对缺氧再给氧心肌细胞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缺氧再给氧组,缺氧再给氧+Wy14643组。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心肌PPARα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运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PPAR蛋白表达情况,台盼蓝染色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成活率。结果:缺氧及缺氧再给氧组PPARα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缺氧及缺氧再给氧组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缺氧再给氧+Wy14643组PPARαmRNA及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缺氧组及缺氧再给氧组心肌细胞成活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缺氧再给氧+药物组心肌细胞成活率较缺氧组及缺氧再给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缺氧可显著下调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中PPARαmRNA及蛋白的表达,缺氧再给氧后mRNA及蛋白的表达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使用PPARα激动剂后mRNA及蛋白的表达得到显著改善并使心肌细胞成活率显著提高。
李俊明井景刘晓光付文军黄新阶任静朱志林袁超左爱华
关键词:心肌过氧化物酶体类缺氧
Ⅲ型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及截瘫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患者,男,49岁。因“突发胸痛,双下肢乏力3h”于2008年5月4日晚来本院就诊。自诉疼痛呈刀割样,部位位于前胸后背。发作时伴大汗,恶心,呕吐一次。焦躁不安。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无遗传病家族史,不嗜烟酒。查体:血压130/70mmHg(1mmHg=0.133kPa),面色苍白,痛苦貌,身高150cm,体性矮瘦,四肢无畸形,颈软,双肺未见异常,心率86/min,律齐,心音低钝,
李俊明井景刘小光袁超胡小芹
关键词:动脉瘤
替罗非班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狭窄分叉病变的近期疗效观察
2007年
目的:探讨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及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及DES治疗冠脉分叉病变56例的临床疗效。结果:56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支架植入术,手术成功率达到100%,术中无急性血栓形成。临床随访1~2年无死亡和AMI发生。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及DES治疗冠脉狭窄病变包括分叉病变的近期临床疗效十分满意。
井景刘小光付文军袁超任进胡清风
关键词:替罗非班药物支架分叉病变
D-二聚体在不同类型和病期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2
2007年
目的:测定不同类型和病期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D-二聚体对主动脉夹层诊断和评估的价值。方法:共收入近3年来经治的4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影像特征分为4组,分别测定其急性期和慢性期的D-二聚体水平;同时测定通过介入技术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治疗术后1d和7d的D-二聚体水平。以急性心肌梗死、动脉瘤及非器质性心肺疾病胸痛患者作为对照。分析D-二聚体在不同类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急性主动脉夹层形成后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D-二聚体检测在夹层不同病期和不同类别中存在显著差异,腔内隔绝术也会显著升高D-二聚体水平。结论:D-二聚体的水平有助于对不同类型、不同病期和介入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合理诊断和评估。
刘晓光井景袁超付文军
关键词:主动脉瘤D-二聚体
地尔硫卓联合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主动脉夹层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静脉内给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6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4例(男性10例,女性4例)。地尔硫卓针剂(合贝爽静脉注射液)以1~5μg/(kg.min)静脉泵入,同时联合使用美托洛尔(400mg/d)。观察用药后30min,60min,120min,6h,1d,7d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数据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结果用药后60min心率显著下降,比用药前下降了(21±5)次/min,总有效率达到100%,用药后30min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用药后6h收缩压降至(126.2±11.1)mmHg,舒张压降至(80.3±8.1)mmHg。无明显药物副作用出现。结论地尔硫卓针剂静脉内注射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
李俊明井景刘晓光付文军黄新阶任进朱志林袁超左爱华
关键词:地尔硫卓美托洛尔主动脉夹层心率
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B型主动脉夹层5例,切开股动脉置入带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后重复造影检查。结果:均成功置入支架,置入的人造血管支架使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明显改善降主动脉及分支血管血流。术后4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内漏患者术后随诊,7个月后消失,夹层近端假腔内均有血栓形成。结论: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是B型主动脉夹层有效的治疗途径,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王洋井景刘小光付文军袁超王均鹏李云任进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心血管造影术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138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70例,经股动脉组68例,分别给予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并发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及X线照射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造影剂用量、X线照射时间、手术时间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亦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井景付文军袁超刘小光郑红菊曾秋棠
关键词:经桡动脉途径经股动脉途径冠状血管造影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