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艳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赤峰市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手术
  • 3篇肿瘤
  • 3篇颅脑
  • 3篇脑肿瘤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损伤
  • 2篇内镜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血肿
  • 1篇预后
  • 1篇入路
  • 1篇上矢状窦损伤
  • 1篇神经内镜
  • 1篇矢状
  • 1篇手术缝合
  • 1篇手术模拟
  • 1篇手术区

机构

  • 6篇赤峰市医院
  • 3篇包头市中心医...

作者

  • 9篇裴艳军
  • 3篇朱红伍
  • 2篇王华
  • 2篇孟林
  • 2篇李连兴
  • 2篇张析哲
  • 2篇桑文渊
  • 2篇颉卫东
  • 2篇乔建华
  • 2篇陈曦
  • 2篇刘源
  • 2篇张伟新
  • 1篇侯德平

传媒

  • 2篇中外医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包头医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脑肿瘤手术继发手术区血肿的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脑肿瘤手术继发手术区血肿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所选对象为2013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脑肿瘤手术继发手术区血肿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的血肿情况和自身实际情况,分别给予手术治疗和药物,观察分析不同血肿部位、不同治疗方法、不同发生时期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全部50例患者中,32例患者治愈,10例患者有效,8例患者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则为84.0%(42/50)。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药物治疗显著高于手术治疗(P<0.05);非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血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术后24 h内的血肿、术后24 h后的血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肿发生时间和手术区血肿的临床疗效有直接关系,而和血肿发生部位无明显相关,在脑肿瘤手术中,应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在发生手术区血肿后应及时给予科学和有效的措施治疗,进而来对治疗效果进行显著改善,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裴艳军
关键词:脑肿瘤手术临床疗效
一种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缝合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缝合训练装置,包括水槽盒,所述水槽盒的上侧罩设有上盖,所述上盖的顶壁上开设有操作腔,所述操作腔内设有人工血管,所述人工血管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所述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同...
刘源陈曦宫砚泽刘鑫张伟新乔建华裴艳军王华孟林桑文渊李连兴张析哲
文献传递
术前分流术治疗脑肿瘤合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术前分流术治疗脑肿瘤合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脑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70例,数表法随机分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腰椎穿刺放液治疗,观察组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颅内压监测值、脑脊液SP100蛋白监测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总有效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的时间(8.21±1.21)d短于对照组(11.56±2.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9,P<0.001)。观察组颅内压监测值(141.56±13.21)mmHg、脑脊液SP100蛋白监测水平(0.10±0.03)μg/L低于对照组(187.45±16.67)mmHg、(0.21±0.11)μg/L,生活质量(95.19±2.3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5.14±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64、5.708、19.227,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33(94.29%)高于对照组26(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5)。观察组并发症一共有2例,占5.71%,少于对照组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对于脑肿瘤合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颅内压和降低脑脊液SP100蛋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缩短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
裴艳军
手术治疗颅脑损伤致上矢状窦损伤12例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报告颅脑损伤致上矢状窦损伤的治疗及体会。方法:对12例上矢状窦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比较各种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2例患者预后按GCS评分:死亡3例,重残3例,轻残2例,良好4例。结论:手术治疗是上矢状窦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可行各种悬吊、修补、搭桥术,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侯德平裴艳军朱红伍颉卫东
关键词:颅脑损伤上矢状窦损伤手术治疗
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的现状及进展被引量:5
2008年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颅内压增高时可出现意识及生命体征改变,严重时出现脑疝危及生命。ICP监测有助于实时判断颅内压力改变,帮助判断颅脑损伤的程度,指导降低ICP措施的选择和使用。有创ICP监测技术条件要求高,具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性、并发症(感染、脑脊液漏、出血等)较多,连接的导管导线使用不便,使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不利于推广。目前对于无创ICP监测技术研究的范围较广,仍需进一步探讨研究、不断完善。
朱红伍颉卫东裴艳军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技术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相关操作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4-0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相关资料,归纳该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结果:根据患者临床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手术方式治疗,未发生死亡事件及严重术中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为(40.2±6.8)min;对其进行平均1年的随访,患者相关症状均有所改善,无复发事件.结论:对垂体瘤患者采取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方式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以及安全高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裴艳军
关键词: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方式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方式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颅脑肿瘤患者100例,数字表随机分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额底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8.21±1.67)d短于对照组(11.56±2.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5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改善,而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5)。结论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对于颅脑肿瘤的治疗效果优于额底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更好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
裴艳军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颅脑肿瘤
一种经鼻内镜磨钻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鼻内镜磨钻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壁上安装有头部模型,所述头部模型的上侧开设有鼻腔操作孔,所述头部模型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包括相互连通的水平移动腔和弧形移动腔,所述弧形移动腔与鼻腔操作...
刘源陈曦宫砚泽刘鑫张伟新乔建华裴艳军王华孟林桑文渊李连兴张析哲
S-100B蛋白的测定对颅脑损伤分型与判断预后的意义被引量:5
2009年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尽管颅脑损伤后的检测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很难量化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程度。S-100B蛋白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颅脑损伤的血清标记物。它的生化性质及其在脑组织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表达,使其作为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指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S-100B蛋白是一类能反映颅脑损伤及其程度的新型生物学指标。
裴艳军朱红伍
关键词:S-100B蛋白颅脑损伤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