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计海峰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医学领先人才培养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缺血
  • 3篇血性
  • 3篇急性
  • 2篇缺血性卒中
  • 2篇卒中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缺血
  • 2篇急性缺血
  • 2篇急性缺血性
  • 2篇梗死
  • 1篇动脉
  • 1篇毒性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眩晕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脑
  • 1篇血脑屏障

机构

  • 8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计海峰
  • 6篇江梅
  • 4篇蔡丽瑛
  • 4篇孙家兰
  • 3篇杨雪莲
  • 3篇李龙宣
  • 3篇来小音
  • 2篇吴菲菲
  • 2篇孙鑑
  • 2篇朱玮
  • 1篇杨萍华
  • 1篇张利军
  • 1篇黄澍
  • 1篇黄澍
  • 1篇柴长凤
  • 1篇杜芸兰
  • 1篇牛开亚
  • 1篇陈玮
  • 1篇庞德芳

传媒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mSOAR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良预后风险预测价值的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改良SOAR(Stroke subtype,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 classification,Age and prestroke modified rankin,m SOAR)评分对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出院时发生不良预后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公利医院神经内科和急诊科收治的AIS患者1 461例,记录年龄、性别、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卒中前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等信息,并于入院时使用m SOAR量表进行评分。所有患者出院时均行m RS评分,以出院时出现死亡或重度残疾(m RS≥4分)作为不良预后事件。结果:出院时382例(26.1%)患者出现不良预后事件。在m SOAR评分1~6分之间,每增加1分,患者出院时存在残疾的风险都会有显著增加(P<0.001),出院时不良预后风险在m SOAR评分0~3分组与4~8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 SOAR评分预测患者出院时不良预后风险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68(95%CI为0.844~0.891)。结论:m SOAR量表对我国AIS患者出院时发生不良预后事件的风险预测能力较强。
计海峰杨雪莲姚峪岚蔡丽瑛来小音吴大玉徐瑜梅江梅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量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老年脑分水岭梗死18例临床分析
2008年
计海峰孙鑑
关键词:脑分水岭梗死老年神经功能障碍脑梗死交界区脑动脉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为治疗组,静滴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每天两次。54例患者为对照组静滴胞磷胆碱钠0.5,每天一次,两周为一疗程。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
牛开亚张利军计海峰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
文献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浆miRNAs水平与房颤发生间的关系
2017年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外周血浆中的一组miRNAs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其是否伴发房颤分为房颤组(70例)与非房颤组(631例),另选择6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血浆中一组miRNAs分子的变化;观察伴不同类型房颤与非房颤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中的miRNAs差异表达;并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miRNAs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伴房颤发生间的关系。结果:血浆中miR-328、miR-29b和miR-150水平在房颤组、非房颤组与对照组间存在差异表达(P<0.05;P<0.01);不同于miR-328和miR-150,miR-29b在伴阵发性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中的水平显著低于非房颤组缺血性卒中患者及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中的miR-328、miR-29b及miR-150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伴发房颤密切相关;miR-29b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伴发阵发性房颤密切相关。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浆中一组特异性miRNAs分子,特别是miR-29b有望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否合并房颤的生物学预警指标。
胡荣郭庞德芳黄澍沈振坤陈玮杨育伟来小音朱玮吴菲菲计海峰吴大玉江梅孙家兰李龙宣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心房颤动微小RNA
SRM-Ⅳ诊疗系统与手法复位对不同类型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疗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手法复位与SRM-Ⅳ前庭功能检查及诊疗系统2种方法对后半规管及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诊断、疗效及复发率进行评估。方法:纳入采用Dix-Hallpike、滚转试验确诊的水平及后半规管BPPV患者,通过SRM-Ⅳ前庭功能检查及诊疗系统进行眼震评估,判断两者诊断(半规管类型)符合率。同时将患者分组,分别进行经典方法手法复位及SRM-Ⅳ仪器复位,从而评估2种复位方法的有效率。结果:采用经典方法与SRM-Ⅳ仪器进行半规管类型判断,两者符合率为100%。SRM-Ⅳ仪器复位组第1次复位痊愈率为73.8%,有效率为95.2%,第2次复位痊愈率为84.5%,有效率为97.6%。而手法复位组第1次复位分别为61.5%及80.8%,第2次为75.0%及82.7%。2组2次痊愈率及有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其中后半规管BPPV患者中,手法复位组1次治愈率及总治愈率分别为65.8%和78.0%,SRM-Ⅳ仪器复位组1次治愈率及总治愈率分别为84.1%和92.1%,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中,手法复位组1次治愈率及总治愈率分别为45.4%和63.6%,SRM-Ⅳ仪器复位组1次治愈率及总治愈率分别为57.1%和85.7%,2组1次复位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复发率上,各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经典方法相比,SRM-Ⅳ仪器对于不同类型BPPV治愈率及有效率更高。
孙家兰计海峰吴大玉胡荣郭江梅李龙宣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
1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CISS分型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1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ClSS分型与TOAST分型的差异,1年随访预后、溶栓治疗效果与CISS亚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12月住院的150例急性脑血管病(<48小时),由2位医生盲法进行ClSS分型及T...
杨雪莲蔡丽瑛孙家兰江梅柴长凤计海峰顾夏菊朱玮
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通过减弱血脑屏障损伤和氧化应激改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引起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euroserpin,NS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使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治疗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构造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1 h tPA组(再灌注1 h MCAO+tPA)、1h tPA+NSP组(再灌注1 h MCAO+tPA+NSP)、4 h tPA组(再灌注4 h MCAO+tPA)及4 h tPA+NSP组(再灌注4 h MCAO+tPA+NSP)。采用改良神经严重性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 severity score,mNSS)、Rota-Rod电机测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改变,采用干湿法和TTC染色评估大鼠脑水肿和脑梗死面积,采用伊文思蓝染色法、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法检测大鼠血脑屏障完整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脑组织中半胱门冬氨酸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3、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ell lymphoma factor 2,Bcl-2)的表达以及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NSS结果显示,1h tPA+NSP组及4 h tPA+NSP组(联合干预组)分别低于1 h tPA组和4 h tPA组(P<0.05)。Rota-Rod电机测试结果显示,各联合干预组分别长于1 h tPA组和4 htPA组(P<0.05)。各联合干预组脑水肿体积和脑梗死面积均优于相同再灌注时间单纯tPA干预组。各联合干预组MDA含量低于相同再灌注时间单纯tPA干预组(P<0.05),各联合干预组SOD及GSH-Px活性高于相同再灌注时间单纯tPA干预组(P<0.05)。各联合干预组Caspase-3表达低于相同再灌注时间单纯tPA干预组(P<0.05)。各联合干预组Bcl-2表达高于相同再灌注时间单纯tPA干预组(P<0.05)。结论NSP可以改善tPA干预后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是NSP减弱了脑缺血时血脑屏障的损伤和氧化应激�
杨雪莲江梅来小音蔡丽瑛计海峰李龙宣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后引起钙离子内流的另一条途径-ASIC1α介导的神经元毒性作用及干预的实验研究
孙鑑朱立菁杜芸兰吴大玉江梅孙家兰计海峰杨萍华黄澍吴菲菲蔡丽瑛顾夏菊
细胞内钙超载是造成缺血区域神经元损伤的中心环节,关于造成细胞内钙超载的机制,已往较多研究集中于谷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通过与NMDA受体结合介导细胞内钙超载,但是多中心临床实验以及离体实验发现使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并没有神经保...
关键词:
关键词:脑缺血钙离子内流神经元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