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豆虎

作品数:20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7篇动脉
  • 7篇肺动脉
  • 7篇肺动脉高压
  • 4篇大细胞
  • 4篇急性
  • 4篇肥大
  • 4篇肥大细胞
  • 3篇炎症
  • 3篇突变
  • 3篇巨噬细胞
  • 3篇儿童
  • 3篇标本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重构
  • 2篇血液
  • 2篇炎症因子
  • 2篇实验室

机构

  • 13篇重庆医科大学
  • 6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豆虎
  • 5篇李萍
  • 5篇陈希
  • 3篇包黎明
  • 2篇于洁
  • 2篇周同甫
  • 2篇李小强
  • 2篇王兴娟
  • 2篇赵亮
  • 1篇张涛
  • 1篇苗静琨
  • 1篇苏庸春
  • 1篇唐章荟
  • 1篇杨静
  • 1篇康梅
  • 1篇王偲
  • 1篇尹一兵
  • 1篇张大勇
  • 1篇罗晓菊
  • 1篇吕晓菊

传媒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国外医药(抗...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细菌突变耐药株的选择被引量:4
2005年
防突变浓度 (MPC)是一种检测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方法 ,最早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XilinZhao研究小组于 1999年提出。MPC的定义是 :当 >10 10 CFU的细菌接种在含不同浓度抗菌药物的琼脂平板上 ,没有细菌生长的平板中的最低药物浓度。它同时抑制了敏感菌株和常规耐药突变菌株的生长。在此浓度上 ,细菌必须同时存在两种耐药机制或双酶突变才能生长。对于一些C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药物 ,在常规剂量给药时 ,其MPC低于血/组织的药物浓度。可以阻止突变菌株的生长。
康梅豆虎吕晓菊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株耐药突变药物浓度突变菌株防突变浓度
实验室室间质评染色体检测水平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参加美国病理学会(CAP)室间质评的能力比对检验(PT)后,染色体检测水平的变化。方法分析2011-2014参加CAP PT的结果,并根据CAP评审结果,得出该实验室细胞遗传学染色体质控测试的准确率,并通过分析该实验室参加CAP前后的染色体条带水平、异常检出率及染色体检测失败率,评估CAP室间质评项目对提高该实验室染色体检测水平的作用。结果 2011-2014年该实验室参加CAP PT测试10次,共分析病例59例,判断染色体核型正确率为100%,核型描述正确率为95.1%。该实验室临床病例染色体检测结果显示:外周血染色体的异常检出率为18.9%,骨髓染色体的异常检出率为25.9%,初诊白血病异常率为66.8%;外周血染色体及骨髓染色体检测的失败率分别为0.5%、5.0%;参加CAP后,外周血及骨髓染色体检测失败率均下降,染色体条带平均水平均提高,与参加CAP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加高水平的室间质评项目可以提高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检测的临床分析水平。
陈希陈园园牟琴杨静范玲张大勇王治国豆虎邹琳包黎明
关键词:细胞遗传学室间质评
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中肺组织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数量的变化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在大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模型,及辛伐他汀干预肺组织中的变化。方法对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术后第8d野百合碱腹腔注射制备PH模型,并应用辛伐他汀进行干预,35d后观察各组肺动脉压及心室重量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检测各组肺组织内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平均肺动脉压(mPAP)模型组动物较对照组升高(P<0.05),干预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模型组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干预组较模型组RV/LV+S降低(P<0.05)。模型组动物肺部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均增高(P<0.05),干预组肥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下降(P<0.05),巨噬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或/和肺动脉高压造成的损伤促进了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的聚集与活化。辛伐他汀对肺动脉高压有改善作用,减少肥大细胞的聚集与活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李萍周同甫张涛豆虎赵亮粟军赵莹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辛伐他汀
不同储存条件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了解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及储存温度对主要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本院住院患儿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77例,其中20例放25℃室温,20例放4℃冰箱,17例放10℃坏境,20例放37℃水浴箱,每个标本于2 h、4 h、6 h、8h、24 h、48 h、72 h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仔细记录不同时段测定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室温条件下,仅血小板平均体积在6 h检测结果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细胞计数于24 h、红细胞计数于24 h、血小板计数于24 h、红细胞压积于48 h开始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的测定结果最不稳定。4℃条件下标本可稳定更长时间,10℃条件下相对稳定,37℃水浴箱各个项目都不稳定。结论:血细胞计数应在6 h内尽快完成,如不能及时送检或检测,应该保存在4℃条件下。
刘茜豆虎
关键词:血液标本血细胞计数
降钙素原与相关炎症指标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比较降钙素原(PCT)与其他炎症指标在诊断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7月~2016年1月进行PCT测定并疑似感染收治入院的患者490例,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病医学会会议标准(ACCP/SCCM)对感染及感染并发症进行诊断,将患者分为局部感染组(421例)和全身感染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PCT与其他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前白蛋白(PA)。将研究对象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组和革兰阴性组,比较微生物培养检测结果。结果两组P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随着感染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以PCT>0.5ng/ml为临界值,与CRP、WBC、NEU%、微生物培养在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较高者分别为14.41%,12.50%,70.21%)比较,PCT值的上述指标分别为23.14%、25%、8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微生物培养阳性的98例样本中,革兰阳性组和革兰阴性组P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在区分感染类型有一定价值,PCT值比CRP、WBC、NEU%、微生物培养在诊断新生儿与儿童感染性疾病及预测其严重程度更具有意义,但PCT值尚不能区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粟薇周玉福刘青松豆虎陈希
关键词:新生儿儿童
急性肾小球肾炎与肾病综合征患儿体液免疫指标比较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检测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与肾病综合征(NS)患儿体液免疫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达到早期鉴别诊断、早期合理用药目的。方法对23例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48例NS、正常对照18例儿童检测血IgG、IgA、IgM、C3、C4水平,采用英国MININEPH仪器及配套试剂,散射比浊法检测。IgE定量检测采用美国E&ELABSINC公司全套试剂盒,ASO采用免疫比浊法,血沉采用魏氏法检测。结果急性肾小球肾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G、IgA、IgE、C3、C4有显著性差异(Pa<0.05),ASO、血沉具有均明显升高(Pa<0.05)。NS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G、IgM、IgE具有显著性差异(Pa<0.05);急性肾小球肾炎与NS比较,IgG、IgA、C3、C4具有显著性差异(Pa<0.05),前者IgG、IgA明显升高,C3、C4明显降低,而后者IgG则明显降低。结论急性肾小球肾炎与NS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可通过检测血IgG、IgA、C3、C4水平加以鉴别,再辅以ASO、血沉检测,可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罗晓菊刘雪梅豆虎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抗体生成
WT1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rs16754多态性在中国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及预后的启示
目的 AML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国外有最新报道肾母细胞瘤1基因(WT1)在AML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有突变,且WT1基因突变对AML预后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在亚洲,有关AML中WT1的突变及其意义的研究报道较少,且尚没有...
豆虎
辛伐他汀对高肺血流并野百合碱注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肺血流并野百合碱注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造瘘联合野百合碱注射制作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4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安慰剂组、辛伐他汀A组〔1mg/(kg·d)〕、辛伐他汀B组〔2mg/(kg·d)〕和正常对照组。造瘘术后第37d各组分别测量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和右心室肥厚程度〔RV/(LV+S)〕,观察肺小动脉血管厚度,比较无肌性动脉肌化程度,比较血清总胆固醇(CHOL)浓度。结果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安慰剂组大鼠的mPAP〔(24.6±3.2)vs(13.9±1.4)mmHg,1mmHg=0.133kPa〕、RV/(LV+S)〔(0.456±0.071)vs(0.245±0.026)〕升高(P<0.05),肺小动脉血管厚度增加〔(28.64±5.95)%vs(9.36±2.24)%,P<0.05〕,无肌性血管肌化百分比增加〔(66.25±9.32)%vs(17.67±3.62)%,P<0.05)〕。辛伐他汀治疗减轻了安慰剂组各项指标的增加(P<0.05)。各组间血清CHOL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通过抑制大鼠肺小血管重构,减轻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提示辛伐他汀可能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具有一定的治疗前景。
赵亮周同甫刘瀚旻李谧豆虎唐章荟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辛伐他汀血管重构
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巨噬细胞炎症因子1α、氧化破坏在肺动脉高压中的机理研究及辛伐它汀干预的作用
建立SD大鼠高肺血流,并用野百合碱注射所致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肺组织中肥大细胞及肥大细胞两种亚型的变化;观察辛伐它汀干预后肥大细胞的改变,探讨肥大细胞在肺动脉高压中的机制以及辛伐它汀对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 方...
豆虎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
文献传递
辛伐它汀干预后肥大细胞在肺动脉高压中的变化
2006年
目的:建立SD大鼠高肺血流,注射野百合碱所致肺动脉高压模型,并用辛伐它汀干预,观察肺组织中肥大细胞及肥大细胞两种亚型的变化,探讨辛伐它汀干预后肥大细胞在肺动脉高压中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造瘘,术后第二天治疗组给予辛伐它汀2mg/kg干预,并于术后7天给予治疗组和模型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mg/kg,制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动物模型,正常SD大鼠作为对照组,35天后测定肺动脉压力。取右下肺组织,用抗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和抗类糜蛋白酶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实验组与正常组之间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肺组织一般病理变化。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肺组织中动脉管壁明显曾粗,有新生血管形成。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模型组动物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较治疗组也明显升高(P<0.05);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较治疗组也明显增加(P<0.05),肥大细胞总数(类胰蛋白酶阳性的肥大细胞)及类糜蛋白酶阳性的肥大细胞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肥大细胞在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造瘘合并野百合碱腹腔注射成功地建立了肺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已有文献报道肥大细胞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辛伐它汀干预后肥大细胞的总数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对临床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了新的思路。
豆虎李萍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