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静

作品数:9 被引量:373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污染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6篇沉积物
  • 3篇重金属污染
  • 3篇金属污染
  • 3篇表层沉积物
  • 2篇水库
  • 2篇重金属形态
  • 2篇污染评价
  • 2篇金属形态
  • 2篇伙房
  • 2篇河流
  • 2篇大伙房水库
  • 1篇蛋白
  • 1篇地积累指数
  • 1篇形态分析
  • 1篇营养化
  • 1篇入库河流
  • 1篇三峡入库河流

机构

  • 9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天津市环境保...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贾静
  • 9篇张雷
  • 9篇秦延文
  • 8篇郑丙辉
  • 3篇曹伟
  • 3篇王鸣宇
  • 2篇雷坤
  • 2篇李发生
  • 2篇罗燕
  • 1篇安立会
  • 1篇赵兴茹
  • 1篇刘宪斌
  • 1篇贾宁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伙房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及污染特征被引量:32
2011年
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大伙房水库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Cr,Ni,Cu,Zn,As,Cd和Pb)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重金属总量讨论了各元素的潜在环境危害性.结果表明,Cd主要以醋酸可提取态及可还原态存在,具有很强的环境危害;Pb主要以极高比例的可还原态存在,潜在环境危害较高;Zn,As和Cu存在较大比例的酸可提取态及可还原态,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在环境危害;Cr和Ni以残渣态为主,产生环境危害的可能性极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u,Zn,As,Cd和Pb各赋存形态含量及总量与沉积物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说明大伙房水库沉积物受到了这5种重金属元素外源输入的影响.
罗燕秦延文张雷郑丙辉贾静曹伟
关键词:大伙房水库沉积物重金属
湘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73
2011年
采用BCR三步分级提取法分析了湘江衡阳段与岳阳段表层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Cd、Pb、Cu、Zn)不同赋存形态的含量,阐述了重金属赋存形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评估了这4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4种元素均以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3种可提取态为主,各元素生物有效性即可提取态含量排序为:Cd>Pb>Zn>Cu,4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与其可提取态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由相关性分析可知,有机质是湘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及赋存形态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4种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均表现出中下游明显高于上游的趋势,并在衡阳水口山地区达到峰值,表明沿江重金属污染源企业的排放是影响本次湘江调查水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元素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王鸣宇张雷秦延文李发生贾静曹伟郑丙辉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环境影响因子
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被引量:58
2011年
辽河流域大伙房水库是抚顺、沈阳两市重要的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因其汇水区内的矿山开采活动而面临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为了解该区域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Pb、Zn、Cd的含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基于多方的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对水库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中Cr、Cu、Pb、Zn、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1.87、65.20、36.69、137.49、2.38mg·kg-1;与辽宁省土壤元素背景值、辽河水系沉积物平均值及全国水系沉积物平均值相比,5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其中,Cd富集最为严重;元素Cu、Pb、Zn、Cd具有相似的空间变化特征,从浑河入库口到抚顺取水口呈逐步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也显示这4种重金属元素两两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推断浑河上游工矿废水的排放是这4种重金属共同的污染源;综合3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中Cd为最主要的污染元素,且具有较强的生态危害,Cu为偏中度-中度污染,具有一定的生态危害,Zn、Pb、Cr污染程度较低,生态危害较轻.
罗燕秦延文张雷郑丙辉贾静
关键词:辽河流域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生态危害
渤海湾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89
2010年
对渤海湾大神堂、高沙岭、海河、子牙河和南排河入海口表层沉积物和野生矛尾鰕虎鱼(除海河口)肌肉的As、Cd、Cr、Cu、Pb和Zn重金属进行了分析,发现各入海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以Zn的浓度水平最高,平均达81.55mg/kg,而Cd最低(平均值为0.28±0.08mg/kg).在鱼体内,Zn浓度仍是最高(平均为96.75±30.98mg/kg),而Cd未检出.以生态危害指数法(RI)评价河口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表明,海河河口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最高,其他依次为子牙河口、南排河口、大神堂和高沙岭.另外,通过对各地鰕虎鱼肝脏金属硫蛋白的分析,发现子牙河的野生复鰕虎鱼金属硫蛋白较其他河口稍高(除海河),与沉积物重金属的RI分布一致.
安立会郑丙辉张雷贾宁秦延文赵兴茹贾静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金属硫蛋白生态风险
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文章分析了湘江衡阳段28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d、Pb、Cu、As、Cr、Zn)总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参照国内相关标准和背景值,运用相关性分析与地累积指数分析法对检测结果进行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排序为:Cd>Pb>Zn>Cu>As>Cr,湘江衡阳段沉积物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其中位于水口山工业区的中游水域沉积物污染最为严重。
王鸣宇秦延文张雷郑丙辉李发生贾静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
2004—2008年辽东湾水质污染特征分析被引量:25
2010年
根据2004—2008年5年对辽东湾各海域的监测数据,阐述了该海域水体营养盐和重金属的空间、季节分布特征规律,并对辽东湾海域的综合水质现状,海域营养结构及营养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基于Ⅰ类海水标准,辽东湾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DIN),局部海域出现活性磷酸盐(DIP)、铜、铅超标现象.营养盐和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趋势均为北部海域污染最重,东部海域污染最轻,污染主要集中在锦州、盘锦、营口海域,且这3个海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随时可诱发赤潮.营养盐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为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
秦延文郑丙辉张雷雷坤贾静
关键词:富营养化
渤海湾岸线变化(2003-2011年)对近岸海域水质的影响被引量:22
2012年
为研究渤海湾岸线对近岸海域水质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阐述了2003、2010和2011年的渤海湾海岸线变迁情况,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由岸线变迁引起的渤海湾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情况,之后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筛选出渤海湾近岸海域的2003、2010、2011年的主要污染指标,并探讨了因岸线变化引起的渤海湾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污染范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2003年相比,2010年渤海湾的各个港口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张,部分滩涂地区变成陆地;渤海湾余流场的主要变化是天津港北部存在的逆时针余流消失,天津港南部至黄骅港北部间的逆时针沿岸余流有所减小;渤海湾2003、2010和2011的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为营养盐类、重金属类的Zn和Pb;渤海湾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的污染范围有所扩大,污染物高值区有向渤海湾东北海域扩展的趋势.
秦延文张雷郑丙辉曹伟刘宪斌贾静
关键词:污染指标
环渤海典型海域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被引量:61
2011年
对环渤海11个采样点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u、Cr、Zn、As、Cd、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92,31.73,73.68,11.34,0.448,21.94mg·kg-1.与国内典型的河口和海湾比较,Cu、Cr、Zn、As处于相对较低水平,Cd、Pb处于中等水平.重金属表现出相似的空间变化规律,即高值区集中在辽东湾,次高值区在渤海湾,低值区位于莱州湾.相关性分析表明:Cr、Cu、Zn、Cd、Pb可能具有相似的输入源,As的主要来源可能与其它几种金属不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r、Cu、Zn、As属于清洁级别,Pb处于轻度污染水平,Cd处于偏中度污染.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排序为Cd>Pb>Zn>Cu>As>Cr.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对渤海典型海域生态风险构成的危害程度排序为Cd>Pb>As>Cu>Zn>Cr.Cr、Cu、Zn、As、Pb均为低生态危害等级,Cd以中等生态危害等级为主,局部海域出现强、很强、极强生态危害等级.
张雷秦延文郑丙辉贾静雷坤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三峡入库河流澎溪河回水区消落带与岸边土壤磷形态及其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应用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级提取法对三峡入库河流澎溪河回水区消落带和岸边土壤不同形态P进行分级测定,分析了各形态磷之间以及各形态磷与样品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总磷含量在283.3~3281.6mg.kg-1之间,平均为780.6mg.kg-1,岸边土壤中总磷含量在395.0~1751.5mg.kg-1之间,平均含量为771.9mg.kg-1,消落带土壤中较高的总磷含量显示了人类活动对消落带土壤P含量的影响.各种形态P在河流消落带与岸边消落带土壤中分布特点不同:①河流消落带中无机磷(IP)含量(除去S6点)平均值381.2mg.kg-1,略低于岸边土壤(除去S6点)平均值482.9mg.kg-1;②河流消落带土壤中IP以碎屑态磷(De-P)为主(平均比例为32.9%),吸附态磷(Ad-P)、铁结合态磷(Fe-P)、钙结合态磷(Ca-P)占IP比例分别为为2.6%、12.4%、16.7%;岸边土壤Ca-P占IP平均比例为25.6%,而Ad-P、Fe-P、Ca-P占IP比例分别为为5.2%、8.8%、31.6%;③河流消落带土壤中活性磷组分(OP+Fe-P)平均含量为374.8mg.kg-1,在TP中所占比例平均值为48.0%,而岸边土壤活性磷组分(OP+Fe/Al-P)平均含量为288.7mg.kg-1,在TP中所占比例平均达到37.4%.消落带土壤中活性磷组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成为水体的二次污染源,因此消落带土壤P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张雷秦延文贾静王鸣宇
关键词:三峡入库河流消落带磷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