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明威

作品数:187 被引量:853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7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4篇视网膜
  • 94篇网膜
  • 54篇病变
  • 50篇视网膜病
  • 48篇视网膜病变
  • 46篇玻璃体
  • 38篇黄斑
  • 33篇脉络膜
  • 32篇血管
  • 28篇手术
  • 20篇细胞
  • 16篇中心性
  • 16篇中心性浆液性
  • 16篇脉络膜视网膜
  • 16篇浆液
  • 16篇浆液性
  • 15篇新生血管
  • 15篇糖尿
  • 15篇糖尿病
  • 15篇中心性浆液性...

机构

  • 175篇北京大学
  • 8篇北京协和医院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医科大学...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南加州大学
  • 2篇北京医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中山大学
  • 2篇西藏自治区人...
  • 2篇视网
  • 2篇爱尔眼科医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185篇赵明威
  • 80篇黎晓新
  • 29篇尹虹
  • 28篇姜燕荣
  • 24篇曲进锋
  • 23篇梁建宏
  • 15篇王凯
  • 12篇李岩
  • 12篇姚昱欧
  • 12篇苗恒
  • 9篇齐慧君
  • 9篇孙摇遥
  • 9篇于文贞
  • 9篇金恩忠
  • 8篇徐琼
  • 7篇梁勇
  • 7篇吕永顺
  • 6篇张承芬
  • 6篇刘佩佩
  • 5篇黎晓新

传媒

  • 53篇中华眼底病杂...
  • 23篇中华眼科杂志
  • 18篇中华实验眼科...
  • 10篇中华眼视光学...
  • 8篇眼科研究
  • 8篇中国实用眼科...
  • 4篇中国眼底病论...
  • 3篇中华医学教育...
  • 3篇中国眼底病论...
  • 2篇中国中医眼科...
  • 2篇中华医学信息...
  • 2篇中国眼耳鼻喉...
  • 2篇国际眼科纵览
  • 2篇中华眼科医学...
  • 2篇中国眼底病论...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江苏卫生保健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6篇2024
  • 16篇2023
  • 20篇2022
  • 7篇2021
  • 11篇2020
  • 8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10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11篇2007
  • 11篇2006
  • 6篇2005
1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疗机构在感染性眼表疾病屈光检查中的感染控制
2020年
在临床工作中,眼科工作人员尤其是视光师在第一线面对感染性眼表疾病患者时,必须肩负起两个艰巨问题,即近视防控和感染防控的双重责任和压力。本文明确了眼科视光师在感染控制、屈光检查设备和场所消毒两个方面的实施细则,以进一步规范眼科屈光检查的临床操作流程,加强感染控制专业知识、方法与技能,降低被感染风险,避免交叉感染。汇总目前各大医疗机构的经验,从预防医学和眼科学角度,为眼科屈光检查时的感染控制提供全面且统一的建议意见。
李岩傅亚飞吕燕云石晓庆刘志明刘婉婷周景伟赵明威王凯
关键词:屈光检查
基于移动平台的眼底病门诊诊疗管理系统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基于移动平台的眼底病门诊特殊检查及治疗流程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法选取以早产儿为对象的眼底病门诊特殊检查项目全麻下眼检查和以手术操作环境符合内眼手术的眼底病门诊特殊治疗项目玻璃体腔注药为研究对象,整理现有临床运行模式,并挖掘临床优化需求及流程管理标准,系统开发选用File Maker数据库软件搭建,选择平板电脑作为移动平台,可应用于i Pad端及PC端。结果从2013年至今,眼底病特殊检查系统已登记检查7500例次患者,从2015年7月开始使用至今本注药系统已预约管理4100例次患者。本系统提高了预约的效率、优化门诊检查及治疗安排,同时使所有临床资料数据化。结论基于移动平台系统的移动性及拟纸化操作适合眼科临床流程及眼科临床数据采集,可以有效提升眼科临床检查及治疗流程规范,并对临床数据采集进行标准化质控。
邓洵李宏彦尹虹梁建宏陈宜黎晓新赵明威
关键词:眼底病流程管理玻璃体腔注药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黄斑孔的疗效分析
2011年
目的对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黄斑孑L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8年期间接受玻璃体切除治疗的外伤性黄斑孑L病例共95例95只眼。均接受标准的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气体填充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及血小板封孔术。比较手术前后孔的闭合情况及视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前平均病程为(9.8±21.8)个月,平均孔径为(644.2±270.5)μm,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YA)为0.12±0.1(1.1±0.45)logMAR。术后平均随访(96±131)d,患者视力提高69只眼(72.6%)、不变19只it0.(20%)、下降7只眼(7.4%)。术后BCVA平均为0.22±0.19(0.83±0.40)logMAR,比术前显著提高。术后BCVA达0.2以上者46只眼(48.4%)。单次手术后孔闭合率为100%。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黄斑孔能有效促进裂孔闭合,提高视力。
曲进锋黎晓新姜燕荣赵明威尹虹
关键词:手术玻璃体切割预后
基于房水病毒学和炎性细胞因子检测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治疗模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观察异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CMVR)患者房水中CMV-DNA载量和IL-8水平,初步探讨房水CMV-DNA载量和IL-8水平对Allo-HSCT后CMVR患者治疗后疗效终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Allo-HSCT后CMVR患者14例22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在确诊后给予玻璃体腔注射60 mg/ml更昔洛韦0.05 ml(含更昔洛韦3 mg)治疗。负荷阶段为2次/周,共4次;维持阶段为1次/周。每周于首次更昔洛韦注射的同时抽取前房水,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其中CMV-DNA载量和IL-8水平。若房水中CMV-DNA载量转阴(<10^3拷贝/ml)或IL-8水平<30 pg/ml则终止眼局部治疗,其后每2周随诊1次,至少6个月。每次玻璃体腔注射药物前和随访时均行BCVA、眼压、眼底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基线、末次随访时BCVA和眼压比较采用Student t配对检验。结果14例22只眼中,单眼6例6只眼,双眼8例16只眼。CMVR确诊时,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814±0.563;平均眼压为(17.2±7.8)mmHg(1 mmHg=0.133 kPa);房水平均CMV-DNA载量为(3.43±4.96)×10^5拷贝/ml,平均IL-8水平为(518±541)pg/ml。眼局部治疗终止时,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中位次数为5次。房水中CMV-DNA载量转阴者9只眼,其中IL-8水平同时<30 pg/ml者7只眼;CMV-DNA载量阳性但IL-8水平<30 pg/ml者13只眼。视网膜病灶完全瘢痕化1只眼。治疗终止后6个月时,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812±0.691;平均眼压为(14.8±5.4)mmHg。与基线时logMAR BCVA、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07、1.517,P=0.916、0.137)。因系统性Epstein-Barr病毒感染致CMVR复发1只眼;视网膜病灶完全瘢痕化20只眼。22只眼中,因治疗过程中血小板计数过低(<30×10^9个/ml)而发生医源性玻璃体积血4只眼;治疗终止6个月时,积血吸收眼底清
余盈盈赵明威苗恒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眼房水病毒学白细胞介素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的临床特征。方法回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22年12月5日至2023年1月5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OVID-19相关AMN患者8例1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例4只眼,女性6例8只眼;年龄(29.38±8.60)岁。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红外眼底照相(IR)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患者局部扩血管、抗炎及全身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随访时间21~30d。回顾分析患眼临床表现和OCT、IR影像特征及治疗结果。结果8例患者确诊COVID-19至出现眼部症状的时间为(3.00±0.93)d。12只眼中,主诉旁中心暗点6只眼,其中伴视力下降2只眼;眼前黑影6只眼,其中伴视力下降2只眼。初诊时BCVA低于0.05者2只眼,0.4~0.6者2只眼,0.8~1.0者8只眼。末次随访时,视觉症状改善7只眼;无明显改善5只眼。所有患眼眼底彩色照相可见黄斑区红褐色病变。频域OCT检查可见黄斑部视网膜外丛状层(OPL)局部增宽呈强反射,外核层(ONL)斑块样强反射灶,相邻外界膜、椭圆体带/嵌合体带(EZ/IZ)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断裂,其中2只眼相邻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局部反射减弱。对应结构OCT的OPL、ONL强反射部位,横断面(en-face)OCT可清晰观察到病灶范围呈强反射;对应EZ/IZ结构不完整部位,en-face OCT可清晰观察到病灶范围呈弱反射。IR示黄斑中心凹处数个边界清楚、弱反射病灶,尖端指向中心凹。结论COVID-19相关AMN好发于年轻女性;AMN的OCT表现为特征性OPL和ONL强反射灶,en-face OCT可更清晰地观察到不同层面的病灶;IR表现为弱反射病灶。
钟育晟程湧赵明威钱彤
不同类型黄斑前膜玻璃体手术的意义被引量:22
2002年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黄斑前膜手术的成功率和手术损伤视力的风险。 方法 对 5 6例患有不同类型的黄斑前膜患者的 5 7只手术眼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手术前后视力改变 ;不同类型黄斑前膜术后视力改善的比较 ;视物变形改善率 ;术中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 结果 视力改善 2行以上 4 1只眼占 78.8% ,改善率高的为扣带术后黄斑前膜和黄斑裂孔合并黄斑前膜 ,其次为特发性黄斑前膜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视力改善较差。总体近视力改善高于远视力。视物变形改善率为 6 5 .0 %。术中并发症为原裂孔开放 4只眼和新裂孔形成 5只眼。 结论 扣带术后黄斑前膜 ,黄斑裂孔合并黄斑前膜以及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后的视力改善率较高 。
黎晓新姜燕荣尹红赵明威
关键词:黄斑前膜玻璃体外科手术
光动力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时光敏剂维替泊芬的安全有效剂量探讨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时维替泊芬的安全有效剂量。方法急性"中浆"患者15例15只眼,按就诊顺序,患者1至患者7分
赵明威黎晓新吕永顺李春安肖鸿香刘国栋周鹏
文献传递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性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观察单纯玻璃体切割、玻璃体切割联合血小板封孔、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区内界膜剥除、玻璃体切割联合血小板封孔及黄斑区内界膜剥除 4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性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 ~ 期老年性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 86只患眼的手术疗效。以上述 4种手术方式分组的患眼数分别为 7、4 0、14、2 5只眼 ,手术后随诊 3~ 5 5个月 ,以手术后裂孔闭合、视力改变及手术并发症等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裂孔闭合判定标准为在检眼镜和 (或 )光相干断层成像术 (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时不能分辨黄斑裂孔缘。远、近视力提高 2行以上者计为视力改善。 结果 玻璃体切割联合血小板封孔组视力改善者占 80 .0 % ,优于其它 3种治疗方法 (P<0 .0 5 ) ;单纯玻璃体切割组裂孔闭合率最低 ,占 4 2 .9% ,与玻璃体切割联合血小板封孔组的裂孔闭合率 (87.5 % )、玻璃体切割联合血小板封孔及黄斑区内界膜剥除组的裂孔闭合率 (92 .0 %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视物变形改善、手术并发症等情况 4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血小板封孔有助于老年性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后黄斑裂孔闭合及视力恢复 ;手术中使用黄斑区内界膜剥除技术可提高黄斑裂孔的解剖复位率 。
赵明威黎晓新姜燕荣尹虹
关键词:视网膜穿孔外科手术手术方法黄斑裂孔疗效观察
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容积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患者的黄斑区脉络膜容积(MCV)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39例(39只眼)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患者作为黄斑劈裂组,年龄(59.3±6.7)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21例;选取年龄、性别、屈光度数匹配但无黄斑并发症的高度近视眼患者39例(39只眼)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屈光度数、眼轴长度和最佳矫正视力,并通过加强深度扫描模式的相干光层析成像术(EDI-OCT)获取黄斑中心凹多个部位的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数据,采用MATLAB软件计算该区域的视网膜容积(MRV)及MCV。并根据OCT特征,将黄斑劈裂组进一步分为内层劈裂亚组和外层劈裂亚组,分析2个亚组的MCV特征。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黄斑劈裂组和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74.9±59.3)和(155.6±47.1)μm,MCV分别为(2.3±0.8)和(5.3±1.0)mm 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49,-15.229;P<0.01)。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视网膜厚度无相关性(r=0.103,0.214;P>0.05),但两组MCV与MRV都具有相关性,黄斑劈裂组黄斑区MCV与MRV呈负相关(y=-2.90 x+18.48;r2=0.47,P=0.01),对照组黄斑区MCV与MRV呈正相关(y=0.74 x+2.02;r2=0.64,P=0.01)。黄斑劈裂组的最佳矫正视力与MCV呈正相关(r=0.677,P<0.05)。内层(19只眼)及外层(15只眼)黄斑劈裂亚组的MCV分别为(2.80±0.81)和(1.92±0.27)mm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0,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患者的黄斑区MCV明显变小,这可能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MCV越小,视网膜外层血供来源越匮乏,黄斑劈裂越严重,MRV越大。
徐琼王凯瞿佳赵明威
关键词:视网膜劈裂症视网膜脉络膜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膜再塑型机制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膜中不同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ECM)、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TIMPs)随病程变化的规律,探讨PVR增生膜的再塑型机制。方法病程2个月至8年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患者的增生膜手术标本16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增生膜中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胶质细胞等不同的细胞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aminin)、Ⅰ~Ⅳ型胶原等不同ECM成分,以及MMPs(MMP2、MMP9)和TIMP1.分析不同病程PVR增生膜中各标记成分的变化以及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随PVR病程延长,增生膜中RPE细胞、MMP2、FN表达逐渐减少(P=0.014,P=0.001,P=0.008),胶质细胞、Ⅰ、Ⅲ型胶原逐渐增多(P=0.022,P=0.001,P=0.008),层粘连蛋白和Ⅱ、Ⅳ型胶原均有表达,但不随病程变化。RPE细胞、MMP2、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与病程呈负相关,胶质细胞、Ⅰ、Ⅲ型胶原的表达与病程呈正相关;MMP2与FN变化呈正相关。MMP9、TIMP1始终都有表达,但不随病程变化。结论在PVR增生膜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增生膜中的RPE细胞、胶质细胞、FN、Ⅰ、Ⅲ型胶原、MMP2参与了PVR的再塑型过程。
朱丹赵明威黎晓新姜燕荣
关键词:细胞外基质基质金属蛋白酶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