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璐
- 作品数:21 被引量:49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北京市产业空间圈层结构与布局优化被引量:6
- 2017年
- 首次应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同时测算了多区域空间分布模式下北京市17类产业的中心性和聚集性特征,定量化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空间的圈层结构,并提出了北京市产业空间发展布局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空间表现为多功能单中心聚集的结构,具备多维向心性的空间圈层分化特征,共包括7个圈层,其中,金融业高度聚集在核心圈层,并且聚集程度持续提升;科技、信息等生产者服务业高度集中于中心圈层;居民服务等主要生活性服务业处在产业空间的中间圈层,并且逐步表现为空间均衡化发展;第二产业分布在产业空间的外围圈层,特别是制造业处在最外围圈层且持续郊区化分散发展;北京市第二产业表现为空间离散化聚集发展,第三产业基本表现为空间集中化聚集发展。金融、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区域的高度聚集持续发展可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促进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逐渐向外围圈层甚至跨区域扩散。中间圈层既是现代工业经济以及由中心圈层向外扩散的传统工业等的重要分布区域,也是北京市主要的消费和生产服务业集中区域,这将导致中心城区服务功能的高度集中,因而应加快中心城区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的疏解以及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目前北京市制造业布局主要是东北-西南方向,北部地区布局规模较大,从京津冀区域格局出发引导制造业向东南方向集中应是未来北京经济空间布局的重要方向。此外,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时要充分考虑产业的空间共聚集性和空间依赖性。
- 赵璐赵作权
- 关键词:产业空间结构圈层结构
- 中国经济空间椭圆
-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能够以空间可视化的方式刻画要素在大地理空间范围(如国土空间)上的市场全域结构和主体轮廓,且不受空间分割及空间尺度的影响;能够与新经济地理理论中的市场邻近性、城市经济学中...
- 赵璐
- 中国经济的空间差异识别被引量:9
- 2014年
- 首次将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和空间叠置分析相结合刻画我国经济空间差异,不仅通过本文定义的空间差异指数从宏观上定量把握经济空间差异的总体变化,而且同时从中心性、展布范围、密集性、方向和形状等多重角度揭示经济空间差异的精细变化,并从城市层面结合经济空间格局变化对我国经济空间差异变化给出相关解释。主要结论如下:2003—2011年,我国经济空间差异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经济和人1:2空间差异主要存在于东一西方向,经济聚集程度高于人口聚集程度。我国经济已进入沿海一内陆共轭发展的阶段,可加大对安徽省、河南省和湖北省等靠近人口重心地区以及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人口聚集较多的地区的经济投入力度,拉动我国市场空间向西、向北发展,减小经济空间差异。
- 赵璐赵作权
- 关键词:经济空间差异空间经济
- 基于特征椭圆的中国经济空间分异研究被引量:315
- 2014年
- 根据克鲁格曼的"两个自然"理论,运用空间统计SDE方法,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基于中国国土空间特征椭圆系列——国土均衡分布椭圆、国土地形分布椭圆、人口分布椭圆等,在空间上定量刻画了中国经济空间分异的基本特征,并为分析经济空间分异提供了新的方法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在"两个自然"的分异作用下,中国经济空间分异主要以东-西方向为主。相对于国土均衡分布椭圆,国土地形分布椭圆明显偏西,长、短轴均明显减小,这反映出中国高地势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中国人口空间分布靠近东部地区,其椭圆长、短轴长度均显著减小,充分表现出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异特征和空间聚集特征;2国土地形等"第一自然"要素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控制作用显著。人口分布椭圆对于地形分布椭圆的空间分异系数为89.55%,其93%的空间展布范围位于胡焕庸线的东南,且分布轴线基本与胡焕庸线平行;3在"第二自然"聚集机制的作用下,中国城市体系人口、GDP主体集中在胡焕庸线东南方约20%的大陆国土面积上,且二者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从"第一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异和控制作用来看,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特别是西北侧地区发展经济、集聚人口的功能较弱。同时,由于区域发展的内在核心动力聚集机制的空间差异性,区域发展的过程也呈现不平衡的特征。从兼顾效率和公平的角度出发,可通过重点培育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的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中西部经济增长极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向中西部发展;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人口向GDP分布椭圆北部地区流动、聚集,发挥人口的红利作用,推进经济增长由南向北发展。
- 赵璐赵作权
- 关键词:经济空间分异第二自然
- 一种静动结合的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被引量:2
- 2013年
- 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对土地进行集约利用评价时不仅要考虑人类劳动投入的积累效应,而且也要考虑不同时间节点之间的变化情况,以全面衡量评价对象集约利用状况。本文按照土地集约利用的静态累积状况和动态变化过程的实际,提出静动结合的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设置了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变化指标以及测算方法,为完善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提供参考。
- 郑新奇胡业翠赵璐刘祥元徐勇朱伟亚
- 关键词:集约利用评价建设用地
- 国内市场一体化与国家利益
- 国家安全、繁荣与统一对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国家利益的核心内容.当人们谈起国家利益的时候,通常将这些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区域一体化或全球化联系起来,很少涉及一个国家内部的区际关系与市场一体化.我国目前推动的全国统一市场建设、...
- 赵作权赵璐
- 关键词:经济建设
- 文献传递
- 我国就业密度分布的空间特征被引量:15
- 2013年
- 基于区域密度方程和空间统计方法,利用2004年和2008年两次经济普查的就业数据对我国内地就业密度的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就业密度看,由北京、河南和浙江连线而形成的"京豫浙"三角区是我国的高密度就业区,我国整体上正处于以"京豫浙"为核心的在空间收缩中密集化的过程;我国不同地区的局域就业中心正在快速成长,以集聚效应为主导,但扩散效应并存;未来,我国整体上以"京豫浙"和"中三角"为核心的就业集中趋势仍将进一步加强,中心-外围结构将更加明显。
- 沈体雁张晓欢赵作权赵璐
- 关键词:就业密度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 基于创新能力的我国“十三五”集群创新战略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集群创新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突破方向。创新在空间上具有区域高度集聚的规律,集群创新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创新能力评价是国家创新布局的科学依据。文中使用Porter基于集群创新的国家创新能力模型,对我国主要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使用空间统计方法对我国创新布局的区域均衡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创新格局主体分布在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以城市为依托的全国创新格局呈现区域基本均衡的态势。建议"十三五"时期启动我国集群创新战略,设立我国卓越创新集群计划——构建20个全球性卓越创新集群和30个全国性卓越创新集群,拓展我国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空间。
- 赵作权赵璐
- 关键词:集群集群创新
- 中国全国与沿海地区经济空间一体化趋势被引量:6
- 2014年
- 利用空间统计方法精细地刻画了2003—2011年我国全国及东部沿海地区GDP和消费市场的空间变化。2003年以来,我国GDP及消费市场空间向内陆方向移动,呈现收缩密集化态势,表明国内市场对我国经济的驱动作用在增大,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在提高;同时,沿海地区GDP与消费市场空间呈现快速密集化趋势,GDP空间向内陆移动、收缩,消费市场空间向南移动、扩张,表明聚集经济对沿海地区的驱动作用明显高于它对全国的影响,沿海地区在引领全国经济一体化进程,国际市场对沿海地区的驱动作用高于它对全国的影响。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一体化的驱动作用,构建以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依托的国家经济核心区,推动我国经济向沿海—内陆共同发展转型。
- 赵璐赵作权
- 关键词:经济空间
- 2030年中国消费市场空间预测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中国市场空间到2030年将呈现怎样的变化?作者将空间统计方法与时间序列ARIMA模型相结合,利用中国1985年~2011年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预测了到2030年中国消费市场空间的总体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到2030年,中国消费市场空间将呈现明显的收缩聚集化态势,总体变化幅度比较小,主体依然位于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其重心持续向内陆方向移动。全国消费市场空间的收缩聚集化将推动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成为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核心区,消费市场空间向内陆移动将引导中国经济相对均衡发展,但全国经济的高度均衡发展可能需要依靠国际市场的带动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拉动作用。
- 赵作权唐世芳赵璐
- 关键词:ARIMA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