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海静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艺术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 3篇艺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翻译
  • 2篇电影
  • 2篇无声
  • 2篇无声电影
  • 1篇大学英语
  • 1篇电影翻译
  • 1篇对话翻译
  • 1篇对话体
  • 1篇多媒体
  • 1篇依托式教学
  • 1篇译者
  • 1篇英译
  • 1篇英语
  • 1篇影评
  • 1篇影视
  • 1篇影视改编
  • 1篇有声电影
  • 1篇人物身份
  • 1篇身份
  • 1篇内容依托式教...

机构

  • 6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6篇邵海静
  • 2篇金海娜
  • 2篇刘宇
  • 1篇付京香

传媒

  • 2篇现代传播(中...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当代电影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科教文汇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浅论无声电影的字幕形式与功能被引量:2
2014年
字幕在无声电影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在一部无声电影中,少则插入数十条字幕,多则出现百余条字幕。①可以说,字幕就是无声电影的语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无声电影诞生于20世纪初,发展繁荣于二三十年代,其历史长达三十多年。1930年,有声影片在美国诞生,但由于我国电影界技术落后,经济力量薄弱,再加上时局动荡,无声电影并没有立即消失,仍然继续发展,数年后才逐渐被无声电影所替代。
金海娜邵海静
关键词:无声电影有声电影古装剧人物身份
电影译者的角色定位及其策略研究
2015年
电影翻译在一定意义上即对话翻译,但又并非仅仅是对话体文本的翻译,也是文化观念的交流,还是艺术价值的碰撞。电影译者在影片的译制过程中经常承担多种功能,扮演多重角色,如语言的翻译者、文化的传播者和艺术的创作者。三种角色并非简单的割裂或者是孰轻孰重,只是对于电影译制研究而言,给予一种角色定位便于我们探讨电影译制的一些具体策略,以提升影片的译制水平。
邵海静刘宇
关键词:电影翻译翻译者对话翻译文化观念对话体创作者
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6年
大学英语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理念和授课模式一直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在大学生英语入学水平显著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课时逐步压缩,同时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逐渐多样化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深层次的改革已经成为一项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运用内容依托式语言教学理念,以中国某大学的英语教学为实例,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邵海静付京香
关键词:教学模式多媒体
浅谈“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翻译硕士培养体系建设被引量:8
2015年
随着国家战略的变化,社会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自2007年开设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国家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其培养目标也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翻译硕士的培养目标也紧贴当下国家和社会需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译者素养和社会服务意识。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科学系统的培养体系,翻译硕士培养体系的建设包括组织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等。
邵海静
关键词:一带一路翻译硕士
中国无声电影英译原因初探被引量:3
2015年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迄今已经长达一个多世纪,而我国的电影对外翻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早在1927年,由我国电影公司主动进行英文翻译的国产电影就多达97部。早期电影公司大规模翻译国产电影的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是早期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雏形。本文旨在考察早期中国无声电影英译的语境,从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的视角将我国早期国产电影翻译放在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探讨其起源与深层原因。
金海娜邵海静
关键词:无声电影翻译字幕
从《傲慢与偏见》看影视改编中女性主义的觉醒
2015年
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理论在电影分析中得以应用,学者开始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电影进行重新审视。但是,19世纪小说的改编虽有丰富的女性主义素材却没有得到应有关注。基于时代背景,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以19世纪简·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不同年代的影视改编版本为题材,结合角色、拍摄场地以及机位等元素,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重塑以及女性电影受众地位的变化对日益觉醒的女性主义进行时代解读。
邵海静刘宇
关键词:女性主义影视改编《傲慢与偏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