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元江

作品数:175 被引量:354H指数:10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3篇艺术
  • 37篇文学
  • 27篇哲学宗教
  • 7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4篇戏曲
  • 29篇艺术
  • 24篇表演
  • 20篇美学
  • 18篇戏剧
  • 16篇审美
  • 14篇汤显祖
  • 13篇曲艺
  • 13篇戏曲艺术
  • 10篇演艺
  • 10篇京剧
  • 9篇陌生化
  • 9篇昆曲
  • 8篇表演美
  • 8篇表演美学
  • 7篇中国戏曲
  • 7篇文化
  • 6篇意象
  • 6篇哲学
  • 6篇舞台

机构

  • 174篇武汉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日本中央大学

作者

  • 174篇邹元江
  • 3篇刘建平
  • 1篇袁国兴
  • 1篇康保成
  • 1篇李昊
  • 1篇刘暄
  • 1篇黄爱华
  • 1篇朱栋霖
  • 1篇杨锋刚

传媒

  • 22篇艺术百家
  • 18篇戏剧(中央戏...
  • 13篇戏剧艺术
  • 7篇文艺研究
  • 7篇戏曲艺术
  • 6篇民族艺术
  • 4篇四川戏剧
  • 4篇理论月刊
  • 4篇福建艺术
  • 4篇戏曲研究
  • 4篇文化遗产
  • 3篇云南艺术学院...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河北学刊
  • 3篇艺术评论
  • 3篇美育学刊
  • 2篇新东方
  • 2篇哲学研究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12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13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10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1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张彭春20世纪30年代对新剧和旧剧关系思考的翻转被引量:2
2020年
1935年为梅兰芳访苏撰写的《中国舞台艺术纵横谈》一文是张彭春关于新剧和旧剧观念成熟期的代表性文献,反映了张彭春从1910年代中期到此时对新剧与旧剧关系在认识上的一个翻转,即由最初以旧剧为背景、以新剧为主体而翻转为以新剧为背景、以旧剧为主体的思维格局。该文对旧剧"以演员的才艺造诣为主导与中心要素"、由"抒情歌曲和对话交织而成"的叙述方式,尤其是对戏曲表演遵循由"同一种语法所控制"的一系列字母组合的"构成模式的原则"等"基本原理"的概括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
邹元江
关键词:戏剧艺术
论非对象化被引量:13
2004年
人类更高级、更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主要是非对象性的。它是精神的“纯粹的创造物”。这“纯粹的创造物”正是“非物体化”的“物性”。而这显现“无”的世界的“物性”创造 ,其“物性”虽“不是现实的物”,但它也不能被视作“只是抽象物”,而是“非物体化”的“意象”。“意象”正是所生成的“物性”的“纯粹的创造物”。审美的感兴和审美的创造正是建构这种非对象性的“意象”存在“物”,并对此意象存在物加以赋形。非对象性的“人的生命表现”具有不可还原、非推理直观、非归纳概括和非对应的有机性凸显的特征。
邹元江
关键词:物性意象
关于梅兰芳表演美学的讨论——“梅兰芳表演艺术对当代世界戏剧进程的影响”论坛纪要(上)
2022年
林萃青(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各位专家、各位同学,很高兴有这个机会主持这个论坛。因为时间紧,邹老师的情况我就不介绍了,因为他是国际有名的学者,而且大家也比较认识。今天的对话内容很丰富,我和邹老师、都文伟老师商量了几次,把对话分成了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请邹老师介绍他2018年出版的《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这本书,该书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反响,所以,我们主要请他谈这本书。先请他谈一下写这本书的背景和过程。
邹元江林萃青
关键词:老师表演艺术
论史诗剧的限制与陌生化效果被引量:2
2001年
布莱希特史诗剧虽然在叙述上具有很大的自由度,但史诗剧与戏剧性戏剧相比却是充满了限制的戏剧。史诗剧的限制主要表现为对所叙述的人物摹仿的限制和对所叙述的事件表现的限制。史诗剧的限制不仅仅是一种剧场效果策略(方法),而且是对传统的西方艺术思维定势加以颠覆的现代艺术思维方式。
邹元江
关键词:史诗剧陌生化布莱希特摹仿西方艺术
创典立范 继往开来——刘纲纪中国美学研究述论
2022年
刘纲纪是当代中国美学界极富独创性的哲学家、美学家之一,他的许多重要论著中的思想观念深刻并持续影响着当代中国美学界,为中国美学研究确立了基本的理论范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堪称一位创典立范、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式的美学家,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邹元江杨锋刚
关键词:当代中国美学中国美学研究美学家继往开来
“道”之意象与非对象化——与成中英先生商榷被引量:1
2012年
成中英先生对《老子》道之意象的解释有诸多可以讨论的问题。不能将具象的"水""婴儿""母亲""朴"确指为"道"的意象,亦不能将"朴散为器"的"器"确指为显现"道"之无形无名的"确定的器皿",因为这种对"道"之意象的确定明晰的解释是无效的,对"道"之意象的"正名"(立言),正是对"道"之"无名"的限定。因此,使"道"具象化,"道"的"实体的次序和概念也变得便于界定和描述"这种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而认为某物"反映了道",这也是将"道"视作独立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即某物可成为反映"道"的对应物。显然,这是将非对象化的"道"加以对象化、客体化和实体化。
邹元江
关键词:意象
跨文化传播交流的艰难探索——中法合作上演《司卡班的诡计》观感被引量:3
2013年
由中法艺术家通力合作根据法国17世纪喜剧大师莫里哀的同名喜剧改编的京剧《司卡班的诡计》于2012年9月1日晚在武汉剧院隆重上演.引起了全场观众的浓厚兴趣。
邹元江
关键词:跨文化莫里哀艺术家喜剧
从尝试新潮演剧到回归“旧剧的途径”——对梅兰芳1912—1935年表演剧目转圜的反思被引量:4
2020年
一个戏曲艺术家一生中所演出的剧目是在持续学习和依据演出市场的需求不断做着调整和丰富的,这原本是艺术家剧目选择的常态。可梅兰芳一生的演出剧目选择,尤其是1912—1935年期间的剧目变化,却是20世纪上半叶非常独特的现象。梅兰芳因应着1919、1924、1930和1935年四次重大的日、美、苏的访问演出特殊观众群体的需要,对表演剧目的选择做出了不同于国内票房演出的易动。可原本是为了更有效地向异域观众传播中国戏曲审美精神的权宜之计的剧目选择,虽然梅兰芳回国后也做了一些复原的努力,但事实上梅兰芳出访日、美、苏的剧目选择既看重话剧的合道理性,也追求票房的可盈利性和西方的可接受性的三重视野已然形成,这其中特别令人深思的就是梅兰芳对回归“旧剧的途径”的戏曲“歌舞”之“舞”的偏离。
邹元江
关键词:剧目
梅兰芳手势的非对象性审美意象营构
2020年
梅兰芳历次出访尤其是出访苏联受到特别关注的就是他的手势。这是对戏曲艺术非常熟悉的中国票友根本无法想象的。这恰恰说明对中国戏曲观众习以为常的戏曲演员的身段手势对外国观众而言却是非常陌生的。也即,对于西方话剧演员常常在舞台上不知所措该如何摆放姿态的一双手,对戏曲演员而言却发展出令他们惊异的美轮美奂的手势,而这个手势是与常人的对象性意指的自然手势完全不同的非对象性审美意象营构的手势。所谓非对象性意象营构的手势即手势形态与动态所指都与自然手势形态(真)和所指(物)相区分、相间离,而与非对象性的意象之美的生成相涵容。
邹元江
关键词:手势意象
我们该如何理解中西戏剧的审美差异被引量:6
2012年
中西戏剧的本体差异从确立独立性与个别性而言,显然西方以近代话剧为代表的戏剧就是以"外观"感受为主体的"外物"模仿,它主要诉之于"真",而中国戏曲则是以"心观"领悟为主体的"心物"呈现,它主要诉之于"美"。西方话剧以故事为主,因而故事情节,情节中的人物,人物性格在情节中的展开,人物的情感在复杂故事中的层层展示等就成为主体。中国戏曲却恰恰不以故事为核心,而是特别关注如何将一个已真相大白的故事,以演员极其艰奥的童子功练就的行当程式加以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极其复杂化的艺术呈现。不以故事呈现为核心,这就带来与西方话剧表现模式极为不同的演剧方式。
邹元江
关键词:戏剧艺术话剧中西文化比较审美差异文化特征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