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腰椎
  • 7篇椎管
  • 7篇颈椎
  • 6篇细胞
  • 6篇脊髓
  • 5篇退变
  • 5篇肿瘤
  • 5篇脊髓损伤
  • 4篇神经束内微电...
  • 4篇手术
  • 4篇椎管狭窄
  • 3篇带肌蒂
  • 3篇腰椎管
  • 3篇融合术
  • 3篇退变性
  • 3篇切除
  • 3篇周围神经
  • 3篇椎板
  • 3篇椎板成形
  • 3篇椎管内

机构

  • 2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2篇青岛大学
  • 10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9篇郑修军
  • 11篇陈晓亮
  • 9篇陈统一
  • 9篇陈中伟
  • 8篇柳翔云
  • 8篇张键
  • 7篇寇建强
  • 6篇王德春
  • 6篇刘小臻
  • 6篇孙元亮
  • 5篇胡有谷
  • 4篇马进峰
  • 3篇贾晓枫
  • 3篇胡天培
  • 3篇张晓文
  • 3篇宁斌
  • 2篇王亭
  • 2篇乔雪静
  • 2篇高忠华
  • 2篇罗大伟

传媒

  • 6篇青岛大学医学...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齐鲁医学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第二届华东地...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国外医学(骨...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199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椎邻近节段病变的研究进展及预防措施被引量:1
2020年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是治疗颈椎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尽管该手术在临床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术后每年约3%的患者出现邻近节段的退行性改变,多数邻近节段病变(ASP)的发生不可避免,且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DR)可以更好地保留颈椎的自身活动度,相比融合手术可以减缓或避免ASP的发生。现有研究证实,手术方式及术者操作对ASP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非融合代替融合治疗方案、恢复颈椎矢状面曲度以及合理选择手术节段可以有效预防ASP的发生。
孙峰寇建强刘洋孙元亮郑修军
关键词: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6年12 月11例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患者进行肿瘤切除及内固定手术进行回顾分析,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 采用 JOA 和 Odom’s 评分进...
王德春陈晓亮郑修军马进峰胡有谷
文献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颈椎骨折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20例,保守治疗1例。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例(其中短节段固定3例,长节段固定2例),单纯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2例。术后随访,应用X线平片、三维CT和MRI等检查骨折的融合及脊髓减压情况,并依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评价脊髓损伤治疗效果。结果 21例病人均获得了12~3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8个月。其中2例行颈椎前路短节段内固定病人术后出现内固定螺钉及钢板松动,1例为轻微的移位,无神经损害加重表现,保守治疗后获得了良好的融合;另外1例行前路翻修联合后路固定,随访时获得最终愈合。其余病人术后骨折均获得了良好的复位及融合,复位后颈椎排列序列良好,无再次移位(脱位)发生。脊髓损伤病人18例中,2例完全性脊髓损伤病人神经功能术后无显著恢复,16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病人ASIA分级均提高了1~2级。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手术治疗应该选择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对于神经损伤病人应该同时进行后方减压。
周宽宽王亭柳翔云郑修军孙元亮寇建强
关键词:颈椎骨折脊髓损伤
红细胞生成素及其衍生物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2008年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除创伤造成的直接损伤外,脊髓局部还将发生一系列继发性病理改变.如血管病变、缺血再灌注、谷氨酸兴奋性中毒、离子稳态失衡、细胞氧化损伤、严重的炎症应答及细胞凋亡等,而且造成的损害超过原发性损伤.最终会导致脊髓的进行性变性。针对以上直接损伤及继发性病理变化目前尚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案,这是脊柱外科以及临床康复亟待解决的难题。
周传利陈晓亮郑修军
关键词:脊髓损伤红细胞生成素生物治疗细胞氧化损伤缺血再灌注原发性损伤
单节段TLIF术中椎间Cage与自体颗粒骨移植效果比较
2014年
目的比较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手术中椎间Cage与自体颗粒骨植骨对椎间孔高度的影响,及其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方法因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拟行单节段TLIF手术病人91例,随机分为两组,Cage组47例,行TLIF+单枚Cage椎间植入;植骨组44例,行TLIF+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年随访,测量椎间孔高度,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末次随访统计植骨融合率、手术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年Cage组椎间孔高度大于植骨组,差异有显著性(t=9.22,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年JOA、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有效率、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节段TLIF术中椎间Cage植入对椎间孔高度恢复效果优于自体颗粒骨移植,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
刘培盛郑修军强炜乔雪静冷鸽杨曙光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腰椎融合术椎间隙
腰椎椎体后缘骺环离断症的诊治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了解腰椎椎体后缘骺环离断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方法]对16例患有腰椎椎体后缘骺环离断症病人进行随访,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并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此病发病年龄较轻,临床表现为腰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的症状,根据突出的范围和类型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通过CT检查可把腰椎椎体后缘骺环离断分为软骨板破裂后移型、Schmorl结节型、撕脱骨折型3种类型,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王德春陈晓亮郑修军胡有谷
关键词:腰椎手术
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被引量:15
2005年
宁斌郑修军胡有谷
关键词: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制作方法动物模型建立胸椎管狭窄
纵行神经束内电极与周围神经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纵行神经束内电极长期植入家兔坐骨神经神经束中的生物相容性 ,并探讨应用纵行神经束内电极记录的周围神经束的信号对电子假手控制的可能性。方法 将纵行神经束内电极长期植入 12只新西兰大白兔坐骨神经的神经束内 ,分别作为记录和刺激电极 ,通过经颅刺激系统 ,在术后不同时间记录运动诱发电位 (MEP)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 ,观察电极长期植入神经束内所记录到的信号的变化 ;术后 6个月信号记录结束后 ,取电极植入处的神经束进行组织学检查 ,了解电极对神经束的影响。然后 ,将纵行神经束内电极植入一名前臂残肢志愿受试者残肢的三条主要神经的神经束中 ,记录志愿受试者在意识控制中完成不同手的动作时的信号 ,并将其应用于电子假肢的实时控制。结果 不同时间记录的MEP和CSEP潜伏期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方差分析 ,均P <0 .0 0 1)。经组间比较 ,MEP和CSEP的潜伏期在术后 1个月内无明显变化 ,以后明显延长 ,但 3个月以后趋于稳定 ;不同时间记录的MEP峰间波幅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方差分析 ,P <0 0 0 1)。经组间比较 ,在术后 1个月内变化不明显 ,以后明显降低 ,3个月后又趋于平稳。不同时间记录的CSEP峰间波幅虽然随时间延长有下降的趋势 ,但其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方差分析 ,P >0
郑修军张键陈中伟陈统一胡天培斯杨张晓文
关键词:周围神经生物相容性
局部引流治疗颈椎前路手术中硬膜撕裂致脑脊液漏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单纯局部引流治疗颈椎前路手术中硬膜撕裂所致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采用单纯局部引流法治疗颈椎前路手术中硬膜撕裂所致脑脊液漏5例。结果均获得痊愈,无感染、假性囊肿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单纯局部引流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颈椎前路术中硬膜撕裂所致脑脊液漏的方法。
王健郑修军
关键词:引流颈椎前路手术脑脊液漏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有裂隙征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有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存在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27例,均行PKP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24h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测定;以伤椎为中心行正侧位X线片检查,测量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结果27例病人手术顺利。11例病人骨水泥渗漏,未发生神经症状。与术前比较,病人术后VAS评分、ODI、伤椎Cobb角降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11.730~50.433,P〈0.01)。结论PKP是治疗有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
罗大伟郑修军柳翔云张文慧强炜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骨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