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孟冬
- 作品数:23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双向耦合永磁同步电机的自适应漏斗反演控制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耦合永磁同步电机的自适应漏斗反演控制方法,属于永磁同步电机领域。该方法包括:S1:基于分数阶特性和基尔霍夫电路定律,建立双向耦合的主从动永磁同步电机分数阶同步模型;S2:设计自适应漏斗反演控制器,包括:...
- 罗绍华吴松励郑孟冬刘昭琴
- 一种铝合金材料表面处理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合金材料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依次设有除油箱、第一清洗箱、脱蜡箱、第二清洗箱以及烘干组件,所述烘干组件包括烘干座、圆板、连接板、固定板、加热网以及烘干扇,所述烘干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工...
- 陈小丽郑孟冬葛志宏侯语郑婷婷
- 一种机械加工用减震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加工用减震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减震板,所述第一减震板的外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二减震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三导管,所述壳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导管。本...
- 唐启金郑孟冬 陈靖方
- 文献传递
- 基于路谱采集的牵引车氢气瓶固定支架动态分析研究
- 2024年
- 以某一牵引车氢气瓶固定支架为例,介绍了其耐久失效现象,通过整车道路载荷谱采集和动态特性分析,确定了薄弱部位和改进方向,并对改进后的支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发现未出现疲劳失效。所研究内容为后续产品验证和改进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刘万里郑孟冬
- 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快速钻孔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钻孔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快速钻孔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中部均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内侧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滑杆的一...
- 郑孟冬陈靖方吴松励卓娅冯勇钦
- 浅谈薄壁电极零件的加工
- 2013年
- 薄壁零件已日益广泛地应用在各工业部门,尤其在模具制造中经常会遇到使用数控铣或加工中心加工薄壁零件(铜合金的电极)的情况,针对薄壁类零件刚性差、加工工艺性差、易发生加工变形和切削振动等,本文通过改进薄壁电极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切削工艺,合理地选择刀具,优化编程策略,来保证薄壁电极零件加工后的不变形和精度,以达到生产要求。
- 郑孟冬
- 关键词:薄壁零件
- 气隙偏心下SRM径向电磁力与转矩波动研究
- 2025年
- 针对轮毂开关磁阻电机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因路面激励、紧急制动等外界扰动造成电机产生气隙偏心,进而影响电机正常运行的问题,首先,基于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法,获取开关磁阻电机定子表面不同位置处的径向电磁力,分析不同气隙偏心量与不同角度下径向电磁力和电磁转矩变化特性,揭示瞬态工况下气隙偏心对二者的影响规律。明确了气隙偏心不仅导致径向电磁力增大,还显著增大电机转矩波动;其次,通过分析定、转子磁通密度分布情况,明晰定、转子凸极宽度是影响径向电磁力和电磁转矩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结构参数多目标优化,使径向电磁力和电磁转矩的波动得到抑制,其分别降低15.4%和24.9%,且优化方案在不同气隙偏心量下均得到改善。
- 郑孟冬侯蒙蒙罗晓亮邓召学秦翰笙
- 关键词:车辆工程气隙偏心径向电磁力电磁转矩
- H无穷大控制在电动汽车变速换挡的应用研究
- 2025年
- 针对电动汽车在换挡过程中的稳定性能,提出一种新型H无穷大换挡控制策略。在电动汽车变速器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础上,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动力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考虑到外部负载变化、驱动电机转矩波动以及模型不匹配等外部干扰的影响,在换挡过程中提出了一种鲁棒H无穷大控制器来减小车辆的抖动和离合器滑动能量损失。该控制器与传统PID控制器的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控制器在无扰动情况下均表现良好,而在抗外部扰动方面,所提H无穷大控制器更能减少不确定性或干扰时的抖动和滑动能量损失,具有更优越的换挡鲁棒性能。
- 高攀杨志刚郑孟冬杨宗平
- 关键词:换挡控制动力传动鲁棒性
- 模拟路面负载的驱动电机扭转疲劳试验系统升级研究
- 2024年
- 目前的驱动电机扭转疲劳试验系统无法实现高精度模拟路面负载加载功能,为了精确开展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扭转疲劳试验,文章以频域迭代自学习控制方法为基础,对现有的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扭转疲劳试验加载系统进行升级,根据扭转疲劳试验加载系统结构原理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通过采集试验场强化路面负载完成了对升级后的扭转疲劳试验加载系统的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试验系统能够高精度模拟路面负载,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 刘万里郑孟冬
- 关键词:驱动电机
-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教学改革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基础上,科学技术不断创新。高职院校智能制造领域的改革政策也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学。解决问题需要教学创新,为了响应当前智能制造背景的社会需求,在智能制造领域培养更多的人才,教师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设置。本文就该问题作出简要的概述,并就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在教学改革适应性的几项建设策略上给出建议。
- 郑孟冬
-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