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晨颖

作品数:48 被引量:266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1篇颈椎
  • 10篇术后
  • 10篇关节
  • 9篇手术
  • 8篇腰椎
  • 8篇椎间盘
  • 8篇颈椎病
  • 7篇疗法
  • 6篇融合术
  • 6篇节段
  • 5篇置换术
  • 5篇前路
  • 5篇膝骨
  • 5篇膝关节
  • 4篇信号
  • 4篇信号通路
  • 4篇通路
  • 4篇全膝关节
  • 4篇全膝关节置换
  • 4篇总黄酮

机构

  • 48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宜宾市第一人...
  • 1篇北京电力医院
  • 1篇北京市中西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8篇郑晨颖
  • 40篇贾育松
  • 36篇李晋玉
  • 34篇白春晓
  • 33篇陈江
  • 31篇孙旗
  • 14篇张帆
  • 11篇徐林
  • 4篇于琴生
  • 3篇姜俊杰
  • 3篇曹旭
  • 3篇张鹏
  • 3篇许世刚
  • 3篇俞兴
  • 2篇杜娟
  • 2篇穆晓红
  • 2篇李小平
  • 2篇陈江
  • 2篇李志更
  • 2篇康庆

传媒

  • 5篇中医正骨
  • 4篇中国骨伤
  • 4篇中国中医骨伤...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6
  • 10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09
  • 1篇2006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曲安奈德对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吞咽困难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咽后局部应用曲安奈德对缓解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用药组80例在手术切口闭合之前将曲安奈德和条状明胶海绵混合物置于咽后间隙,空白组使用无曲安奈德的明胶海绵。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麻醉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引流量和手术节段。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吞咽-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椎前软组织面积。[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麻醉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引流量和手术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和8周吞咽困难发生率用药组较空白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和8周用药组患者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术后4周用药组患者椎前软组织面积明显低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椎前软组织面积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咽后局部使用曲安奈德可有效改善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从而减少术后吞咽困难。
孙旗陈江李晋玉郑晨颖白春晓张帆刘楚吟贾育松柳根哲
关键词:吞咽困难曲安奈德
骨碎补总黄酮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概况被引量:36
2018年
骨碎补总黄酮作为从中药骨碎补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及临床研究。特别是在骨质疏松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从分子通路,如BMP-Smads信号通路、Wnt/β-catenin通路、MAPK信号通路、CTSK信号通路及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等,到体内雌激素水平、体外细胞、骨组织及临床研究等,从不同的层面论证了骨碎补总黄酮抗骨质疏松的作用。骨碎补总黄酮还可以治疗骨折、骨缺损、膝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骨牵张技术等。骨碎补总黄酮在治疗各种不同骨科疾病时,可通过相同的分子蛋白通路发挥作用,从微观角度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特点。虽然骨碎补总黄酮在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方面应用广泛,但是其作用机理仍有待探究,不同分子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进一步明确。另外,骨碎补总黄酮仍然属于混合成分,其中柚皮苷的作用较为突出,但是并不能完全代替骨碎补总黄酮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分离提取,更精准地找到治疗不同骨科疾病不同靶点的有效成分。
李晋玉赵学千孙旗郑晨颖白春晓刘楚吟李亚芳贾育松
关键词:骨碎补总黄酮骨质疏松信号通路
副髌骨1例报告被引量:1
2006年
许世刚徐林曹旭张鹏郑晨颖
关键词:髌骨股四头肌腱胫骨结节牵引力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青娥丸治疗PMO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ETCM、SymMap数据库及文献挖掘获取青娥丸主要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进行成分靶标预测;经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PMO相关靶点,与成分靶点取交集,获得青娥丸治疗PMO的潜在作用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青娥丸治疗PMO的中药-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依据节点度值筛选关键靶点;通过DAVID平台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以探究青娥丸治疗PMO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筛选出青娥丸活性成分40个,包括飞燕草素、槲皮素、山奈酚等核心成分;青娥丸治疗PMO的潜在作用靶点178个;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分析获取关键靶点68个,包括MAPK1、AKT1、PIK3CA、JAK2等核心靶点;关键靶点基因的GO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关键靶标主要在质膜、膜筏、细胞核等位置发挥作用,通过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信号转导、蛋白质磷酸化等生物过程,发挥激酶活性、与蛋白质结合、与蛋白激酶结合等功能。关键靶点主要通过参与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以及雌激素、催乳素、甲状腺素类信号通路对PMO进行调控。结论青娥丸中飞燕草素、槲皮素、山奈酚等核心成分,可能通过参与PI3K-Akt、HIF-1、雌激素、催乳素等信号通路,作用于MAPK1、AKT1、PIK3CA、JAK2等基因靶点,调节骨代谢,治疗PMO。
邸学士陈昭贾育松李晋玉郑晨颖白春晓张帆刘楚吟袁巧妹龙水文冉宇康晟乾陈江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青娥丸网络药理学信号通路
骨碎补总黄酮联合纳米骨材料诱导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及其机制被引量:5
2019年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纳米骨材料表面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联合纳米骨材料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MC3T3-E1细胞接种于纳米骨材料表面,分别加入含0,100,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的培养基培养。培养第1,3,5,7,9,11,14天,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培养第1,2,3,4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骨钙蛋白水平;培养第7,14,21天,茜素红S染色观察细胞钙化结节形成情况;培养第14天,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第1,3,14天,3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培养第5,7,9天,100,250 mg/L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0 mg/L组(P <0.05),100 mg/L组、250 mg/L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②培养第1,2,3,4周,100,250 mg/L组骨钙蛋白质量浓度均高于0 mg/L组(P <0.05),100 mg/L组、250 mg/L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培养第7,14,21天,100,250 mg/L组可见明显的钙化结节;④培养第14天,100,250 mg/L组骨钙蛋白、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m RNA表达水平均高于0 mg/L组(P <0.05),100 mg/L组、250 mg/L组间骨钙蛋白、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m RNA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⑤结果表明,骨碎补总黄酮联合纳米骨材料可诱导MC3T3-E1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蛋白水平及Ⅰ型胶原、骨钙蛋白和骨桥蛋白m RNA表达来实现的。
李晋玉俞兴姜俊杰徐林赵学千孙旗郑晨颖白春晓刘楚吟张喆贾育松
关键词:骨碎补总黄酮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骨桥蛋白骨钙蛋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颈椎病前路Hybrid手术保留颈后纵韧带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Hybrid手术保留颈后纵韧带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Hybrid术式治疗的颈椎病13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2例,女86例;年龄36-58岁,平均45.3岁;病程3—16个月。神经根型22例,脊髓型68例,混合型48例。所有患者Ⅰ期行Hybrid手术治疗,前路减压时均保留颈后纵韧带。通过JOA评分、影像学检查(手术前后置换节段活动度、颈椎整体活动度、脊髓矢状径)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125min,平均90.6min;术中出血量10~60ml,平均30.1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2.2个月。病变节段减压充分,术中保留的颈后纵韧带均无明显肥厚、增生及钙化等异常,假体位置及切口愈合良好,无不良并发症发生。术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根性症状全部缓解,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肌力和感觉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JOA评分由术前的(8.62±1.22)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14.26±1.47)分(P〈0.05)。人工椎间盘稳定,置换节段和颈椎整体活动度分别为(14.2±5.6)°和(33.8±10.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矢状径由术前的(5.2±1.3)mm增加到术后的(8.8±0.5)mm(P〈0.05)。结论:对颈椎后纵韧带无明显病变的患者,颈椎前路Hybrid术中保留后纵韧带可获得充分的减压,手术临床疗效良好。
贾育松陈江孙旗李晋玉郑晨颖白春晓徐林
关键词:椎间盘脊柱融合术后纵韧带
肩峰指数、关节盂倾斜度与肩关节镜手术后功能恢复的关系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肩峰指数、关节盂倾斜度与肩关节镜手术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行肩关节镜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5.70±13.04)岁;左肩21例,右肩29例。术前及术后12个月均接受X线摄片、MRI及CT检查,并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情况。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影像学检查相关指标,分析肩关节盂形态学参数分别与Constant-Murley、UCLA评分的相关关系。结果术后12个月的肩峰指数、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锁关节骨赘高度及肩关节盂高度、宽度、倾斜角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肩肱间距及肩关节盂扭转角明显大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Constant-Murley及UCL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肩峰指数、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锁关节骨赘高度及肩关节盂高度、宽度、倾斜角分别与Constant-Murley、UCLA评分呈负相关(P<0.05),肩肱间距及肩关节盂扭转角分别与Constant-Murley、UCL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肩峰指数、关节盂倾斜度均与Constant-Murley、UCLA评分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肩关节镜手术后功能恢复的有效指标。
张海英郑晨颖
关键词:肩关节关节镜关节盂
运动疗法在脑瘫儿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分析运动疗法在脑瘫儿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疗效,为脑瘫儿童的康复提供可靠方法。方法:2003年9月至2007年4月脑瘫患儿226例,男125例,女101例;年龄3~10岁,平均6.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113例和治疗组113例。治疗组:男66例,女47例;年龄3~8岁,平均(6.5±1.2)岁;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同时辅以运动疗法。对照组:男59例,女54例;年龄3~10岁,平均(6.9±1.5)岁;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两组治疗前后采用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肌张力评分、被动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结果:226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个月。治疗后组间进行比较:治疗组GMFM得分平均(134.29±46.43)分,高于对照组(P<0.05);肌张力评分平均(1.27±0.42)分,优于对照组(P<0.05);关节活动度中踝背屈角度平均(14.2±3.1)°,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在脑瘫儿童SPR术后康复中具有明显效果,有助于减轻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改善脑瘫儿童的运动功能。
穆晓红徐林许世刚曹旭张鹏郑晨颖周莉李小平陈江
关键词:脑性瘫痪脊神经根切断术运动疗法康复
膝骨关节炎关节液和滑膜中微小RNA-140-5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KOA)病人关节液和滑膜中微小RNA(miR)-140-5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就诊的51例KOA病人为观察组,依据凯尔格伦-劳伦斯(K-L)分级标准将观察组分为3个亚组:KOAⅡ组(12例)、KOAⅢ组(24例)、KOAⅣ组(15例),另外选取55例同期该院因骨折、截肢等手术治疗的无骨关节炎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并比较各组关节液和滑膜中miR-140-5p的表达,分析miR-140-5p与KOA病情进展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miR-140-5p对KOA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关节液(0.51±0.16)、滑膜(0.67±0.21)中miR-140-5p均比对照组[(1.08±0.38)、(1.54±0.35)]低(P<0.05);KOAⅡ组、KOAⅢ组、KOAⅣ组相比,关节液[(0.65±0.17)、(0.51±0.14)、(0.42±0.12)]、滑膜[(0.86±0.22)、(0.69±0.15)、(0.49±0.13)]中miR140-5p均呈依次降低趋势,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OA病人关节液、滑膜中miR-140-5p与K-L分级均呈负相关(P<0.05);ROC结果显示,关节液、滑膜miR-140-5p诊断KO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3、0.931,截断值分别是0.78、1.05,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8.04%、78.18%、87.74%、0.76、80.65%、97.73%、4.49、0.03;96.08%、89.09%、92.45%、0.85、89.09%、96.08%、8.81、0.04。结论miR-140-5p在KOA病人关节液及滑膜中均呈低表达,与K-L分级均呈负相关,可能成为KOA病人病情发展的监测指标及治疗靶点。
张海英郑晨颖
关键词:关节液滑膜
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腰椎手术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观察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围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患者共128例,其中治疗组64例:于术切皮前静脉输注500 mg TXA,术中使用TXA浸湿的方纱局部浸润压迫止血;对照组64例:TXA换成生理盐水,操作同治疗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6 h自体血回输量均显著减少(P<0.01)。治疗组患者术后次日晨血红蛋白浓度及术后3日晨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静脉联合局部运用氨甲环酸可明显减少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未增加血栓性疾病的风险。
陈江贾育松米博文孙旗李晋玉郑晨颖
关键词:氨甲环酸静脉有效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