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 作品数:19 被引量:44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学 政治法律 经济管理 更多>>
20世纪80年代西方译学研究与文化整合范式的发展 被引量:11 2003年 20世纪整个80年代的理论焦点主要在文学翻译描写方法的改进,旨在确立文化与翻译的规范行为。译学家们认为只有在这些规范行为确立以后,译学研究才能回归理论。在这种研究范式的刺激与启发之下,20世纪80年代的译学研究尤其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1)要研究两种不同的系统中作家、作品、读者及其文学规范之间的关系;(2)要对作者与译者不同的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3)要对源语和宿语系统中的语用与接受关系进行研究;(4)要对源语和宿语系统中的作者与其他作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5)对不同的文学系统进行研究;(6)甚至要对包括出版和发行在内的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借此,80年代的译学研究终而促成了译学文化整合范式的历史性发展。 傅勇林 郭勇关键词:译学 翻译规范 文化取向 关联理论视角下《西游记》中熟语的翻译 2020年 西游记中有大量的熟语,它们往往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而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能有效增强表达效果的翻译理论,和熟语的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詹纳尔和余国潘的《西游记》英译本为例,运用关联理论,分析其中部分熟语,旨在发现两种英译本对其背后文化诠释时的保留与缺失,希望能为后来《西游记》的译者提供借鉴。 余憬 郭勇关键词:《西游记》 熟语 英语时态表达的诗体学节奏模式 2007年 英语时态的理解,尤其是表达,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关键要素。对于母语中不用谓语动词的变化来体现其时态变化的学习者而言,能否完全理解各时态在句法意义上的深层次含义和表达时重读音节所蕴含的节奏含义并在实际运用中予以正确表达是理性化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决定性标志。借助普通诗体学格律范式,我们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演绎出时态表达的动态节奏模式,并以此揭示出某种诗体学节奏模式与时态表达之间的隐性关系。 郭勇 张敬 邓永桂关键词:认知诗学 认知语言学 “目的论”视角下爱伦·坡厌恶鹰眼之探析——以《泄密的心》为例 被引量:2 2017年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19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美国浪漫主义思潮时期的重要成员,小说以哥特式为主,其恐怖小说更是惊人。命途多舛的Poe因其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而被忽视,早期的他更是穷困潦倒。美国浪漫主义时代,文学作品普遍强调文学的想象力和情感因素,注重生动的描写、异国情调的表达、感官的体会和对超自然力的描述,关注感情的自由表达和人物的心理描写。任何文学作品的创作都存在一定目的背景。汉斯·弗米尔提出的翻译目的论是翻译史的重要发展,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文章借用这一理论,探讨爱伦坡厌恶老人那慈祥的眼睛。在《泄密的心》(The Tell-Tale Heart)中,Poe惧怕老人那没有恶意,甚至慈祥的双眼,引发了思考,笔者从目的论的角度探析作者厌恶老人眼睛的原因:1:缺乏安全感;2时代弃儿;3:寻找存在感;4:食鸦片,酗酒。 江红 郭勇关键词:目的论 爱伦·坡 《泄密的心》 西方译学范式的文化转向及其理论诘难 被引量:9 2002年 2 0世纪 70至 90年代 ,国际译学界开始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范式革命 ,反映出西方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及其理论视野。为从根本上廓清语言学范式的某些理论误区 ,“文化转向”的倡导者们特地拈出为形式主义者们奉为至宝的规则、规范、契合条件、直译说以及功能等值说等理论要素进行讨论 ,一方面应和传统的古典人文精神 ,一方面回应当代西方整个人文学术界的文化转向潮流 ,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译学研究必须在“打入文本”的同时也着力研究文本的“外部现实”亦即文本的“文化语域”,这是因为翻译作为一种文化创造活动总是同时受制于上述内外两种语域 ,而外部语域作为一种现实存在本来就天然地植根于两种不同的异质文化 ,翻译活动发生于某种文化语域、植根于某种文化同时又进入这种文化 ,故此译学研究从语词文本向文化语域转向 ,这便成了当今学术界天经地义的事情。 郭勇 傅勇林关键词:译学范式 文化转向 译学研究 翻译功能 直译 从“出格”与“变奏”看英诗意境之延展 2008年 节奏具有超词语表现力;英语诗歌的节奏及模式能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与心境,继而渲染、浓郁着诗篇的意境。借助认知诗学的基本理论,采用华兹华斯的名诗进行分析与论证,获得了某种节奏与意境之间的文化、心理联系。但这种联系在两者给定状况下并没有对应准则,它随作者与诗篇的改变而改变;诗篇节奏模式中节奏单元的改变与诗篇意境的延展之间同样没有规律可循。 郭勇关键词:认知诗学 节奏模式 格律 英文诗体学节奏与语气表达节奏之关系的解读[1] 被引量:5 2004年 英文诗体学节奏,尤其是它的主重音音节节奏范式,与现代英文口语中若干特殊语气的表达有着深层次的密切关系。正确表达语气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正确表达组成该语气之关键词语的节奏及其特定的隐性节奏定式。不同的语气形成不同的节奏定式。掌握这些定式在理论上对加强语言节奏、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不无益处。 郭勇 傅勇林关键词:语气 信息焦点 语篇分析与英语听力教学 被引量:7 2003年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 ,不论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还是英语专业学生 ,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 ,即对单句和简短对话式的听力理解能力强 ,而对较长的语篇理解能力差。他们在听力中的问题主要反映在语言、词汇和句法结构层面上。这是因为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只是孤立地去听懂每一句话而不是通篇理解。而语篇分析的目的不在于对局部语义的解读 ,而在于对篇章整体的解读 ,通过语篇解读 ,学生们就能真正理解所听材料 ,记住其主要内容。 邓永桂 郭勇关键词:语篇分析 听力教学 句法结构 语义 语境 译学理论与实践之文化转向的思考 被引量:1 2004年 传统的译学理论与实践注重的是源语与宿语在语言层面的转换且以源语为中心。自从20世纪80、90年代西方译学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界已展现出一幅全新的画面,翻译本身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转向"背景下的翻译观以及应和时代需要的"通变原则"对指导译者在两种异质文化框架内进行再创造非常重要。 郭勇 李延林 张沉香关键词:翻译研究 文化转向 再创造 英诗节奏变化与意境之延展[Ⅱ]——华兹华斯名诗《写于三月》的节奏诠释 被引量:1 2010年 英语诗歌的节奏及模式能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与心境。它的变化揭示出诗篇意境的延伸与拓展,取决于格律及格律模式的变化,同时也决定着朗诵时声调的运用与掌控。声调是节奏模式中更具音乐性的元素,这一元素及其变化情况可从语音学的角度反映出意境的延伸与拓展。借助认知诗学的基本理论,采用华兹华斯的名诗《写于三月》进行分析与论证,旨在获得由节奏引起的声调变化与意境延展之间的联系。 郭勇 邓永桂关键词:认知诗学 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