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嘉

作品数:12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稻田
  • 5篇全球变化
  • 3篇稻田系统
  • 3篇生态
  • 3篇土壤
  • 3篇微生物
  • 3篇CO2浓度
  • 3篇大气CO2浓...
  • 2篇稻田生态
  • 2篇稻田生态系
  • 2篇稻田生态系统
  • 2篇冬小麦
  • 2篇夜间增温
  • 2篇有机碳
  • 2篇增温
  • 2篇生态环境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暖
  • 2篇细菌
  • 2篇小麦

机构

  • 12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2篇郭嘉
  • 8篇张卫建
  • 5篇朱建国
  • 4篇户其亮
  • 2篇田云录
  • 2篇杨冰
  • 2篇陈金
  • 2篇张明乾
  • 1篇杨世佳
  • 1篇张莉
  • 1篇丁艳锋
  • 1篇王龙俊
  • 1篇张彬
  • 1篇芮雯奕
  • 1篇张丽
  • 1篇韩证仿
  • 1篇杨菲
  • 1篇张莉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2008年中...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水体细菌及大肠菌群数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稻田水体中细菌(尤其是其中的大肠菌群)数量的多少及活性深刻影响着水体质量和物质循环,然而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它们的影响至今鲜有报道。为此,借助国际上唯一的稻麦复种FACE(free air CO2enrichment)试验(位于江苏省江都市,始于2004年),于2006年对稻田水体中细菌数量、大肠菌群数量、总有机碳量和总氮量等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以上各指标在稻田水体中的含量(P<0.01),在整个水稻生育期,与对照相比,水体中的细菌数量、大肠菌群数量、总有机碳量和总氮量平均分别提高了45.9%、68.8%、31.2%和25.9%,不同生育期之间上述各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1)。可见,大气CO2浓度升高不仅可通过改变稻田水体质量的方式来影响水稻的安全生产,而且还可能通过田间排水尤其是水稻生长前期的暴雨导致的洪涝来加重稻田生态系统向周边居民井水和其它水域的细菌和大肠菌群的输出量,从而可能影响周边水体质量及人体健康。
郭嘉户其亮朱建国张卫建
关键词:稻田大气CO2浓度升高细菌大肠菌群全球变化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我国稻田系统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由于人类对地球系统干扰的日益加剧,大气CO浓度已经从1906年的约240ppm上升到2005年的约380ppm,年增长速度达1.4ppm。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大气CO浓度仍将以1.9ppm/a的速度提高,预计到2...
郭嘉杨菲张莉朱建国卞新民张卫建
文献传递
稻田生态系统在保障环太湖环境健康与经济持续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被引量:15
2007年
稻田是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综合服务功能。在系统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和生产调研,以及作者长期的稻田生态系统研究积累,对江苏环太湖地区稻田生态系统的综合服务功能进行全面估算和评述。分析发现,在合理的稻作技术体系下,环太湖稻田生态系统不仅可以缓解气候变化、提高大气质量及保持水土资源,而且水稻生产还可以获得巨大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稳定环太湖水稻生产,不仅有利于环境健康,同时对促进城乡协调与社会和谐发展也至关重要。应该扭转公众对环太湖水稻生产的偏见,在科学规划稻田布局的基础上,进行保护性稻作技术创新,建立农户激励机制,以进一步增强稻田生态系统在保障粮食安全、环境健康及经济持续增长的综合效应。
张卫建丁艳锋王龙俊芮雯奕郭嘉
关键词:稻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环境健康太湖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我国稻田系统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由于人类对地球系统干扰的日益加剧,大气CO2浓度已经从1906年的约240ppm上升到2005年的约380ppm,年增长速度达1.4ppm。本研究借助国际上唯一的稻麦复种FACE(Free Air CO2 Enrichm...
郭嘉杨菲张莉朱建国卞新民张卫建
关键词:CO2浓度稻田系统生态环境稻田土壤环境指标
文献传递
稻田水体微生物及大肠菌群对大气CO2浓度倍增的响应特征和相关机理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湿地尤其是人工管理的稻田水体微生物的影响至今鲜有报道。细菌是水体微生物的主要群体,其种群大小及活性不仅影响到水体物质循环,而且还通过作用于饮用水水体质量而可能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尤其是大肠菌群。为此,...
郭嘉户其亮朱建国张卫建
关键词:稻田CO2浓度倍增大肠菌群细菌全球变化
文献传递
大气CO_2含量升高对稻田水体微量元素流失的潜在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日益增多的研究表明,大气CO2含量升高能显著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微量元素状况,但有关湿地生态系统水体微量元素状况的相关研究非常少。为此,本研究借助我国稻田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试验(位于江苏省江都市,始于2004年),于2007年对稻田水体中过滤性铁、过滤性锰和总锌的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大气CO2含量升高提高了稻田水体中过滤性铁,总锌及返青期、分蘖期和拔节期过滤性锰的质量浓度,但降低了孕穗期过滤性锰的质量浓度,与对照相比,FACE田块过滤性铁、总锌质量浓度平均提高了21.12%、50.20%;过滤性锰在返青期、分蘖期和拔节期平均提高了13.27%,孕穗期降低了18.03%;不同施氮水平下,过滤性铁、过滤性锰和总锌质量浓度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还表明,大气CO2含量增高可能通过田间排水尤其是由水稻生长前期暴雨而导致的洪涝来加重稻田生态系统微量养分流失的风险。
张莉郭嘉朱建国张卫建
关键词:稻田微量元素全球变化
夜间增温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昼夜不对称性,夜间气温升高幅度显著高于白天.本研究采用夜间被动式增温系统,于2009—2010年在我国冬小麦主产区(石家庄、徐州、许昌和镇江)进行全生育期田间增温试验,研究了土壤pH值、速效养分和抽穗期冬小麦根系对夜间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与不增温对照相比,夜间增温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和速效养分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根系干质量和根冠比.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夜间增温分别使石家庄、徐州、许昌和镇江试验点土壤pH值平均降低0.4%、0.4%、0.7%和0.9%,碱解氮含量平均降低8.1%、8.1%、7.1%和6.0%,速效磷含量平均降低15.7%、12.1%、19.6%和25.8%;速效钾含量平均降低11.5%、7.6%、7.6%和10.1%.增温处理下,石家庄、徐州和镇江试验点抽穗期冬小麦根系干质量分别平均增加31.5%、27.0%和14.5%;石家庄、许昌和镇江试验点抽穗期冬小麦根冠比分别平均提高23.8%、13.7%和9.7%.夜间增温可能通过改变土壤化学特性影响土壤养分供应和冬小麦生长.
张明乾陈金郭嘉田云录杨世佳张丽杨冰张卫建
关键词:气候变暖土壤PH值土壤速效养分根系冬小麦
稻田水体可溶性有机碳与可溶性氮对大气CO2浓度增高的响应被引量:5
2009年
为了增强对全球变化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整体认识,采用稻田FACE(Free AirCO2Enrichment)试验(位于江苏省江都市,始于2004年)方法,研究了2006年位于江都市的稻田水体中总有机碳、总氮、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稻田水体中以上各指标含量(p<0.01),其中各有机碳的增幅均大于相应的氮.与对照相比,FACE田块水体中总有机碳、总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氮分别平均提高了31.2%、25.9%、28.3%和25.6%.不同生育时期各指标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上述结果还表明,大气CO2浓度增高不仅会通过富营养化稻田水体来影响水稻安全生产,而且还会提高其中可溶性碳氮含量,进而可能通过田间排水尤其是水稻生长前期暴雨导致的洪涝来增加稻田碳氮向周边水域的输送,从而影响到稻田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和土壤生产力.
杨菲郭嘉户其亮朱建国张卫建
关键词:稻田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氮全球变化
稻田水环境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特征及其机制研究
由工业革命以来CO2源的增加和汇的减少所导致的大气CO2浓度的迅速增加深刻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虽然目前关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和报道,但对于全球最大的人工湿地-稻田生态系统的研...
郭嘉
关键词:稻田矿质元素微生物有机碳
文献传递
夜间增温对冬小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全球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昼夜不对称性,夜间气温升高幅度显著高于白天,但目前关于夜间增温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田间研究尚较少。为此,本研究采用夜间被动式增温系统(passive nighttime warming,PNW),在我国冬小麦主产区(石家庄、徐州、许昌和镇江)进行全生育期田间增温试验,于2008—2010年监测了土壤微生物对夜间增温的响应。结果显示,与不增温对照相比,夜间增温可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活性。冬小麦整个生育期中,夜间增温分别使石家庄、徐州、许昌和镇江试验点土壤微生物量碳平均降低11.4%、7.8%、10.9%和8.5%,微生物量氮平均降低15.2%、16.7%、13.8%和8.4%,微生物呼吸速率平均下降6.6%、9.6%、7.0%和11.1%。在整个增温过程中,石家庄、徐州、许昌和镇江试验点土壤水分含量分别下降8.8%、3.7%、3.8%和2.9%,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同时,该夜间增温系统使相应试验点0~5 cm土层的温度分别提高1.2℃、0.7℃、0.7℃和0.7℃。本试验表明,夜间增温将可能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特性而影响土壤碳/氮循环,从而影响到土壤养分供应和冬小麦生长;且表现出了一定的纬度差异性。
张明乾韩证仿陈金郭嘉田云录张彬杨冰张卫建
关键词:气候变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活性冬小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