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志勇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关节
  • 2篇腰椎
  • 2篇关节镜
  • 2篇病人
  • 1篇第一跖趾
  • 1篇第一跖趾关节
  • 1篇动力髋
  • 1篇动力髋关节螺...
  • 1篇断层显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构筑
  • 1篇血管组织工程
  • 1篇血症
  • 1篇腰椎管
  • 1篇腰椎管狭窄
  • 1篇腰椎管狭窄症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摘除

机构

  • 9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9篇郭志勇
  • 8篇白波
  • 8篇董伟强
  • 6篇尹知训
  • 2篇郭志华
  • 1篇丁红梅
  • 1篇吴景明
  • 1篇陈智杰
  • 1篇朱慧华
  • 1篇龙浩
  • 1篇张占磊
  • 1篇欧阳剑锋
  • 1篇钟志伟
  • 1篇彭田红
  • 1篇彭鳒侨
  • 1篇何建勋

传媒

  • 3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先进韧带加强系统(LARS,ligament adv 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人工韧带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重建中的早期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2006年1月一2010年8月,对15例膝关节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术。结果术后患者均随访9~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膝关节不稳症状消失,屈伸活动度为0°-135°;术后14例前抽屉试验、Lan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1例出现可疑Lan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阳性;Lysholm膝关节均分为(86.40±2.1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早期效果满意;术中应尽量保留较多的韧带残端和使用准确的等长重建方法。
董伟强尹知训白波郭志勇
关键词:人工韧带前交叉韧带关节镜
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试验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和护理.对两组术后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康复Macnab标准功能评定无明显差异 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骨理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病人,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了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整体医疗质量和医护工作效率.
郭志勇白波尹知训董伟强郭志华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基于“3面9点”配准方案的PET+MRI异机二维图像融合尝试
2012年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体表定位的二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PET和MRI异机图像的精确融合。方法:输入PET/MRI原始数据后采用数字化格式转换,设计"3面9点"立体定位法进行配准,在实时工作站Mimics按照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通过讯号叠加技术完成图像融合。结果:以肺癌患者的胸部和髋部为实例交叉试验PET+MRI二维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同时呈现胸髋解剖结构和代谢状况的互补影像。结论:在同机设备成本昂贵、不易普及的条件下,这种异机融合无疑是现有同机成像的必要补充。
彭鳒侨郭志华郭志勇何建勋钟志伟陈智杰朱慧华吴景明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踝关节镜临床应用体会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在踝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踝关节镜下检查和治疗15例,按以下顺序进行:(1)外侧沟,包括距腓韧带、腓距关节面、距骨外侧面;(2)距骨颈;(3)内侧沟与三角韧带;(4)后关节囊擘与后侧腔室。在关节镜直视观察下,经对侧入路进手术器械可施行滑膜活检、游离体取出、软骨损伤及软化病灶清理修整、撞击软组织和增生骨赘切除。结果诊断滑膜炎5例,骨性关节炎4例,痛风2例,足球踝1例,躁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症3例。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治疗效果优秀6例,良好9例。无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踝关节镜手术适应证广,可直接观察和处理踝关节的病变,明确诊断。踝关节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郭志勇董伟强白波尹知训
关键词:关节镜踝关节
MRI检查对半月板损伤类型的评价被引量:17
2010年
背景:MRI诊断半月板损伤的准确性可达80%~100%,但在临床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目的:通过半月板损伤的MRI检查及关节镜,探讨半月板不同损伤类型的不同MRI表现。方法:选择2003-01/2008-12因膝关节损伤行术前MRI检查患者212例,由放射科及骨科的高级职称医师共同阅片,预测半月板损伤及其损伤形态。由主任医师行关节镜探查,以术中所发现的半月板损伤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比两者准确性,统计MRI诊断的准确性。结果与结论:212例患者(230个膝关节)中MRI检查可疑半月板损伤215膝,由关节镜探查术证实半月板损伤213膝,MRI检查对半月板损伤诊断的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64.7%,准确度为93.0%。发现MRI诊断半月板桶柄样损伤的敏感度较高,对半月板轻微撕裂伤易出现漏诊,对外侧半月板损伤诊断的假阳性较多。临床实际操作时,若半月板损伤表现为Ⅲ级信号、损伤后移位或有关节囊分离等情况,则提示半月板不稳定,应给予关节镜探查或进一步的手术治疗以免遗漏。
龙浩董伟强白波郭志勇尹知训
关键词:半月板磁共振成像膝关节数字化骨科
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和总结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的治疗方法、疗效分析。方法对12例第一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行手术治疗,术后长期监控血尿酸。结果本组12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4个月。关节切口Ⅰ期愈合,仅1例切口出现延迟愈合,占8.3%。术后跖趾关节外观和关节功能满意。结论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治疗第一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的有效方法,能减少痛风急性发作的次数,改善足的外观、保护足的功能。
张占磊白波董伟强郭志勇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跖趾关节外科手术
棘突间弹性固定器在腰椎管狭窄症病人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棘突间弹性固定器(Coflex)在腰椎管狭窄症病人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经积极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oflex试验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试验组采取常规减压+棘突间弹性固定器Coflex内固定。对两组术后VAS评分、手术时长、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腰腿痛症状均能获得良好的缓解且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手术时长、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Coflex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棘突间弹性固定器Coflex能为腰椎管狭窄患者提供良好的疗效。
郭志勇白波尹知训董伟强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人体皮肤微血管构筑的三维可视化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常用的血管解剖学研究方法如逐层解剖、血管染色、造影摄片可以确定血管的位置、大至供血范围等,但难以显示皮肤微血管立体构筑。目的:建立三维的皮肤微血管构筑模型,以评估和设计穿支皮瓣。方法:选取2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以羧甲基纤维素明胶氧化铅灌注标识血管,CT扫描获取标本灌注前后及剥离皮肤序列图像数据,利用Mimics13.1软件进行皮肤微血管三维重建和穿支皮瓣设计。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重建了骨骼、血管、皮肤三维数字模型,并选择性设计了旋股外侧动脉皮瓣和旋肱后动脉的主要穿支皮瓣。构建的皮肤微血管模型不仅可显示皮穿支的长度管径、立体位置、走行方向、分布范围、毗邻关系,还可追踪其来源血管,与来源血管、骨骼、皮肤等搭配显示。说明皮肤微血管构筑可揭示穿支皮瓣的范围和扩张方向,有利于穿支皮瓣的设计发掘、血供评估。
郭志勇丁红梅尹知训董伟强白波彭田红
关键词:微血管构筑穿支皮瓣三维可视化血管组织工程
颗粒性植骨在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颗粒性植骨在动力髋关节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6例EvansⅢ~Ⅳ型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DHS治疗,其中采用同种异体颗粒骨植骨26例,非植骨组30例。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至少半年以上随访,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22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之间有统计学差异(t=2.441,P<0.05)。术后Harris评分植骨组26例中优15例,良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2.3%;不植骨组30例中优10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3.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x^2=1.026,P>0.05)。并发症情况,植骨组有髋内翻1例,无钢板、螺钉切割拔出、螺钉断裂;不植骨组髋内翻4例,术后螺钉切割拔出1例,钢板、螺钉断裂2例。结论 DHS内固定治疗EvansⅢ~Ⅳ型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时,通过粗隆间骨缺损区颗粒性植骨,提高骨折的早期愈合强度,维持内固定的稳定性,是减少该类患者术后螺钉松动、切割移位、内同定失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手术操作方法简单,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探讨。
欧阳剑锋白波董伟强郭志勇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质疏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