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膝后主要血管神经束的MRI定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通过MRI了解膝后主要血管神经束(包括腘动脉、腘静脉、胫神经)在膝关节后的空间位置,为临床膝部手术避免发生重要结构副损伤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行膝关节MRI检查的患者100例,排除膝后软组织病变及关节腔内大量积液等影响膝后组织的病例,在膝关节面及胫骨选取有代表性的平面,分别测量血管神经束到半月板、胫骨后方皮质及两侧骨皮质的距离,从而划定相对安全的手术区域。结果膝后重要血管神经束在膝关节后方主要走行偏外侧,离胫骨后皮质很近,其中在关节面下(8.75±2.11)mm有一段长(6.98±1.83)mm的血管神经束离胫骨最近,距离为(2.85±1.09)mm。结论把胫骨平台等分成4个柱,中外侧柱为危险手术区,该柱从膝关节面往下(8.75±2.11)mm,长(6.98±1.83)mm为危险手术区域。
- 谢能峰苏伟李尚政郭杰何肖丞唐成
- 关键词:血管神经束膝关节磁共振成像
- 微创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腓深神经的应用解剖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对腓深神经的走形进行解剖观察,为微创钢板固定法(MIPO)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避免损伤腓深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12具成人尸体24例膝关节标本,模拟MIPO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手术入路,解剖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及其分支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腓深神经由腓总神经发出后与胫前动脉伴行,在小腿上1/3段位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下2/3段位则于胫骨前肌和踇长伸肌之间。其中以胫骨粗隆最高点和腓骨头连线为底线,向下约(35±2.1)°在离胫骨粗隆(51.6±2.8)mm处腓总神经有一较大分支(胫前关节返支)垂直胫骨方向进入胫骨前肌,分布于膝关节周围。在离胫骨粗隆5,10,15cm处分别测得腓深神经到胫骨前缘的距离分别为(36.8±2.5)mm,(30.1±1.9)mm,(27.0±1.2)mm。结论:胫骨外侧存在一个倒三角形的安全区域,在此区域内行MIPO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安全可行。
- 谢能峰苏伟黄钊李尚政郭杰何肖丞
- 关键词:MIPO胫骨近端骨折
- 兔骨折愈合早期蛋白质谱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骨折愈合早期骨痂中的蛋白质含量、种类与正常骨质的差别,寻找影响骨折愈合过程的差异蛋白分子。方法:随机选取家兔10只,建立右上肢桡骨骨折模型(实验组)以对侧正常骨组织对照(对照组)。4周后取出骨痂并提取骨组织蛋白,测定蛋白质浓度后,行SDS-双向凝胶电泳、Image Master 2DE软件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肽质指纹图谱并查询NCBInr数据库。结果:获得分辨率高且具有可重复性的双向电泳银染图谱。图像分析检测骨痂组织平均蛋白点数实验组为732±21,对照组为698±31。找出差异蛋白点15个,初步鉴定出差异表达蛋白质点8个,包括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泛素/核糖体蛋白S27A融合蛋白、原肌球蛋白β-异构体2、磷脂结合蛋白1、谷胱甘肽S-转移酶、磷酸丙酮异构酶1、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A。其中5个差异点早期表达均上调,2个差异点表达下调,1个差异点仅在实验组中表达。结论:骨痂组织与正常骨组织的蛋白质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蛋白可能在骨折愈合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 何肖丞苏伟谢能锋郭杰李尚政
- 关键词:骨折愈合蛋白质谱双向凝胶电泳
- 三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 2012年
-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方法很多,但目前尚未有统一标准。目的:通过对比确定合适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方法。方法:充分裂解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得蛋白样品分为3组:未进一步处理组、丙酮沉淀法处理组、2-D clear-up kit处理组,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后分别进行双向电泳,对比分析3组所得电泳图谱。结果与结论:2-D Clean-up kit处理组所得双向电泳图谱在背景,图像清晰度,分辨率,重复性上比丙酮沉淀法处理组和未进一步处理组要好,说明经2-D Clean-up kit处理的样品制备方法更适合用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双向电泳样品的制备。
- 覃万安苏伟黄钊崔向荣郭杰
- 关键词:双向电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蛋白质组学
- 钉棒系统与髋臼上外固定架在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中的生物力学比较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通过比较钉棒系统与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更佳固定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近期防腐的正常成人骨盆标本7具,保留从第5腰椎到股骨近端中上2/3的骨盆标本,保留双侧骶髂关节、双侧髋关节、双侧骶髂后韧带、双侧骶髂前韧带、双侧骶棘韧带、双侧骶结节韧带及完整的耻骨联合。将骨盆标本置于AGX生物力学实验机上,模拟人体正常双足站立中立位,由L5垂直向下加压至500N,依次测量下述4种情况下的耻骨联合位移:①完整骨盆;②耻骨联合切开,伴单侧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髂前韧带切断,模拟骨盆水平旋转不稳定TileB1损伤;③钉棒系统固定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④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结果完整骨盆组的耻骨联合位移最小,为(0.125±0.024)mm。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无固定组的耻骨联合位移最大,为(4.589±0.366)mm。钉棒系统和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Tile B1损伤模型,均可显著减少耻骨联合的分离,恢复部分骨盆环的力学稳定性。其中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的耻骨联合位移为(0.626±0.097)mm,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为(1.022±0.095)mm,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钉棒系统在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髋臼上外固定架,能有效恢复骨盆环的力学稳定性。
- 李尚政苏伟谢能峰何肖丞郭杰
- 关键词:骨盆钉棒系统TILEB1
- MicroRNA-370在高频脉冲电磁场下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值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
- 通过检测高频脉冲电磁场刺激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成骨细胞中microRNA-370基因表达的高低对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的调控作用,从中推测microRNA...
- 苏伟郭杰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骨形成蛋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