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洪峰

作品数:10 被引量:18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地利用
  • 3篇生态
  • 3篇农用
  • 3篇农用地
  • 2篇地形
  • 2篇生态脆弱
  • 2篇生态脆弱区
  • 2篇农用地质量
  • 2篇西部生态
  • 2篇西部生态脆弱...
  • 2篇大都市
  • 2篇大都市边缘区
  • 1篇地形因子
  • 1篇多情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优化配置
  • 1篇栅格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安全评价
  • 1篇生态敏感区

机构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国土资源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重庆市地理信...

作者

  • 10篇郭洪峰
  • 9篇许月卿
  • 4篇吴艳芳
  • 3篇李艳华
  • 3篇田媛
  • 2篇韩蕾
  • 1篇孔祥斌
  • 1篇赵菲菲
  • 1篇周东
  • 1篇罗鼎
  • 1篇罗卓

传媒

  • 3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经济地理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张家口市农用地格局模拟被引量:27
2012年
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模拟与预测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张家口市第二次全国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利用地形、降水、道路、人口密度以及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等数据,以草地为参照组,构建了张家口市农用地分布格局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模拟,并采用ROC曲线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坡度、降雨量、高程、人口密度以及至村庄距离是影响张家口市农用地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分布概率的ROC曲线检验结果分别为0.7732、0.8800、0.7432、0.6750。模型模拟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空间分布格局与2009年相应地类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模拟很好地揭示了张家口市农用地格局形成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为张家口市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分析及其土地利用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系统完整信息,实现多种地类的模拟和预测,为土地利用系统研究提供了一种有力工具。
田媛许月卿郭洪峰吴艳芳
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被引量:11
2013年
以张家口市1996—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土地利用动态度、信息熵、优势度、均衡度、集中化、多样化等方法和模型,对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占张家口市土地面积的92%左右,构成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基本格局。(2)1996—2008年,张家口市耕地和未利用地大幅度减少,林地、园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均在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度依次为:林地>耕地>园地>未利用地>交通用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3)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呈增加趋势,优势度指数呈减小趋势,土地利用结构向无序、均衡化方向演变。(4)土地利用结构集中化指数减小,多样化指数增大,表明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多样化。
郭洪峰许月卿田媛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景观生态学
西部生态脆弱区农用地质量等别限制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该文以云南陆良为代表的云贵高原区、重庆丰都为代表的四川盆地区、陕西凤翔为代表的黄土高原区、新疆阿勒泰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以及内蒙古达拉特为代表的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区为例,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对5区农用地质量等别特征进行了系统对比分析,查明了各区农用地质量等别主要限制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以上述5区为代表的西部生态脆弱区农用地等别总体偏低,农用地多为中等地和低等地,高等地分布较少,优等地无分布;有效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灌溉条件是5区耕地质量等级的共同限制因素。pH值、表层土壤质地、排水条件以及盐渍化程度为西北地区和内蒙古农牧交错区特有的限制因素,岩石露出度为云贵高原区特有的限制因素,灌溉水源为黄土高原区特有的限制因素,林网化程度为西北地区特有的限制因素。在制定区域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政策时,既要考虑共性限制因素,更要着眼于区域特有的限制因素,根据各区耕地质量等别限制因素制定相应提升策略。
李艳华许月卿郭洪峰
关键词:西部生态脆弱区
大都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被引量:8
2011年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1993年、2008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从数量结构、空间格局和类型转换三个角度对平谷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5年来,平谷区耕地面积锐减,园地面积大幅增加,城乡建设用地逐年增加;②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度和方向在不同地貌分区存在明显差异,山区、半山区受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政策影响,耕地流失最严重,主要转为园地和林地,而在平原区,主要是建设占用导致耕地减少;从山区、半山区到平原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量依次增大;③在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上,主要表现为耕地转为园地、林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林地转为园地,以及草地转为林地;园地的增加主要来自农业结构调整,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区,来源于耕地。因此,协调经济发展与农地保护间的矛盾,是平谷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继续加强生态保护,以保障平谷发展服务首都北京的功能,实现自身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吴艳芳许月卿田媛郭洪峰
关键词:土地利用大都市边缘区
云南省陆良县耕地等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为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实现耕地质量数量质量的并重管理,促进耕地质量的有效保护,需对耕地质量进行及时的监测与评价。本文系统研究了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和耕地监测样点数据的耕地等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方法体系,并以云南省陆良县为例,进行了县域耕地等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陆良县耕地等级有所提升,其中自然质量等由原分等10等提升为9等,利用等与经济等均由原分等9等提升为7等;2陆良县耕地等级结构变化显著,自然质量等由原分等9~11等提升为8~10等,利用等由原分等6~11等提升为4~9等,经济等由原分等6~11等提升为3~9等,高等级耕地所占比重有所上升;3陆良耕地等级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影响。耕地等级各评价指标均有所改善,耕地本底条件有所提升;占毁调退的耕地等级以中等为主、土地开发复垦部分的耕地等级以中高等为主、保持不变部分的耕地等级有从低等向高等转化的趋势,土地利用水平、土地经济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本研究为推进耕地等级动态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途径和方法,可为陆良县耕地质量提升及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郭洪峰韩蕾许月卿李艳华赵菲菲
关键词:影响因素
西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域农用地质量等别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以云南陆良、重庆丰都、陕西凤翔、新疆阿勒泰以及内蒙古达拉特为例,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对五县农用地质量等别特征及其差异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五县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及经济等别与县域内标准耕作制度、农用地结构、土壤条件及灌排条件的相关关系,查明了农用地质量等别限制因素。结果表明:以上述五县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农用地等别总体偏低,农用地多为中等地和低等地,高等地分布较少,优等地无分布;五县之间等别差异较明显,农用地质量从优至劣大致顺序为陕西凤翔、云南陆良、重庆丰都、新疆阿勒泰、内蒙古达拉特;五县国家级农用地等别与标准耕作制度、土壤条件以及灌排条件密切相关,应根据不同生态脆弱类型区的主导限制因素,制定相应的农用地质量提升策略。
李艳华许月卿郭洪峰
关键词:西部生态脆弱区
西南山区生态敏感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秀山县为例被引量:16
2015年
研究综合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遥感影像及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等数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基于栅格对秀山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为西南山区生态敏感区探索一种精确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秀山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可以分为安全、较安全、预警、中警4个级别,各级别的面积分别占21.23%,43.97%,21.81%,4.99%。其中土地生态安全级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坝丘陵区;土地生态较安全级在全县均有分布,多分布在各区域坡度较小、海拔相对较低等位置;土地生态预警级主要分布在东部低山区南端、西部低山区、以及东部中山区和西部中山区中海拔相对较低的位置;土地生态中警级主要分布在东部中山区和西部中山区。综上,秀山县土地生态状况整体上良好,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今后应加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高土壤培肥力度,减少水土流失,以促进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韩蕾孔祥斌郭洪峰罗卓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县域栅格
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多情景模拟研究——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被引量:20
2013年
利用CLUE-S模型,以甘肃省榆中县为案例区,基于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对2008年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在200 m×200 m模拟尺度下,Kappa指数为0.82。在此基础上,设置耕地保护、建设发展和生态保护3种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情景,模拟2020年不同情景下榆中县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结果表明: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稳定性较高,分布集中连片,主要集中在榆中盆地,耕地转出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主要转变为草地和林地;建设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围绕榆中县城关镇扩展,主要由耕地和草地转入,耕地的稳定性较差;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和草地得到较好保护,呈现集中连片特征,地势较高处的耕地转变为林地和草地。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聚集性最高,连通性最好。CLUE-S模型是模拟榆中县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有力工具,模拟结果可为该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未来城市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许月卿罗鼎郭洪峰周东
关键词: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情景模拟
基于地形因子的大都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被引量:12
2013年
为探讨平谷区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分级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借助DEM提取地形信息,对平谷区土地利用变化在各地形因子分级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平谷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园地和林地为主,1993—2008年的15年间,平谷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园地、居民点及工矿和交通用地面积明显增加;2)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分级差异明显。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的转化主要发生在0~300m高程带和小于15°的坡度带,林地与草地的互转主要发生在高程300~800m、坡度大于8°的阳坡与半阳坡;园地与草地的转化主要发生在高程0~300m、坡度在2~25°的半阳坡;园地与林地的转化主要发生在高程0~800m、坡度2~25°的阳坡与半阳坡,高程大于800m、坡度大于25°的区域主要是林地向其他地类的转化;3)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剧烈且与高程、坡度和坡向具有高度相关性,低高程和低坡度区域内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和园地增加以及耕地流失。随着高程、坡度增大,土地利用变化逐渐减弱。
郭洪峰许月卿吴艳芳
关键词:土地利用DEM坡度坡向
基于地形梯度的土地利用格局与时空变化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被引量:65
2013年
地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借助DEM提取高程、坡度信息,采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系统分析平谷区1993—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探讨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及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资源优化布局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①1993—2008年,平谷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大幅度增加;②坡度、高程及地形位对平谷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其时空变化有着重要影响。③耕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分布的优势区间集中于低地形位区间,草地分布的优势区间集中于中地形位区间,林地、未利用地分布的优势区间集中于中高地形位区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随着地形位的增加而不断下降。
郭洪峰许月卿吴艳芳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