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美丽

作品数:8 被引量:10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盆地
  • 5篇前陆
  • 5篇前陆盆地
  • 5篇陆盆
  • 3篇新近系
  • 2篇砂体
  • 2篇上侏罗统
  • 2篇气候
  • 2篇侏罗统
  • 2篇砾岩
  • 2篇库车前陆盆地
  • 2篇季节性
  • 2篇季节性河流
  • 2篇干旱
  • 2篇干旱气候
  • 2篇白垩统
  • 2篇储层
  • 1篇压实作用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系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作者

  • 8篇郭美丽
  • 8篇高志勇
  • 8篇冯佳睿
  • 6篇李小陪
  • 6篇赵雪松
  • 4篇崔京钢
  • 2篇周川闽
  • 2篇吴昊
  • 1篇罗忠
  • 1篇黄贤营
  • 1篇朱如凯
  • 1篇梅加洛

传媒

  • 4篇沉积学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库车前陆盆地三叠系—新近系重矿物组合特征与盆山构造演化关系被引量:15
2014年
通过分析库车前陆盆地多口钻井中三叠系—新近系重矿物含量、种类组合以及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建立了由重矿物特征组合与砂岩碎屑组分反映沉积物源与构造演化关系的分析方法,显示出重矿物组合特征对构造运动存在明显的响应关系,反映出库车前陆盆地三叠纪—新近纪存在中—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和中新世5期明显构造运动。并且通过分析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重矿物的颜色、含量以及特征组合与碎屑物的成分认为,库车坳陷北部山前带平面上存在三个主要的物源通道,即吐孜井区北侧、克拉井区北侧和大北井区北侧;西部温宿凸起存在一个物源通道,即却勒井区西侧的温宿凸起斜坡带上。
赵雪松高志勇冯佳睿李小陪郭美丽
关键词:重矿物沉积物源
库车前陆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砾岩特征与构造演化关系被引量:10
2013年
库车前陆盆地充填有上侏罗统喀拉扎组砾岩、下白垩统底部亚格列木组砾岩和下白垩统上部巴什基奇克组砾岩,通过对这三套砾岩区域分布特征、岩石学特征、砾态特征、厚度变化特征的详细描述与此三套砾岩沉积古环境的差异对比研究,认为库车前陆盆地中部库车河地区及西部卡普沙良河地区这三套砾岩成份复杂多样,具低成份与结构成熟度;所代表的气候演化特征由早到晚依次为:干旱、半干旱→温暖、湿润→干旱、炎热气候;所反映的沉积相为冲积扇、浊积扇和季节性辫状河沉积。砾岩与构造关系的结果分析表明,喀拉扎组砾岩是晚侏罗世构造活动的标志,亚格列木组砾岩为早白垩世初逆冲推覆活动的开始,巴什基奇克组砾岩则是早白垩世末构造宁静期的沉积响应产物。
李小陪高志勇李书凯冯佳睿赵雪松郭美丽
关键词:库车前陆盆地
盆地内大面积砂体分布的一种成因机理——干旱气候下季节性河流沉积被引量:22
2015年
我国西部新疆地区侏罗系—下白垩统大面积、厚层状砂岩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发现,大面积厚层状砂体及泥岩红层沉积的成因机理受到长期关注。结合现今准噶尔南缘多条季节性河流的沉积体系、砂体展布特征分析,并对比郝家沟—头屯河剖面、玛纳斯河剖面上侏罗统齐古组、喀拉扎组的岩相组合、岩石颜色、砂泥岩沉积构造、沉积序列与古环境分析,认为干旱气候下头屯河组上部—喀拉扎组的季节性曲流河—季节性辫状河沉积是上侏罗统大面积厚层状砂砾岩体及厚层状泥岩红层沉积的重要成因机理,进而建立了季节性河流的砂体构型和成因模式。准噶尔盆地南缘季节性河流沉积砂体构型和成因模式的建立,对进一步认识我国古代季节性河流沉积提供了有益参考。
高志勇周川闽冯佳睿崔京钢郭美丽吴昊
关键词:干旱气候季节性河流中上侏罗统
准南斜坡带砂岩储层孔隙演化特征与有利储层评价:基于成岩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通过自主研发的成岩物理模拟系统,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斜坡带侏罗系细砂岩进行了成岩物理模拟实验,对前陆盆地特有的埋藏方式,即沉积早期长期浅埋,沉积晚期快速深埋影响下的储层物性特征、孔隙演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拟温度、压力和模拟埋深的逐渐增大以及压实作用的不断加强,细砂岩颗粒间接触关系由点-线-凹凸接触,粒内裂纹逐渐出现,裂纹呈不规则分布或呈共轭剪切关系;模拟埋深2 000~3 000m时次生孔隙较为发育,孔径和喉径也表现出快速增大的趋势,埋深大于4 000m后,次生孔隙与孔径、喉径均开始呈现递减趋势。因此,推测埋深2 000~3 000m是准南斜坡带侏罗系有利储层发育的关键层位。
冯佳睿高志勇崔京钢郭美丽
关键词:前陆盆地准噶尔盆地南缘斜坡带储层物性
干旱气候环境下季节性河流沉积特征——以库车河剖面下白垩统为例被引量:21
2014年
通过对库车河剖面下白垩统巴西改组—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底部的沉积露头实测,分析砂岩岩性组合、沉积构造特征、砾岩特征及沉积古环境,并结合现代天山南北季节性河流沉积特征,认为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季节性河流及季节性河流三角洲是白垩纪库车坳陷发育的重要沉积体系。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砂岩特征与现今广泛发育的季节性河流沉积特征极为相似,既有较为典型的河流相正韵律砂体大面积沉积,河道底部内碎屑泥砾与厚层块状的大型交错层理等砂岩,又显示出高能细砂岩和高能粉砂岩沉积,并具有较低的成分成熟度和较高的结构成熟度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库车河剖面下白垩统巴西改组—巴什基奇克组沉积相模式:巴西改组沉积时期,库车坳陷发育面积较大的宽浅型湖泊,天山前发育的季节性河流进入湖泊后形成季节性河流三角洲;巴什基奇克组沉积时期,古天山前出现了多个小型湖泊,古天山山前发育大量的季节性辫状河与多个小型季节性辫状三角洲沉积。
高志勇冯佳睿周川闽崔京钢李小陪赵雪松郭美丽吴昊
关键词:干旱气候季节性河流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
库车坳陷侏罗系-新近系砾岩特征变化及其对天山隆升的响应被引量:18
2015年
通过对库车坳陷北部野外露头侏罗系-新近系多套砾岩中砾石成分、砾石扁度、球度、砾径及沉积相类型等的分析,半定量评价了南天山山前砾石的沉积搬运距离。研究认为,侏罗系-新近系砾石搬运距离表现为由远及近的规律。剖面点处下侏罗统阿合组-阳霞组砾石搬运距离最远,计算出其搬运距离可达110~130 km;上侏罗统喀拉扎组砾石的搬运距离约为40 km;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巴什基奇克组砾石搬运距离较近,约为20~45 km。古近系砾石沉积搬运距离约为20~50 km,新近系吉迪克组砾石的搬运距离最短,在20 km左右。结合前人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数据及研究成果,认为中、新生代天山存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始新世及中新世以来4个隆升阶段,隆升范围两小两大。由砾石成分、砾态特征、砾径及砾石搬运距离反映的沉积物源区迁移等变化规律表明,砾岩沉积演化对天山4个阶段隆升的构造运动强烈程度具明显的响应。
高志勇朱如凯冯佳睿李小陪赵雪松郭美丽
关键词:砾岩
天山南北前陆盆地冲断带沉积砂体对构造逆冲作用响应动力学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对中西部前陆盆地冲断带垂直隆升高度与水平挤压缩短的分析,认为前陆冲断带的构造逆冲作用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分别由垂直方向的隆升力和水平方向的前展力组成的矢量合力,两种力的联合作用控制了冲断带的沉积充填特征。垂直隆升作用产生逆冲型断层,形成垂向运动位移量,使冲断带山体隆升、盆地沉降、产生可容纳空间。水平前展作用产生走滑型断层,形成水平滑动位移量,使山体前移、物源前进。由此,将天山南北前陆盆地冲断带古近纪—新近纪的构造逆冲作用划分为5个阶段,分别对应着3套粗粒沉积物与2套细粒沉积物。①古近系底部砂砾岩是早喜马拉雅运动初始期逆冲推覆的标志,同时也是以水平前展力为主阶段(垂直隆升力为辅联合作用)陆源碎屑沉积充填的产物;②新近系底部发育的砾质粗碎屑沉积体是中喜马拉雅运动初始期逆冲推覆重新活动的标志,是冲断负载初期以水平前展力为主构造逆冲作用的结果;③新近系顶部库车组/独山子组底部砾质粗碎屑沉积体发育在中喜马拉雅运动晚期,是基底回弹抬升后期、水平前展力作用下大量沉积物供给、砂体进积的产物。古近系与新近系的2套湖相泥岩沉积,是在垂直隆升力为主作用阶段,山体抬升导致山前挠曲沉降加剧,致使湖平面上升而出现广泛沉积的结果。
高志勇冯佳睿李小陪赵雪松郭美丽梅加洛
关键词:新近系天山南北
埋藏压实作用对前陆盆地深部储层的作用过程与改造机制被引量:27
2013年
针对中西部前陆盆地储层经历了早期长期浅埋、后期快速深埋的特有埋藏方式,开展地质过程约束下的成岩模拟实验,分析埋藏压实作用对库车前陆盆地深部储层的作用过程与改造效果。通过砂岩面孔率、视压实率、减孔率及孔径、喉径等储层物性参数的定量评价,表明埋藏压实作用直接影响储层视压实率、减孔率,同时也控制了不同粒级砂岩储层的孔径与喉径变化。在早期缓慢的浅埋藏阶段,压实作用使粗砂岩、中砂岩等粗碎屑颗粒存在较少的碎裂纹及颗粒位移和重排,细砂岩、粉砂岩等细颗粒呈较杂乱排列。在后期快速埋藏压实阶段,随着埋深增大,压实作用使骨架颗粒趋于定向排列;近源沉积的粗砂岩、中砂岩等碎屑颗粒大量发育裂纹和成岩缝,前渊沉积的粉砂岩不发育颗粒裂纹但存在成岩缝。快速深埋作用下形成的碎屑颗粒裂纹与成岩缝是深部储层发生溶蚀和提高渗透性的主要原因。
高志勇崔京钢冯佳睿罗忠黄贤营李小陪赵雪松郭美丽
关键词:前陆盆地压实作用深部储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