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栋

作品数:9 被引量:47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纳米晶胶原基...
  • 5篇基骨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胶原
  • 5篇骨髓间充质
  • 5篇骨髓间充质干...
  • 5篇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形态发生蛋白
  • 4篇体外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生长因子
  • 4篇骨形态
  • 4篇骨形态发生蛋...
  • 4篇股骨
  • 3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缺损

机构

  • 9篇江苏大学附属...
  • 6篇江苏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三五...

作者

  • 9篇钱栋
  • 9篇徐晓峰
  • 7篇李阳
  • 3篇张志坚
  • 3篇徐成振
  • 3篇崔学文
  • 3篇刘小平
  • 2篇陈静
  • 2篇屈睿
  • 1篇步雪峰
  • 1篇龚爱华
  • 1篇史坚强
  • 1篇陈静家
  • 1篇崔颜红
  • 1篇刘进炼
  • 1篇何伟

传媒

  • 4篇江苏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生物医学...

年份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音猬因子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被引量:10
2009年
背景: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音猬因子联合诱导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但目前联合诱导间充质干细胞的方向纷繁复杂,且众说纷纭。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音猬因子在体外联合和单独应用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8-12在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6周龄SPF级SD大鼠10只,体质量140~160g,雌雄不拘,用于间充质干细胞的获得、培养和传代。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音猬因子为PeproTech公司产品。方法:将SD大鼠的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分为4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加入100mg/L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音猬因子组:加入20μg/L音猬因子;联合组:100mg/L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20μg/L音猬因子作用于SD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措施。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培养第3,6,9,12天细胞增殖数和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成骨细胞表型的检测和Ⅰ型胶原蛋白免疫印迹分析,以比较各组诱导成骨能力的差异。结果:①间充质干细胞培养24h后部分贴壁,贴壁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第7天左右细胞铺满瓶底,多为梭形。条件培养基培养3d后,联合组细胞由长梭形转变为多角形。随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细胞发生成骨样改变,音猬因子组细胞未见明显形态学改变。②相同时间点联合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音猬因子组细胞吸光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在各时间点碱性磷酸酶表达量均高于音猬因子组和对照组(P<0.05)。③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培养7d后,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联合组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呈阳性,联合组可见胞质中棕黄色颗粒,音猬因子组和对照组阴性
徐晓峰钱栋马鹏陈静李阳屈睿张志坚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音猬因子
大鼠股骨骨不连模型不同位点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表达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大鼠股骨骨不连模型修复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在各个时间段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单一生长因子对骨不连修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别于取材前35天、28天、21天、14天、7天、3天和1天建造股骨骨不连模型,同一天处死大鼠取材,RT-PCR技术检测各个样本的BMP-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鼠股骨骨不连修复过程的不同时间,BMP-2基因表达在中心区和外周区存在差异,中心区BMP-2基因表达滞后,表达的增幅及峰值低于边缘区。结论:大鼠股骨骨不连中心区在修复早期BMP-2基因的低表达及表达时间滞后可能是其骨不连发生的原因之一。
李阳钱栋马鹏刘小平崔学文徐晓峰
关键词:骨不连骨形态发生蛋白2
纳米晶胶原基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支架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粘附增殖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研制纳米晶胶原基骨(nHA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缓释支架,了解VEGF体外缓释效果及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成骨诱导后粘附、增殖的影响,为骨组织工程寻求一种新型复合支架材料.利用生物学方法将VEGF负载于nHAC,制备具有VEGF缓释效果的复合支架;hMSCs经体外培养、扩增、成骨诱导后种植于VEGF缓释支架上行体外增殖。分为四组:实验组A:nHAC、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肝素(heparin,HP)和VEGF(nHAC-FN-HP-VEGF);对照组B:nHAC、FN和VEGF(nHAC-FN-VEGF);对照组C,nHAC、HP和VEGF(nHAC-HP-VEGF);对照组D:nHAC和VEGF(nHAC-VEGF)。通过检测支架材料上VEGF的释放量和持续时间,及种植细胞后细胞的黏附率、不同时间点(3、7、10、14 d)支架材料中细胞数、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状况,比较分析不同复合支架材料对细胞粘附、增殖的影响。人第三代MSCs经诱导培养14 d后,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I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阳性;实验组A的VEGF缓释量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可达14 d),细胞黏附率最高,为61.8%;各组支架中的细胞数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长,实验组A的细胞数增加较快,与相同时间点其他各组材料中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间点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实验组最高,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电镜扫描发现4组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实验组A的细胞增殖、分化状况明显好于其他组。hMSCs经诱导培养后可具有成骨细胞特性,hHAC-FN-HP-VEGF缓释支架具有较好的VEGF缓释效果,能显著提高细胞的粘附和增殖,可作为较理想的新型复合支架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徐晓峰刘小平陈静家李阳钱栋张志坚刘进炼
关键词:纳米晶胶原基骨纤维连接蛋白肝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支架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复合修复大鼠股骨缺损被引量:7
2009年
背景:随着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的深入,细胞因子对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和对骨愈合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ic protein,B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和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复合物修复大鼠股骨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12/2008-08在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将培养的第3代大鼠MSCs密度调整为5×109L-1,接种到nHAC材料表面,制成MSCs/nHAC复合支架。取复合培养的支架分别与BMP混悬液、聚乙烯吡咯烷酮、VEGF溶液混匀,负压下真空抽吸,冻干24h备用(每鼠所植入支架含BMP15mg,VEGF0.8μg)。方法:将3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制成股骨缺损模型:单纯nHAC组骨缺损处单纯植入nHAC;MSCs/nHAC组植入MSCs/nHAC复合物;VEGF/BMP/MSCs/nHAC组植入VEGF/BMP/MSCs/nHAC复合物。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4,8,12周行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术后12周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结果:①各时间点动物均未出现排斥及炎症反应,创口愈合良好。②术后各时间点VEGF/BMP/MSCs/nHAC组放射学评分高于与其余2组(P<0.05)。③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MSCs/nHAC组、VEGF/BMP/MSCs/nHAC组较单纯nHAC组能更快的促进大鼠股骨缺损处骨再生;VEGF/BMP/MSCs/nHAC组的促进作用更明显。④术后12周扫描电镜观察单纯nHAC组骨纤维排列不规则,可见大量骨陷窝;MSCs/nHAC组可见大量成骨细胞,中量骨小梁结构,但仍可见间隙;VEGF/BMP/MSCs/nHAC组可见哈佛系统,大量骨小梁排列规则。结论:VEGF/BMP/MSCs/nHAC复合物较单纯nHAC或MSCs/nHAC复合物有更好的成骨能力。
徐晓峰徐成振马鹏李阳钱栋崔学文
关键词:纳米晶胶原基骨骨缺损组织工程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不同基质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培养后与不同基质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的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一种新型复合支架材料。SD大鼠MSCs经成骨诱导培养、扩增,进行成骨细胞表征后,种植与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实验分为4组:实验组A,纤维蛋白(FB)和纤维连接蛋白(FN)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FB+FN)-nHAC);实验组B,纤维蛋白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FB-nHAC);实验组C,纤维连接蛋白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FN-nHAC);对照组D,单纯的纳米晶胶原基骨(nHAC)。通过检测支架材料的细胞黏附率、不同时间点(3、7、10、14d)支架材料中细胞数、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状况,比较分析不同支架材料与细胞生物相容性差异。大鼠MSCs经诱导培养14d后,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I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及矿化沉积茜素红染色均为阳性;细胞与支架材料黏附率A组最高为74.4%;支架材料中细胞数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长,且A组细胞数增加较快,与相同时相点其他各组材料中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相点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A组最高,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电镜观察发现4组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但A组的细胞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其他组。大鼠MSCs经成骨诱导培养,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FB+FN)-nHAC在体外实验中表现出与细胞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较理想的新型复合支架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徐晓峰马鹏钱栋何伟崔颜红龚爱华张志坚步雪峰
关键词:纤维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纳米晶胶原基骨组织工程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细胞支架复合物修复大鼠股骨缺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纳米晶胶原基骨(nHAC)复合物对大鼠股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将20只SD大鼠制成股骨缺损模型后分2组:对照组植入MSCs/nHAC复合物,实验组植入VEGF/MSCs/nHAC复合物。术后第2,4,8周行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术后第8周行新生骨痂环境扫描电镜(ESEM)检查。结果:术后第2,4,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放射学检查评价骨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能更快更有效地促进大鼠股骨缺损处的骨痂生长。结论:VEGF/MSCs/nHAC支架较MSCs/nHAC支架对骨缺损的修复有更好的效果。
徐成振马鹏徐晓峰李阳钱栋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晶胶原基骨骨缺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音猬因子/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骨缺损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复合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 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修复大鼠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SD大鼠MSCs经成骨诱导后,种植于支架材料形成细胞支架复合物。SD大鼠30只制成股骨干5 mm节段性缺损,分为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不植植入物,MSCs/nHAC组:植入MSCs/nHAC复合物,MSCs/Shh-nHAC组:植入MSCs/Shh-nHAC复合物。通过大体观察、X线放射学、组织学对比各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SD大鼠MSCs在体外与nHAC,Shh-nHAC复合培养第7天,电镜扫描证实Shh-nHAC更有利于MSCs黏附、增殖。术后第6、12周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织学检查各组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s/Shh-nHAC复合物能够修复SD大鼠股骨缺损,修复效果明显优于MSCs/nHAC复合物。
史坚强孙广友马鹏徐成振钱栋徐晓峰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纳米晶胶原基骨骨缺损音猬因子
骨形成蛋白-2结合纤维连接蛋白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观察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在体外联合和单独应用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SD大鼠的MSCs分离培养后,分为4组:对照组;A组(加入100μg/ml BMP-2);B组(加入10 ng/ml FN);C组(加入100μg/ml BMP-2和10 ng/ml FN),通过检测不同时间点(3,6,9,12天)各组细胞数量?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成骨细胞表型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状况,比较分析各组成骨诱导能力的差异。结果:A组、B组和C组细胞形态,成骨细胞表型检测都发生了变化;各组的细胞数和ALP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C组变化最明显,与相同时间点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发现各组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但C组细胞的黏附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其他组。结论:BMP-2和FN在体外能明显促进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两者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可以作为理想的成骨诱导剂应用于组织工程。
钱栋马鹏李阳陈静屈睿徐晓峰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成蛋白-2纤维连接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在股骨骨不连大鼠损伤区域的动态表达被引量:12
2010年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以促进新骨的形成,提高骨不连的治愈率。目的:观察大鼠股骨骨不连修复过程中骨缺损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SD大鼠股骨左建立骨不连模型后,随机分为7组,分别于造模后1,3,7,14,21,28,35d,处死取材。大鼠右股骨不做缺损直接缝合伤口,作为对照。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股骨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大鼠股骨骨不连损伤后,损伤周围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上升,至7d时达到顶峰,而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在损伤中心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延迟,且表达量低于损伤周围区。提示大鼠股骨骨不连缺损中心区域在修复早期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低表达及时间滞后可能是其骨不连发生的重要原因,在相应的时期补充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助于骨不连的修复愈合。
徐晓峰李阳钱栋马鹏刘小平崔学文
关键词:骨不连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组织工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