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志翔

作品数:19 被引量:17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0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流域
  • 6篇河流域
  • 5篇水文
  • 4篇SWAT模型
  • 3篇生态
  • 3篇内陆河
  • 3篇内陆河流域
  • 3篇降水
  • 2篇社会
  • 2篇生态环境
  • 2篇水文学
  • 2篇水资源
  • 2篇水资源管理
  • 2篇气候
  • 2篇径流
  • 2篇黑河干流
  • 2篇黑河流域
  • 2篇SWAT
  • 1篇地下水
  • 1篇地形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兰州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西...
  • 3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黄河上游水电...
  • 1篇疏勒河流域水...

作者

  • 18篇陆志翔
  • 14篇邹松兵
  • 10篇肖洪浪
  • 8篇尹振良
  • 7篇许宝荣
  • 3篇龙爱华
  • 3篇冯起
  • 2篇蔡晓慧
  • 2篇王蔚华
  • 1篇熊喆
  • 1篇周立华
  • 1篇张毅
  • 1篇肖建华
  • 1篇刘时银
  • 1篇张俊才
  • 1篇高红山
  • 1篇曹光明
  • 1篇李季
  • 1篇杜得彦
  • 1篇程国栋

传媒

  • 8篇冰川冻土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沙漠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人民黄河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陆河流域治理政策的生态环境效果评价——以民勤绿洲为例被引量:9
2017年
西北内陆河流域治理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受到广泛关注。以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退化最为严重的民勤绿洲为研究区,结合历史文献数据、问卷调查数据、遥感影像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对比分析石羊河流域治理政策实施初期和实施7 a后农户开荒、用水、种植行为的变化以及生态环境对农户行为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政策实施7 a上游来水量累积增加了4.44亿m^3;农户停止了开荒行为,人均耕地由≥0.33 hm^2减少到≤0.17 hm^2,农户用井水灌溉的比例减少17.9%,灌溉方式向更节水的沟灌、膜上灌、喷灌发展;农户减少耗水作物小麦与籽瓜的选择频数和种植面积;生态移民迁出1.05万人,平均每年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5.61万人。(2)近60%的农户认为该区整体生态环境变好,且荒漠化遥感监测显示2013年该区重度、中度和轻度荒漠化面积分别减少0.24%、5.35%、3.5%。近90%的农户认为环境的改善与流域治理有关。
黄珊周立华冯起陆志翔肖建华
关键词:流域治理农户行为生态效果民勤绿洲
TRMM月降水产品在西北内陆河流域的适应性定量分析被引量:19
2013年
利用1998-2008年56个气象台站降水资料,结合TRMM月降水产品,通过对TRMM3B43降水数据在不同气候区、不同时空尺度的精度对比分析,探讨了卫星遥感反演降水产品在中国西北内陆河流域的适应性.结果表明:TRMM探测的月降水数据与实测月降水数据在整体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6,效率系数为0.58,其探测的降水量比观测值略大;TRMM在高原气候区月降水量的探测效果要优于在西风带区的;TRMM数据所反映的降水量的年内变化过程和实测降水量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具体的量上有一定的差异,表现为对降水相对集中的5-9月低估实测降水量,而在降水较少的10月-次年4月高估实测降水量,反映了TRMM对较大强度降水量的探测能力不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呈现南、北部大,中部小的格局,降水量的高值中心主要出现在高山地区,高达300 mm;而受西风环流影响的塔里木盆地东南面的且末-若羌一带、吐鲁番盆地和受高原区影响的柴达木盆地为极端干旱少雨区,降水量均不足100 mm.
蔡晓慧邹松兵陆志翔许宝荣龙爱华
关键词:月降水
社会水文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6年
为了推动新兴学科——社会水文学的发展及其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有必要对有关社会水文学的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回顾了水文学的发展历程,理解社会水文学产生的背景,阐述社会水文学的概念及其内涵;辨析其与传统水文学、生态水文学和水文经济学等学科在研究内容、方法和理论等方面的异同点;介绍社会水文学的研究进展:本阶段着重于制度、政策和文化等社会因子在水文研究中的表达以及流域示范研究的开展,但大多数研究仍基于传统水文学背景、共进化背景或者水资源管理背景,社会水文学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未来应从以下方面加强社会水文学研究:1深入开展社会水文学社会部分的定量研究、综合历史分析和水文重建方法、充分利用现有不同流域案例促进过程社会水文学、历史社会水文学和比较社会水文学研究;2开展社会水文系统社会驱动力的研究,探寻社会水文学的动力机制;3引入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刻画人-水耦合系统的复杂反馈机制,提高社会水文学的普适化数学表述;4积极推进"大数据"和知识挖掘技术在社会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陆志翔Yongping Wei冯起肖洪浪程国栋
关键词:流域水资源管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非线性动力学
黑河流域近两千年人—水—生态演变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5年
理解流域历史时期的人—水—生态演变过程和规律,对其当前和未来的管理规划极为重要。通过梳理近几十年来有关学者对西北干旱区典型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过去2 000年的水环境、人类活动、生态环境演变及其耦合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发现单个方面的研究均已较为普遍和成熟,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数据,但是缺乏以流域为单元,从长时间尺度综合考虑人—水—生态相互作用,定量分析人—水—生态协同演化过程的研究成果。今后的研究,一是应当着重于数据挖掘方法的探索,对已有成果进一步挖掘并进行对比和校正,构建一套长时间序列的可靠的人类活动、水文和生态数据集;二是应当着重于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增加生态—水文系统与人类活动的互馈机制描述,刻画人—水—生态的协同演化过程,从而达到通过揭示流域过去2 000年的人—水—生态协同演化过程,为流域当前和未来的管理提供历史镜鉴,为国内外的其他类似流域提供参考。社会水文学的提出无疑将极大地促进流域人—水—生态演变研究的发展。
陆志翔肖洪浪Wei Yongping邹松兵任娟张志强
关键词:数据挖掘方法动力学模型
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本体的构建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0
2014年
大于10×104km2的大尺度流域建模面临诸多挑战,在过程理解、数学表达、尺度转化、生态与水文过程的耦合机制等方面尚存在瓶颈.基于本体的建模方法,依据本体表示的多级过程,将已有模型拆分成组件,用户根据需求添加组件得到定制模型,通过语义重组与技术创新,为大尺度流域模型集成提供新的思路.以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研究为范例,在解释生态水文本体内涵、分析现有本体构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知识的生态-水文本体构建方法",通过荒漠生态系统生态-水文本体的构建,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王蔚华邹松兵肖洪浪尹振良陆志翔刘时银
关键词:内陆河流域本体荒漠生态系统
黑河干流上中游径流变化及其原因分析被引量:25
2017年
根据黑河干流出山径流控制站莺落峡、中游的高崖和正义峡等水文站的径流和区域内的气象资料,以及中游的地下水位资料,对黑河上中游来水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径流沿程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黑河干流出山径流自1945年以来整体上呈小幅增加趋势,其年内最大径流月份在进入21世纪后,由7月份推后至8月份,主要受降水的影响;(2)高崖和正义峡断面的水量自1977年以来呈微弱增加趋势,前者增幅略大于后者;由于中游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用水增加,莺落峡至高崖区间的耗水量以每年近850× 10~4m^3的增量变化,而高崖至正义峡区间灌溉回归水和地下水补给河道的水量与区间灌溉引水和其他耗水量基本持平;(3)地下水的超量开采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黑河干流统一调度的压力,但不利于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研究成果对于今后黑河水资源科学配置、合理调度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程建忠陆志翔邹松兵程雯嘉
关键词:径流变化耗水地下水可持续利用
国家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生态成效科学评估被引量:7
2017年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2001年国家实施了该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文章基于近10年来对黑河流域自然-经济系统水循环、水过程和生态与环境变化研究成果和阶段认识,对生态治理效果及其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科学评估。整体上,黑河流域水资源主要受西风带影响,主要产流区为中高山区。近10年和百年是流域器测记录以来和千年尺度上的丰水期,这为流域分水和综合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保障,而持续增长的社会经济系统水资源需求压力是导致流域中下游和经济发展-生态用水之间矛盾的主要根源。在中游地表水利用量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中游地区社会经济系统用水结构产生显著变化,但地表水资源限制和中游耕地面积持续增加导致局地地下水水位及储量呈减少趋势,且面临枯水期水资源严重超载问题。进入下游的水量接近规划要求,下游水系统和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还未全面恢复,并存在较大空间异质性;持续增加的由河岸林地开垦而来的耕地,对下游生态与生产用水分配带来更大的压力,下游需要更为精细的水资源时空管理和调控措施。在未来可能面临的枯水期,流域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水资源管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肖生春肖洪浪米丽娜李丽莉陆志翔彭小梅
关键词:黑河流域流域综合治理
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从水资源管理体制、配置程序、市场化管理等方面探讨了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流域已建成较健全的用水者协会体系,水价和水权在不断调整以适应水资源管理的需求。其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受地方行政、企业等多方权力博弈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处于双线管理状态,未能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全面统一管理;用水者协会的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不积极;流域内水价、水权制度不完善。建议如下:应在甘肃省水利厅和酒泉市政府之间形成协调机制,以协调各相关方的权益,完善流域管理局和地方政府统一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实现流域水资源的集成管理;加强流域机构立法,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将协会的职责和义务融入到村委会的职务中,并完善水价制度,建立水权交易市场,以调动公众的自我管理和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黄珊黄珊齐敬辉冯起龚志宏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水价水权疏勒河流域
1981-2010年黑河流域中下游对流层大气比湿变化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黑河流域4个探空站不同等压面的大气温度及露点差序列,分析1981-2010年区域对流层大气比湿垂直廓线的气候特征、年均比湿和季节平均比湿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以及季节对年均比湿年代际变化趋势的贡献.研究表明,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低层,比湿极大值均出现在夏季,其平均比湿仅为全国平均比湿的0.4~0.77,200 h Pa等压面比湿与全国平均比湿接近,季节变化微弱.除夏季700 h Pa等压面比湿上升外,年均比湿与季节比湿呈下降趋势,且沿廓线向上年均比湿与季节平均比湿的相对下降速率逐渐增大.典型等压面700 h Pa、500 h Pa和200 h Pa年均比湿和季节平均比湿先增大后减小,以1980年代中期和2002年为界经历了"干-湿-干"过程,30年来比湿极大值出现在2002年,其变化幅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弱.冬季平均比湿距平变化最为平稳,夏季比湿波动最大.区域1990年代比湿整体增加,但2000年代则相反,且比湿减小幅度是1980年代比湿增幅的10倍,1990年代的5倍.1980年代年均比湿增大主要通过秋季来贡献;1990年代的年均比湿增大通过夏秋季贡献;2000年代比湿大幅下降仍以夏季贡献最大,秋季贡献统计上最明显.
许宝荣邹松兵杜得彦熊吉吉陆志翔阮宏威肖洪浪
关键词:对流层大气比湿气候特征
汾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水文响应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以河岔水文站以上的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SWAT模型模拟方法,就汾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流域从1995-2000年,以耕地向林地和草地转变为主;从2000-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主要是对耕地的占用.结果显示,在相同气候背景、不同土地利用情景(1995、2000年2010年)下,流域1992-2000年多年平均产水量微弱增加(分别为85.69 mm、85.75 mm和85.82 mm),主要因为耕地持续减少,草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但是各年产水量的大小关系不完全一致,枯水年和平水年与丰水年存在差异,而土壤水分呈现一致的减少状况.子流域水平上,降水条件同样影响水文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程度.以上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等影响下,土地利用发生变化并且直接影响流域的水文过程,但是流域水文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还受到降水的影响.
陆志翔杨永刚邹松兵肖洪浪尹振良谢家丽
关键词:汾河上游SWAT模型土地利用变化产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