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晴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图
  • 1篇生理
  • 1篇生理特点
  • 1篇肌电
  • 1篇肌电图
  • 1篇肌萎缩
  • 1篇肌萎缩侧索硬...
  • 1篇脊髓
  • 1篇侧索硬化

机构

  • 2篇井冈山大学

作者

  • 2篇陈晴
  • 2篇欧阳至吉
  • 1篇曾翔

传媒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脊髓延髓性肌萎缩症的肌电生理特点
2014年
目的:探讨脊髓延髓性肌萎缩症(SBMA)的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并回顾分析了7例SBMA患者的神经传导和针极肌电图的特点,并以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作为对照组,与SBMA组进行比较。结果:(1)SBMA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异常的患者和神经的出现率均明显低于ALS组(P<0.01)。(2)7例SBMA患者均存在感觉神经传导异常,且上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异常的出现率高于下肢(P<0.05)。(3)SBMA组自主电位的出现率显著低于ALS组,而巨大电位的出现率显著高于ALS组(P<0.01)。结论:SBMA的神经肌肉电生理改变具有特征性,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欧阳至吉陈晴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肌电图
位移电位技术在嵌压性神经病诊冶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探讨位移电位技术(Inching)在嵌压性神经病诊冶中的应用。方法对98例临床确诊的嵌压性神经病患者进行常规的神经电图检查并同时行位移电位检查,比较两者的诊断率。结果 98例患者共检测128条神经,行常规神经电图检查出现异常的患者51例(52%),异常神经76条(59.4%)。而行位移电位检查出现异常的患者89例(90.8%),异常神经114条(89.1%),诊断率显著提高(p<0.01)。114条神经中潜伏期节段性延长101条(78.9%),波幅节段性衰减63条(55.3%),波形明显变化37条(32.5%)。三者比较,潜伏期节段性延长敏感性最高,具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位移电位技术较常规神经电图检查更能显著提高嵌压性神经病的诊断率,并定位嵌压部位,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欧阳至吉陈晴曾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