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 作品数:27 被引量:119H指数:8
- 供职机构:孝感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HBV DNA的比较及其与ALT的关系
- 2009年
- 目的检测不同模式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HBV DNA以及ALT,比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的检出与HBV DNA及ALT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199例HBV患者血清HBV-LP,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HBV D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结果相同乙型肝炎模式患者血清HBV-LP与HBVDNA检出率无显著差异。HBeAg阳性患者血清中HBVLP与HBV 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92.45%vs42.04%,P<0.05;90.57%vs38.85%,P<0.05)。HBV-LP阳性患者的ALT明显高于HBV-LP阴性患者。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大蛋白与HBVDNA有较高的符合率,是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的可靠指标。而且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大蛋白阳性患者ALT较阴性患者高,表明HBV-LP同时也反映了乙型肝炎病情的活动情况.
- 牛文强陈杰
- 关键词:HBVDNA丙氨酸转氨酶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CD28、CD152水平变化分析
- 2014年
-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CD28、CD152水平变化,为慢性丙肝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用荧光抗体CD4-PECY5、CD8-PE标记过的患者CD4+淋巴细胞和CD8+淋巴细胞表面CD28、CD152表达水平,分析其治疗前后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CD4+CD28、CD8+CD2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D4+CD28、CD8+CD28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CD28、CD8+CD28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CD4+CD1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CD8+CD152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D4+CD152明显降低(P<0.05),CD8+CD152+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152+、CD8+CD152与对照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HCV-RNA阳性率为82.5%(33/40),治疗后为17.5%(7/40),治疗后HCV-RNA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外周血T细胞CD28、CD152水平变化能反映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复制情况及免疫系统状态。
- 陈杰武玲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外周血CD28CD152
- 脑卒中相关感染患者血清皮质醇及血浆IFN-γIL-4IL-10水平变化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脑卒中相关感染患者血清皮质醇、血浆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44例,根据患者入院后是否有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50例和非感染组94例。比较2组患者第1天和第7天的血清皮质醇、血浆IFN-γ、IL-4、IL-10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各指标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卒中相关感染和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入院第1天和入院第7天的血清皮质醇、血浆IL-4、血浆IL-10的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而IFN-7的检测结果则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入院第l大的血清皮质醇与IL-4、IL-10呈正相关(r=0.301,0.038,均P〈0.05),而和血浆IFN-γ呈负相关(r=-0.303,P〈0.05)。入院第7犬的血清皮质醇和血浆IFN-γ、IL-4、IL-10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入院第1天的皮质醇水平高是脑卒中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0.895,95%CI为0.821~1.002,P〈0.05)。结论血浆IFN-γ、IL-4、IL-10和血清皮质醇的浓度变化和脑卒中相关感染的发生相关,且血清皮质醇浓度高是脑卒中相关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陈杰胡小平
- 关键词:皮质醇IFN-ΓIL-4IL-10
- 抗核抗体核型分布及核型与特异性抗体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ANA核型分布及核型与特异性抗体相关性分析,为临床对ANA和ANA谱检测结果判读提供参考。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对449例ANA或ANA谱阳性的结果进行核型和特异性抗体分析。结果 ANA核型分布以核颗粒型为主,占78.2%;核型与特异性抗体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同一种自身抗体可出现不同的荧光核型。结论 ANA和ANA谱同时检测能提高AID的检出率,有助于准确的判断特异性抗体,对AID的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判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李正陈杰袁文娟周珣
- 关键词: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特异性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
- CRP、CER、AAT检测在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通过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铜蓝蛋白(CER)和α1抗胰蛋白酶(AAT)的变化,探讨血清CRP、CER和AAT检测在手足口病病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对178例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和40例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清标本进行血清CRP、CER和AAT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FMD重症组血清CRP、CER和AAT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和健康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普通组和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异常率比较中CRP最高,其次是AAT。结论:血清CRP、CER和AAT可用于EV71感染的炎症程度的监测指标,对EV71感染的重症病人的判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三种蛋白检测中CRP和AAT的检测阳性率略优于CER。
- 李正袁文娟刘自刚王少敏陈杰周珣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铜兰蛋白Α1抗胰蛋白酶
- 丙型肝炎相关自身抗体和血清AST/ALT比值对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探讨两者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在预测丙肝后肝硬化的一致性。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并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应用Kappa评价方法,对丙肝相关自身抗体和AST/ALT比值预测肝硬化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诊断一致性分析。结果:丙肝相关自身抗体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诊断丙肝后肝硬化的敏感性为59.3%、特异性为90.3%、准确性为78.3%;血清AST/ALT比值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具有极好一致性,其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为81.4%、特异性为93.5%、准确性为88.8%。结论:丙肝相关自身抗体和血清AST/ALT比值测定有助于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少敏陈杰陈早立胡小平
- 关键词:肝硬化自身抗体AST/ALT比值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身抗体及ALT的联合检测分析
- 王少敏邹永光陈杰刘自刚陈莉华李学军张泽波
-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医疗卫生主要内容和特点: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多认为与HCV直接损害和人体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机体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状态有赖于各种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之间的相互协作或制约,且80%的慢性HCV...
- 关键词:
- 关键词:丙型肝炎淋巴细胞
- 孝感市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学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了解孝感市健康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状况。方法:对孝感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2 005人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p抗体,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p感染率为50.67%,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孝感市健康体检人群中Hp的感染率较高,需加强Hp感染的防治工作。
- 李正袁文娟陈杰周珣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抗体
-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CAM-1与肝组织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评价sICAM-1在慢性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和肝活检病理改变等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血清sICAM-1水平在慢性丙肝中、重度组和肝硬化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血清sICAM-1的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慢性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免疫学指标之一。
- 王少敏陈杰谢圣高
- 关键词:丙型肝炎血清SICAM-1肝组织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诊断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诊断效果及意义,对临床糖尿病的检验及诊断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该科室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接受检验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经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正常,且均无任何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糖尿病家族史;250例初诊为2型糖尿病(T2DM)。应用放射配体检验方法检测患者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以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结果 LADA患者IA-2A阳性的滴度较高者,空腹C肽低、体质量轻、年龄小、胰岛素的使用率高、GAD-Ab常为阳性;C肽水平以及体质量较轻的患者IA-2A阳性率更高,且阳性检出率与患者年龄负相关,在高龄人群中阳性率更低;联合应用IA-2A及GAD-Ab检测时可使T2DM的检出率提高。结论IA-2A对LADA的诊断有着较好的辅助效果,应在临床检验科加以推广应用。
- 陈杰胡小平
- 关键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