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胰岛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5篇胰岛素
  • 3篇胰岛素抵抗
  • 3篇胰岛素分泌
  • 3篇妊娠
  • 2篇蛋白
  • 2篇血清
  • 2篇肾病
  • 2篇糖尿病肾病
  • 2篇通路
  • 2篇维生素
  • 2篇Β细胞
  • 1篇代谢
  • 1篇蛋白酪氨酸
  • 1篇蛋白酪氨酸激...
  • 1篇毒性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机构

  • 6篇上海市普陀区...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市第十人...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上海市内分泌...

作者

  • 11篇陈焕珍
  • 5篇李果
  • 4篇李凤英
  • 4篇王晓
  • 4篇刘赟
  • 3篇童平
  • 3篇龙红梅
  • 3篇吴铃
  • 3篇田冬梅
  • 3篇张翠平
  • 3篇罗敏
  • 2篇聂爱芳
  • 2篇张立娟
  • 2篇周丽斌
  • 2篇杨昕
  • 1篇王芳
  • 1篇王广宇
  • 1篇张宏利
  • 1篇李文毅
  • 1篇李鸿

传媒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内科学杂...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曲格列酮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研究曲格列酮对胰岛β细胞(MIN6细胞株)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10μmol/L曲格列酮短期抑制大鼠胰岛和MIN6细胞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P〈0.01),增加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磷酸化水平(均P〈0.01),而AMPK抑制剂复合物C可使其AMPK、ACC的磷酸化水平以及胰岛素分泌完全恢复.
吴铃王晓周丽斌李凤英陈焕珍张宏利刘赟张翠平龙红梅李文毅李果
关键词:曲格列酮
白藜芦醇对原代大鼠胰岛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分离SD大鼠胰岛接种于24孔板中,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白藜芦醇分别培养1 h或24 h,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孵育大鼠胰岛1 h可呈剂苗依赖地抑制大鼠高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1、10和100 μmol/L白藜芦醇可以分别使胰岛素的分泌降低10%、35%(P〈0.05)和80%(P〈0.01).显微离子成像技术爪10μmol/L的白藜芦醇可以使高糖引起的β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减少60%(P〈0.05).白藜芦醇可使软脂酸孵育24 h大鼠胰岛的胰岛素分泌恢复到对照组的75%(P〈0.01),提示白藜芦醇短期可通过调控细胞内的Ca^2+浓度,而抑制原代胰岛高精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长期可改善软脂酸引起的β细胞损伤.
龙红梅王晓李凤英聂爱芳刘赟吴铃周丽斌陈焕珍张翠平李果
关键词:白藜芦醇胰岛素分泌钙离子脂毒性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与能量代谢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评估老年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141例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测定血清25(OH)D,并比较缺乏组(<25nmol/L)和不足组(25~74nmol/L)BMI、WC、FPG、HbA1c、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血脂及C-RP。另将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分别以25(OH)D为因变量,与上述各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以25(OH)D缺乏为因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4%的老年T2DM患者存在25(OH)D水平下降。缺乏组BMI、HbA1c、HOMA-IR、C-RP高于不足组,HDL-C低于不足组(P<0.05)。肥胖组血清25(OH)D与FPG、HbA1c、HOMA-IR、C-RP呈负相关,与HOMA-β、HDL-C呈正相关;而非肥胖组25(OH)D仅与HbA1c、C-RP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P<0.05)。与25(OH)D缺乏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HbA1c和C-RP(P<0.05)。结论 25(OH)D水平下降在老年T2DM患者中十分普遍,25(OH)D下降与多种代谢异常关系密切,补充25(OH)D可能使患者获益。
王芳田冬梅童平张立娟杨昕傅文超谭娇容陈焕珍刘燕卿
关键词:糖尿病25羟维生素D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抵抗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与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9月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0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UAER<30 mg·g^(-1))和早期DN(EDN)组(UAER 30~300 mg·g^(-1)),每组6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成人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3组受试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和胱抑素C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SDM组和EDN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DN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SD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M组和EDN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DN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SDM组(P<0.05)。3组受试者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DM组和EDN组受试者叶酸缺乏症患病率分别为0.0%(0/60)、38.3%(23/60)和48.3%(29/60),SDM组和EDN组患者叶酸缺乏症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DN组与SDM组患者叶酸缺乏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DM组和EDN组受试者维生素B_(12)缺乏症患病率分别为0.0%(0/60)、6.7%(4/60)和8.3%(5/60),3组受试者维生素B_(12)缺乏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存在血清叶酸缺乏,叶酸可能与EDN有关,但未发现维生素B_(12)与EDN有相关性。
陈焕珍童平田冬梅
关键词:叶酸维生素B12胱抑素C糖尿病肾病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预警前列腺癌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新阈值的设定
2021年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中预警前列腺癌(PCa)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新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2151例初次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阳性为金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T2DM组和非T2DM组进行比较,其中合并PCa的患者分为PCa-T2DM组和PCa-非T2DM组。采用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的方法,得到T2DM人群中预警PCa的PSA新阈值(原阈值4.0 ng/ml),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采用概率函数拟合估算总体人群中PSA水平的分布情况,支持向量机计算新阈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检验其诊断效能。结果:2151例患者的PCa检出率为35.89%(772/2151)。将所有受试者分为T2DM组496例(23.06%)和非T2DM组1655例(76.94%)。T2DM组患者的PSA低于非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对T2DM人群筛查PCa的PSA新阈值为3.27 ng/ml。T2DM组以PSA=3.27 ng/ml作为诊断截点,ROC曲线下面积为0.83,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53%和41.36%。全部人群以PSA=4 ng/ml作为诊断截点,ROC曲线下面积为0.8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54%和46.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PSA水平降低,针对T2DM人群的PSA新阈值(3.27 ng/ml)具有较好的前列腺癌预警作用,有利于提高T2DM患者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陈铭陈羿刘嘉澍王严茹李楠张梦宇李菲王广宇陈焕珍杨昕张立娟苏斌朱冰李鸿曲伸
关键词:糖尿病前列腺肿瘤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B族维生素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表现之一,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DN的治疗主要集中于治疗高血糖和高血压。尽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够延缓DN的进展,但是还有很多患者发展为肾衰竭。补充B族维生素在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我们主要对B族维生素在糖尿病、DN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B族维生素补充治疗效果进行综述。
陈焕珍田冬梅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B族维生素
胰岛对妊娠的适应和催乳激素的作用
研究背景与目的:在1型糖尿病生产胰岛素的胰腺β细胞被自身免疫攻击所破坏。而在导致2型糖尿病的肥胖,β细胞量(mass)在糖尿病前期首先增加,以代偿胰岛素抵抗,随后,β细胞量和功能逐渐丧失,这预示着高血糖的发生。由于β细胞...
陈焕珍
关键词:信号通路催乳激素胰岛素抵抗妊娠期
文献传递
青年人群高尿酸血症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青年人群高尿酸血症(HU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体检的3 638名青年。记录其年龄、性别,测量体重、身高、血压等,并测定常规生化指标及空腹胰岛素(Fins)、尿微量白蛋白(MAU)。根据是否患HUA分为正常尿酸(NUA)组(3 071例)和HUA组(567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分析血尿酸(SUA)水平与性别、体重指数、甘油三酯(TG)、Fins、血肌酐(S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AU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A-IR)的关系。结果:男性与女性HUA患病率分别为19.15%(350/1 828)、11.99%(217/1 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HUA组hs-CRP、体重指数、HOMA-IR均高于NUA组(均P<0.01)。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者HUA患病率分别为0.0%、13.5%、22.8%、2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校正性别、体重指数、TG、HDL-C后,SUA仍与hs-CRP、Fins、HOMA-IR、Scr、MAU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与体重指数、HOMA-IR、hs-CRP水平呈独立正相关关系(均P<0.01)。结论:青年HUA通常有较高的体重指数,可能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和慢性炎症状态。
陈焕珍童平李果
关键词:青年高尿酸血症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
妊娠中晚期SD大鼠胰岛功能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妊娠中晚期SD大鼠的葡萄糖耐受能力及胰岛素分泌状况。方法选择妊娠15 d的SD大鼠作为实验组(n=6),以同批次未妊娠雌性SD大鼠作为对照组(n=6)。两组大鼠分别行腹腔内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原位胶原酶灌注法分离SD大鼠胰岛,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胰岛形态;放射免疫学法测定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IPGTT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葡萄糖负荷后30、60、90和120 min时点的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胰岛体积明显增大,胰岛细胞致密度增加。含16.7 mmol/L葡萄糖的KRB缓冲液刺激1 h时,实验组大鼠胰岛素分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SD大鼠的葡萄糖耐受能力及经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均明显增强。
陈焕珍王晓李凤英刘赟龙红梅吴铃张翠平李果罗敏
关键词:妊娠
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分子与β细胞增殖和糖尿病
2009年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基本上集中于胰岛素替代治疗和提高β细胞功能。然而,β细胞增殖的减少在糖尿病的进程中没有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增加患者的β细胞群能够潜在地改善或者治愈糖尿病。与人体所有其它细胞一样,β细胞受细胞周期进程的调控和平衡。然而,细胞周期结构的主要组分对β细胞的细胞周期调控还知之甚少。
陈焕珍罗敏
关键词:增殖细胞周期糖尿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