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华
-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桂林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低钠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
- 目的 探讨低钠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规律血液透析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63 例,根据24 小时动态血压结果,分为勺型血压组和非勺型血压组,其中勺型血压组18 例,...
- 张继波熊有明唐镜赵丽娟陈燕华
- 怡肾抗凝散穴位贴敷治疗肾病综合征60例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怡肾抗凝散穴位贴敷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联合激素口服及环磷酰胺(CTX)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怡肾抗凝散穴位贴敷双侧肾俞、膀胱俞及膏肓俞。2组总疗程均为半年,治疗期间均未采用其他针对本病的治疗措施。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半年时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8.46%,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lb、TC、TG、Plt及Fib治疗前后组内比较,2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Alb、TC、TG、Plt及Fib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比较,TC、TG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Plt、Fib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比较,Alb、TC、TG、Plt及Fib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怡肾抗凝散穴位贴敷能够改善患者的高凝倾向。
- 张继波覃娜莎熊有明邓晓蔚蒋背乐丁世永陈燕华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穴位贴敷
- 六味地黄汤对UUO大鼠肾组织Fas和FasL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对UUO大鼠肾组织Fas、FasL(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六味地黄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和六味地黄组进行左侧输尿管结扎;假手术组只分离左侧输尿管,不结扎。六味地黄组给予等效的六味地黄超微饮片灌胃,依那普利组每天给予等剂量的依那普利灌胃,模型组、假手术组以等体积的0.9%生理盐水灌胃,于术后7d,14d,21d每组大鼠中随机取6只处死。HE和Masson染色方法观察左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学检测大鼠肾组织中Fas和FasL的表达。结果:同模型组相比,术后7d,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Fas、FasL表达下调,术后14d,21d更加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味地黄组同依那普利组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能够减轻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其疗效可能是通过降低肾组织Fas、FasL的表达。
- 张继波彭亚军何泽云李扬李松庭崔晓艳刘芳杰陈燕华
- 关键词:六味地黄汤UUOFASFASL
- 尿毒症不同原发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尿毒症不同原发病因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方法选取行规律血液透析的尿毒症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63例,其中原发病因为高血压病14例,糖尿病2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2例(因例数太少,未进入统计分析),多囊肾5例,慢性肾炎综合征12例,小管间质性肾炎6例(包括肾小管酸中毒)。治疗前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和颈动脉最大斑块大小。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每周3次常规血液透析,每次时间为4h,每月血液透析滤过2次。观察周期为3个月。比较不同原发病患者治疗后血压控制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前,原发病为高血压病、糖尿病及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CIMT均高于正常值(CIMT正常值<0.8mm),且伴斑块形成,原发病为糖尿病患者的CIMT、颈动脉最大斑块值明显高于原发病为高血压病和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均P<0.05)。治疗后,原发病为慢性肾炎综合征、多囊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原发病为高血压病与糖尿病患者(均P<0.05);不同原发病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原发病为多囊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患者降压效果优于原发病为高血压病、糖尿病和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P<0.05)。结论原发病为糖尿病的尿毒症患者合并高血压其控制率远远低于非糖尿病患者,可能与患者全身高度动脉硬化有关。
- 张继波熊有明龚丽萍林初媛陈燕华覃娜莎
- 关键词: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原发病糖尿病
- 低钠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低钠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规律血液透析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63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结果,分为勺型血压组18例和非勺型45例,两组均给予每周3次常规血液透析,透析液电导度为135 mmol/L,血液流量为230-250 m L/min,每次时间为4 h,每月血液透析滤过2次。观察周期为3个月。结果 (1)昼夜节律比较,治疗前,非勺型血压比例明显高于勺型血压,治疗后,勺型血压比例明显高于非勺型血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压控制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主要化验指标比较,治疗前,非勺型血压组各指标明显高于勺型血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服药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联合用药的比例明显减少,两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勺型血压组服药联合应用方面明显优于非勺型血压组,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勺型血压组疗效明显优于非勺型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钠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能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可能机制是通过改善血浆内皮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完成的。
- 张继波熊有明覃娜莎唐镜赵丽娟陈燕华
- 关键词:血液透析滤过顽固性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
- 血液透析滤过对急性肾衰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 lfailure,ARF)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临床符合ARF诊断标准的患者,收集其病史、治疗经过及治疗过程中所检测的hs-CRP数值;同时取健康的52例患者,检测其hs-CRP数值作为对照。所有入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hration,HDF)治疗。结果①老年组治愈3例,好转6例,未愈17例,死亡25例。非老年组治愈8例,好转11例,未愈21例,死亡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s-CRP检测值比较,正常健康人群组hs-CRP平均值为(5.1±2.76)mg/L,治疗前老年组、非老年组与正常健康人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男)、年龄(老年)、高水平hs-CRP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一周内HDF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高水平hs-CRP检测值为影响ARF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有效降低hs-CRP检测值,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能增加ARF患者治愈率。
- 张继波覃娜莎熊有明邓晓蔚蒋背乐丁世永陈燕华
- 关键词:血液透析滤过预后超敏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