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简
- 作品数:42 被引量:22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广东省中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脑电图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预后的评估
- 2015年
- 目的分析脑电图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在其出生24 h内行床旁持续脑电图监测,监测时间不少于3 h,第1次监测结果异常者,第2、3个24 h每天监测1次,所有观察对象住院期间每周监测1次至出院,判断床旁持续脑功能监测对早产儿脑损害的早期诊断作用,及对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 21例PVEⅠ度中,脑电图异常轻度14例,中度7例;41例PVEⅡ度中,脑电图异常轻度10例,中度28例,重度3例;38例PVEⅢ度中,脑电图异常中度5例,重度33例,PVEⅠ度、PVEⅡ度、PVEⅢ在脑电图改变上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一过性病变中,脑电图异常轻度23例,中度35例;42例持续性病变中,轻度1例,中度5例,重度36例,脑白质损伤一过性与持续性病变在脑电图改变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陈简郑铠军林蔷
- 关键词:脑电图早产儿脑白质损伤
- 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疗效分析被引量:2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患儿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8%;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心音有力、面色红润、心率≥100次/min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4 s患者比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2组治疗后在CK、LDH、CK-MB、α-HBDH、AST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临床效果满意。
- 陈国春陈简卢贤秀
- 关键词:二磷酸果糖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
- 脐血促红细胞生成素、内皮素与围生儿缺氧的关系
- 2004年
- 目的探讨脐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内皮素(ET-1)与围生期胎儿、新生儿缺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新出生54例高危儿脐血EPO与ET-1水平,并与正常顺产健康非高危儿进行比较。结果脐血EPO水平羊水Ⅲ度浑浊组及先兆子痫/子痫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t1=4.842 P1<0.01;t2=3.680 P2<0.01)。新生儿窒息组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9.189 P<0.01)。先兆子痫或子痫组脐动脉血的pH与正常顺产组脐动脉血比较差异显著(t=-9.107 P<0.01)。先兆子痫或子痫组EPO水平与pH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984 P<0.001)。新生儿窒息组脐血ET-1水平与5 mim Apgar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946,P<0.001)。结论脐血EPO在提示围生儿亚急性、慢性缺氧。
- 逯军杨志钊陈简黄达福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内皮素胎儿围生期缺氧
- 阿洛欣对新生儿感染的疗效观察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阿洛欣对新生儿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 14 0例新生儿感染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72例 ,应用阿洛欣治疗 ,对照组 6 8例 ,应用青霉素G钠 (PG)治疗 ,将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①治疗组有效率 90 .2 % ,细菌清除率 91.4 % ,对照组有效率 6 4.3% ,细菌清除率6 5 .1% ,两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 ;②治疗组对表葡菌清除率为 80 .7% ,对革兰氏阴性杆菌(G- )清除率 86 .7% ,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 ;③治疗组对金葡菌的清除率为 5 0 % ,对照组为 4 0 % ,两组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④阿洛欣与PG对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有效率分别为84 .1%、5 8.2 % ,差别非常显著 (P <0 .0 1)。对新生儿肺炎的有效率分别为 88.7% ,6 5 .1% ,差别非常显著。两组均未见肝肾功能损害 ,治疗组及对照组出现皮疹分别为 3例、5例。结论 :阿洛欣对新生儿感染的疗效明显优于青霉素G钠 ,且对新生儿感染的用药十分安全。
- 杨秀芳郑铠军夏荣华陈简黄惠娟
-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治疗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疗效观察肝肾功能损害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外周血炎症介质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新生儿期极为危重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现在某些NRDS患儿呼吸机治疗时,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本研究旨在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或传统通气策略(大潮气量通气)治疗NRDS的并发症,及其对外周血炎症介质的影响。
- 杨秀芳郑铠军夏荣华陈敬国陈简黄惠娟
-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炎症介质外周血发生率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 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皮质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脑损伤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脑皮质NO含量,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大鼠HIBD的干预治疗作用以及有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HIBD动物模型后分NO含量测定组,fasL免疫组化测定组。每组又分为神经生长因子干预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假手术组,根据检测需要,在缺氧缺血后24h、3d、7d作脑皮质匀浆NO含量测定,fasL蛋白免疫组化SP法测定。结果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NGF干预组脑皮质匀浆NO含量(pmol/L)测定依次为24h(4128±356)、(15963±432)、(12315±429);3d(4201±362)、(30122±459)、(5305±426);7d(4082±342)、(5126±428)、(4636±349)。FASL蛋白表达阳性率24h(805±358)、(1222±611)、(2108±512);3d(821±311)、(877±590)、(1350±422);7d(801±280)、(833±289)、(827±284)。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结扎侧脑皮质NO含量增高,fasL蛋白的表达增高,神经生长因子能减少NO的产生量,抑制fasL蛋白的表达,对缺氧缺血脑皮质有保护作用。
- 夏荣华陈敬国郑铠军陈简杨秀芳方慧云黄莉
- 关键词:脑皮质神经生长因子新生大鼠FASL蛋白
- 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在PICU中的镇静作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芬太尼在PICU中的镇静效果。方法PICU患儿38例,用芬太尼1~4μg/(kg·h)持续静脉泵入,定期评价镇静程度,并根据需要调整用量,用药期间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等。结果38例危重患儿中,36例于用药2h内达到理想的镇静程度,有效率为94.7%;用药后患儿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及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均明显改善;仅有5例患儿出现一过性轻微副作用,均于减量或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芬太尼的镇静、镇痛作用可减轻危重患儿的应激反应,利于安全有效地实施各种操作、治疗,且不良反应轻微.有利于提高危重患儿的抢救存活率。
- 陈简郑铠军叶春华陈国春杨秀芳陈敬国
- 关键词:芬太尼PICU
- 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的过敏性紫癜8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误诊为消化道疾病的原因及确诊方法,提高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结果86例误诊病例中,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占68.6%,肠梗阻和肠道蛔虫症各占9.3%,急性阑尾炎4.65%,坏死性肠炎和肠套叠各占3.49%,克隆病占1.16%。结论提高对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过敏性紫癜的认识,可降低其误诊率。
- 陈简刘盈郑铠军夏荣华杨秀芳叶春华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误诊消化系统疾病
- 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危重症新生儿遗传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在危重新生儿遗传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的66例疑似遗传病或诊断不明的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静脉血行WES检测,完成遗传病因诊断。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寻找相关的致病基因变异。结果66例疑似遗传病或诊断不明的危重新生儿中,男34例,女32例,其中通过WES检测出有基因变异14例(21%);1例患儿经WES检测未见有基因变异,但因临床表现高度怀疑为色素失禁症,联合多重连接酶探针依赖扩增技术,检测到IKBKG基因4~10号外显子的杂合缺失变异。15例检测出基因变异的患儿中,致病性基因变异10例(67%);可疑致病性基因变异1例(7%);基因变异意义未明4例(27%)。15例患儿中有13例行染色体检查,只有1例染色体异常。结论染色体检查不能作为遗传病的确诊手段,WES检测技术是寻找疑似或诊断不明的危重新生儿遗传病的重要工具,然而WES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联合其他测序方法进行检测。
- 陈玉兰陈玉兰张又祥杨秀芳陈简黄慕华阮静维林蔷
- 关键词:遗传病染色体新生儿
- 脾氨肽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其对血清CD4^+、CD8^+、IgE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8年
- 目的:研究脾氨肽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02例,其中轻度哮喘25例,中度哮喘52例,重度哮喘25例,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口服脾氨肽2 mg/d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变化情况、血清免疫细胞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8.43%,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FVC、FEV1、FEV1/FVC、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氨肽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状态,提高患儿免疫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蔡仪术陈简陈国春
- 关键词:脾氨肽布地奈德支气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