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嗣
- 作品数:84 被引量:38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先天性梨状窝瘘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被引量:28
- 2020年
- 先天性梨状窝瘘(congenital pyriform sinus fistula,CPSF)是先天性鳃源性畸形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颈深部感染,好发于左侧颈部,儿童期发病占所有发病的80%左右。其报道发病率仅为2%~8%[1]。随着对疾病的认知及影像学检查的发展,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3],临床上误诊误治的比例高,致使患儿经受长期反复发作的颈部感染和频繁的切开引流。因此制定本临床实践指南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 中国妇幼保健学会微创分会儿童耳鼻咽喉学组李晓艳刘大波陈良嗣姚红兵沈禧王智楠沈翎黄琦付勇僧东杰高兴强宋伟田秀芬樊孟耘
- 关键词:儿童
- 开放性手术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的方法和经验
- 目的:评价先天性梨状窝瘘的开放性手术方法,并总结手术经验,改进手术程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8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并行开放手术治疗的100例先天性梨状窝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瘘管顺行解剖法和传统手术方法....
- 宫喜翔陈良嗣
- CyclinA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 研究现状和目的:该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检测CyclinA在喉鳞癌癌旁正常组织、喉粘膜不典型增生和喉鳞癌中的表达,分析CyclinA与喉鳞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探讨CyclinA在喉鳞癌发...
- 陈良嗣
- 关键词:喉肿瘤鳞状细胞癌CYCLINA
- 文献传递
- 双侧先天性第二鳃裂畸形四例被引量:8
- 2016年
- 先天性第二鳃裂畸形(congenital second branchial cleft deformity,CSBCD),为胚胎时第二鳃囊、鳃弓或鳃裂发育异常所致,常在出生后或合并感染时被发现。双侧CSBCD极为罕见。
- 黄舒玲陈良嗣张贝梁璐吴佩娜罗小宁卢仲明张思毅
- 关键词:鳃裂畸形先天性发育异常
- 先天性梨状窝瘘继发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 目的:研究先天性梨状窝瘘(congenital pyriform sinus fistula,CPSF)继发颈深部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群及敏感药物,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月~2016年6月,取71例C...
- 梁璐陈良嗣陈柳勤张贝黄舒玲宫喜翔张思毅谢景华
- 先天性梨状窝瘘的需氧细菌谱研究
- 目的 了解先天性梨状窝瘘(congenital pyriform sinus fistula,CPSF)的常见致病需氧菌群及敏感药物.方法 2007年1月~2015年12月,对广东省人民医院60例窦道型CPSF患者于颈部...
- 梁璐陈良嗣陈柳勤张贝黄舒玲谢景华谢希翔张思毅
- 关键词:需氧菌细菌谱敏感药物
- 呼吸道淀粉样变性7例诊治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发生于呼吸道的淀粉样变性的诊断、临床分型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6年61例淀粉样变性病人,其中发生于呼吸道的淀粉样变性有7例,分别发生于气管、声带、室带、舌,其中1例气管内支架植入,5例于支撑喉镜下显微镜下切除,3例使用CO2激光,1例行活检术。结果:7例病人均做了随访,随访时间0.5~5.5年不等,5例完整切除病人无复发,无继发全身淀粉样变;1例未做切除,仅行支架植入者,呼吸困难缓解;1例因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而行化疗者,无复发。结论:淀粉样变性以全身性多见,局限性的淀粉样变性好发于呼吸道,病理可确诊。治疗应根据病变的范围和部位,以手术为主,预后好。其中以支撑喉镜下显微镜下CO2激光切除病变效果最好,可达到微创、复发率小的目的。
- 罗小宁陈少华吴佩娜陈良嗣宋新汉
- 关键词:淀粉样变性呼吸道疾病CO2激光
- 改良Killian法电子喉镜检查在先天性梨状窝瘘诊断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改良Killian(modified Killian,MK)法电子喉镜检查(简称MK检查)诊断先天性梨状窝瘘的可行性、利弊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比较MK检查(改良Killian体位+转头+捏鼻鼓气动作)与传统...
- 黄舒玲陈良嗣张贝梁璐宫喜翔周正根张水兴罗小宁卢仲明张思毅
- 关键词:先天畸形
- 先天性第四鳃裂畸形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9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先天性第四鳃裂畸形(congenital fourth branchial anomaly,CFBA)的解剖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外科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CFBA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7~300个月(中位年龄114个月);男4例,女4例;初治3例,复发5例;病变均位于左颈,其中囊肿型1例,窦道型3例(均为内瘘口),瘘管型4例;3例表现为急性甲状腺炎,4例表现为颈深部脓肿,1例表现为颈部肿块.结果 术前检查包括食管吞钡8例次、直接喉镜4例次、CT 5例次、MRI 5例次.急性期患者采取充分引流、控制感染;静止期患者行病灶完整切除+喉返神经解剖+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对复发病例采用择区性颈清扫术根除瘢痕、炎性肉芽和病变组织.术后1例患者切口局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声带麻痹,1个月后完全恢复.患者随访13~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CFBA走行与喉返神经和甲状腺关系密切.食管吞钡、直接喉镜检查最具诊断价值,CT和MRI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原则为感染静止期行喉返神经解剖和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必要时切除部分甲状软骨翼板以减少并发症和预防复发,复发病例可采用择区性颈清扫术治疗.
- 陈良嗣张思毅罗小宁宋新汉詹建东陈少华卢仲明
- 关键词:鳃原瘤
- 鼻腔鼻窦肌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及诊治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鼻腔鼻窦肌上皮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期收治的两例鼻腔鼻窦肌上皮癌临床资料 ,并复习文献。结果 1例为女性 ,4 7岁 ;1例为男性 ,5 4岁。临床表现为鼻塞、鼻腔暗红色肿物。鼻窦CT示鼻腔占位性病变。术前病理及免疫组化 (S - 10 0蛋白、平滑肌动蛋白、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等呈阳性染色 )确诊“肌上皮癌”。两例均行鼻侧切开鼻腔肿瘤切除术 ,例 1术后 5月出现颈淋巴结转移 ,术后 11月死于全身骨及肝转移。例 2术后 8月死于肺转移。结论 鼻腔鼻窦肌上皮癌极为罕见 ,迄今为止 ,仅 8例报道。综合文献 ,该瘤具有生长迅速、广泛侵犯周围组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血行转移率高、治疗后易复发、预后差等特点。诊断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 ,对于cN0的患者 。
- 陈良嗣蒙翠原张思毅陈少华庄恒国宋新汉张洪彬
- 关键词:肿瘤生物学免疫组织化学肿瘤转移病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