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辉

作品数:21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毒性
  • 4篇缺血
  • 4篇小鼠
  • 4篇脑炎
  • 4篇病毒
  • 4篇病毒性
  • 4篇病毒性脑炎
  • 3篇动脉
  • 3篇血性
  • 3篇预后
  • 3篇溶栓
  • 3篇神经元
  • 3篇卒中
  • 3篇膜下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动脉瘤
  • 2篇硬膜
  • 2篇硬膜下

机构

  • 18篇西安市中心医...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市第四医...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西安医学院附...

作者

  • 21篇雷辉
  • 13篇田晔
  • 10篇狄政莉
  • 8篇王新来
  • 8篇刘志勤
  • 6篇顾乃兵
  • 5篇梁画荻
  • 5篇饶春光
  • 5篇张格娟
  • 3篇李安泰
  • 2篇张卫萍
  • 2篇张琳
  • 2篇贾晓涛
  • 2篇杜晶晶
  • 1篇陈惠玲
  • 1篇屈秋民
  • 1篇叶瑞东
  • 1篇宋春霞
  • 1篇韦君丽
  • 1篇杜芳

传媒

  • 8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白求恩军医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9篇2015
  • 1篇2011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4
  • 2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雷辉刘志勤蒋毅常明则杜晶晶王新来
关键词:腰大池引流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
文献传递
缺氧/复氧损伤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不同时间的表达,以探讨PPARγ在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新生1d的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技术,给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缺氧、缺糖15min后再恢复氧和葡萄糖供应,建立体外神经元类缺血再灌注模型,JEM-200EX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缺氧/复氧后不同时间神经元结构变化,采用RT-PCR检测PPARγmRNA表达,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PPARγ蛋白表达。结果:神经元缺氧/复氧处理后不同时间,神经元正常结构出现损害。复氧0h,PPARγ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复氧6h,PPARγ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出现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降低,到48h达到最低,不同时间点之间及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PARγ参与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有望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干预靶点。
狄政莉田晔马红兵杜芳雷辉张格娟梁画荻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年龄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93例PD患者接受了调查。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估患者各项运动功能障碍如震颤、肌强直、动作缓慢、面部表情、语言表达和中轴(步态和姿势)损伤。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受教育情况、治疗情况与UPD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UPDRS评分与认知水平和年龄显著相关;震颤与病程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是影响UPDRS评分及中轴损伤的主要因素。结论:PD患者中轴损伤症状可能源于正常衰老和疾病本身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治疗中应重视老年患者的中轴运动损伤症状。
叶瑞东雷辉屈秋民王新来李会琪宋春霞林海刘健赵钢
关键词:帕金森病年龄因素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解剖学、影像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对1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表现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影像学上以中脑、丘脑病变为主要特点,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为主。结论 本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死,临床少见,如有疑似,应尽早行头颅MRI检查。
田晔雷辉饶春光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脑梗死CTMRI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响预后因素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的预后,并探讨与不良结局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登记研究的方法,对纳入的52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进行连续性随访。研究的初级终点指标是治疗后3月时的死亡/残疾(改良Rakin评分>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与预后独立相关的因素。结果:对52例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给予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后3月时良好结局患者25例(48.1%),死亡/残疾27例(51.9%),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OR=0.56,95%CI(0.33,0.96)〕、有房颤病史〔OR=0.15,95%CI(0.03,0.87)〕、发病至溶栓给药时间>120min〔OR=7.59,95%CI(1.04,55.6)〕是静脉溶栓患者治疗后3月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溶栓前NIHSS评分、房颤病史、发病至溶栓给药时间是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刘志勤任婧婧雷辉顾乃兵常明则王新来田晔
关键词:预后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为脑梗死32例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王新来饶春光雷辉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脑梗死老年人CT
超早期脑梗死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和对照组。rt-PA50mg,90min内静脉滴入;两组次日均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4100U),每12h腹部皮下注射1次,连续7d;对照组应用706代血浆500ml加活血化淤中药,1次/d,连用8d。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Barthel指数(BI)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死亡病例。结论:超早期脑梗死(发病3h内),静脉溶栓有效,且比较安全。
饶春光狄政莉田晔梁画荻张琳雷辉陈慧玲
双黄连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脑炎小鼠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小鼠脑组织中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病毒性脑炎小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双黄连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后5、10、20d,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PCR,观察小鼠脑组织中NF-κB蛋白与mRNA的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F-κB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0.2和1.5mg/kg双黄连注射液治疗组中NF-κB蛋白和基因表达降低(P<0.05),而5mg/kg双黄连注射液可显著的抑制NF-κB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双黄连注射液可以降低小鼠脑组织中NF-κB的表达水平,同时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田晔狄政莉雷辉张格娟梁画荻陈惠玲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双黄连NF-KB基因表达
双黄连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血清和脑脊液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为颅内感染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病毒性脑炎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阿昔洛韦治疗组和阿昔洛韦合双黄连注射液组,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干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白介素‐6(IL‐6)治疗前和治疗14d后的变化。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合阿昔洛韦治疗组14d后炎症因子TNF‐α和 IL‐6较单纯阿昔洛韦治疗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黄连注射液可以通过降低病毒性脑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起到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作用。
李安泰顾乃兵田晔狄政莉刘志勤雷辉韦君丽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炎症因子
脑血疏口服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本文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脑血疏口服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3-06—2014-09我院收治的70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收住院后接受抗凝和溶栓治疗。
雷辉刘志勤杜晶晶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疏口服液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