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凡平

作品数:83 被引量:226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心肌
  • 16篇动脉
  • 13篇起搏
  • 12篇综合征
  • 12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10篇心脏
  • 8篇蛋白
  • 8篇型心
  • 7篇心肌梗死
  • 7篇梗死
  • 7篇房颤
  • 6篇心病
  • 6篇心房
  • 6篇心律
  • 6篇心室
  • 6篇衰竭
  • 6篇急性心肌梗死
  • 5篇电图
  • 5篇心房颤动

机构

  • 83篇湖州市中心医...
  • 4篇浙江医院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83篇韦凡平
  • 36篇袁高辉
  • 23篇程震锋
  • 22篇张川
  • 13篇卢孔杰
  • 13篇周德震
  • 12篇陆玉良
  • 8篇程震峰
  • 8篇徐敏雯
  • 8篇钱国权
  • 6篇戴利成
  • 6篇李利芳
  • 6篇何建方
  • 5篇胡晖
  • 5篇沈法荣
  • 5篇裘云仙
  • 4篇俞子恒
  • 4篇俞海峰
  • 3篇邱升强
  • 3篇谢波

传媒

  • 14篇心脑血管病防...
  • 5篇浙江医学
  • 5篇心电与循环
  • 4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中华心律失常...
  • 3篇浙江临床医学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临床医学
  • 3篇黑龙江医学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浙江中医杂志
  • 2篇心电学杂志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心脏杂志
  • 2篇浙江实用医学
  • 2篇2016年浙...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0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9篇2008
  • 12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 9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2篇1999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sCD40L表达与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的关系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CS组48例、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SCHD)组38例和30例对照者血清中sCD40L和sICAM-1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sCD40L、sICAM-1水平明显高于SCHD组患者和对照者(均P<0.01),且血清sCD40L水平与sICAM-1显著相关(r=0.436,P<0.01)。结论血清sCD40L可能通过上调sICAM-1表达而参与ACS的发病过程,并可作为ACS临床预测炎症的指标之一。
裘云仙戴利成程震峰何建方韦凡平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CD40L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可溶性CD40配体酶联免疫吸附法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2004年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 138例CHD患者和 76例对照者血清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G和IgA。结果 CHD组和对照组CP的慢性感染率分别是6 1 6 %和 36 8% ,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去除CHD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后 ,仍保持相关性。急性感染率分别是12 3%和 11 8%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裘云仙韦凡平戴利成程震峰何建方
关键词:肺炎衣原体感染冠心病微量免疫荧光法
肾动脉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对228例患者共456条肾动脉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6%;诊断肾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99%;诊断肾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9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一种非常理想的方法。
徐敏雯韦凡平阳建军袁高辉
关键词:超声检查多普勒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MMP-9与CD62p、CD63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及其与血小板胞浆内α-颗粒上的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的相关性,探讨MMP-9在A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ACS患者50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外周血MMP-9,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CD62p和CD63。结果ACS组患者血浆MMP-9、CD62p、CD6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MMP-9与CD62p、CD63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02和r=0.427,P均<0.01)。结论MMP-9水平增高是ACS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在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卢孔杰韦凡平张宗新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小板活化
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hs-CRP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hs-CRP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的影响及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4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试验组,对动脉粥样硬化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4周,测定治疗前后hs-CRP及CD62p水平,并和正常组比较。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前血浆hs-CRP、CD62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浆hs-CRP、CD62p明显下降(P<0.05),同时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作用及减轻血小板的活化,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脂质在血管内膜沉积,使得炎性细胞释放炎性因子减少和内皮细胞的损伤减轻有关,同时显示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陆玉良韦凡平邱升强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HS-CRPCD62P
严重冠状动脉痉挛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2例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常规药物治疗后,心绞痛仍频发的2例严重冠状动脉痉挛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及中远期预后。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绞痛未再发作,分别随访半年及一年半,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结论对典型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除扩冠、解痉、抗凝、防栓、调脂治疗外,积极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望达到预防心肌梗死及猝死的作用。
卢孔杰韦凡平
关键词:内科学冠状动脉痉挛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伴肾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ARAS)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28例冠脉造影患者同时行选择性双肾动脉造影检查,对临床资料和ARAS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28例患者中,ARAS患病率为19.7%;经冠脉造影证实的152例冠心病患者中,ARAS患病率为27.6%;51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中,ARAS患病率为49.0%。45例ARAS患者中,左肾动脉狭窄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右肾动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颈动脉粥样斑块、冠心病是ARAS的预测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仅年龄、颈动脉粥样斑块、冠脉三支病变是ARA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年龄≥60岁及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冠脉造影后应常规行肾动脉造影,以便早期发现ARAS。
徐敏雯宋建平韦凡平袁高辉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冠状动脉造影
右心室选择部位起搏对左心室心肌重构的影响
2012年
经静脉心内膜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是传统起搏方式,近来有较多的研究显示,由于该起搏部位非生理性,长期可导致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为了更好地保护心功能,近年来研究采用间隔部、希氏束、右心室流出道等非心尖部位起搏,但对心功能影响的结果并不一致,而且大多只观察临床的改善情况,很少研究对预后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起搏对心肌重构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周德震韦凡平袁高辉程震峰张川
关键词: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左心室收缩起搏方式心肌重构非生理性起搏部位
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时心肌桥的检出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65例冠脉造影中检出的66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肌桥检出率为3·0%,分布在左前降支62例。孤立性心肌桥患者58例,其中24例无明显临床症状,34例表现为心绞痛等临床症状;根据冠脉管腔收缩期狭窄程度分成A、B、C3组,结果显示心肌桥下血管管腔狭窄程度与临床表现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提高心肌桥的检出率有助于减少误诊,正确治疗。
徐敏雯韦凡平钱菊英葛均波
关键词: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
心脏起搏器综合征患者心室失同步化和收缩功能的变化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心脏起搏器综合征(PMS)患者心室失同步化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14例心房颤动患者为对照组;因慢室率心房颤动安置心室按需型永久起搏器(VVI)的患者中,16例安置后出现 PMS 的患者为 PMS 组,18例未出现 PMS 的患者为无 PMS 组。用组织多普勒影像技术测定左、右心室侧壁和室间隔的收缩峰值速度、加速度和达峰时间。结果观察组左、右心室侧壁收缩期峰值速度、加速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左心室侧壁与室间隔的收缩达峰时间间隔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右心室侧壁与室间隔的收缩达峰时间间隔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PMS 组与无 PMS 组比较,左、右心室侧壁室间隔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加速度、左室侧壁与室间隔的收缩达峰时间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右室侧壁与室间隔的收缩达峰时间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室失同步化是 PMS 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和左室失同步化并不重要。
周德震韦凡平袁高辉程震锋
关键词:起搏器超声心动描记术心脏功能试验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