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华

作品数:8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熊猴
  • 4篇叶猴
  • 4篇活动节律
  • 4篇活动时间分配
  • 4篇黑叶猴
  • 2篇食性
  • 1篇动物
  • 1篇动物保护
  • 1篇野生动物
  • 1篇日活动节律
  • 1篇生态学习性
  • 1篇食物组成
  • 1篇栖息
  • 1篇栖息地
  • 1篇栖息地利用
  • 1篇习性
  • 1篇漫游
  • 1篇季节性
  • 1篇家域
  • 1篇和食

机构

  • 8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教育部

作者

  • 8篇韦华
  • 7篇黄乘明
  • 7篇周岐海
  • 6篇黄中豪
  • 3篇李友邦
  • 1篇陈婷
  • 1篇陈婷
  • 1篇韦显盛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Curren...
  • 1篇兽类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弄岗黑叶猴的日活动类型和活动时间分配被引量:26
2007年
2005年10月-2006年9月,用瞬时扫描法对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内的一群黑叶猴(Trachypithecusfran oisi)的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叶猴日活动中出现2个觅食高峰和1个休息高峰。觅食高峰分别出现在7:00-9:00和16:00-18:00;休息高峰出现在10:00-14:00。黑叶猴日活动节律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旱季上午的觅食高峰被推迟了1h,且觅食时间长于雨季;旱季下午的觅食活动提前1h结束。猴群在雨季较早进入休息高峰,而且中午休息时很少有移动或零星觅食。研究期间,猴群用于休息的时间平均占日活动时间分配的51.99%,移动占20.25%,觅食占18.61%,理毛占7.61%,玩耍占1.20%,其它行为(包括打斗、交配等)仅占0.14%。活动时间分配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主要表现为:与雨季相比,黑叶猴在旱季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觅食和移动,而相应地减少用于休息的时间。活动时间分配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个体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成年个体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和觅食,未成年个体则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移动和玩耍;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理毛。
黄中豪周岐海李友邦韦显盛韦华黄乘明
关键词:黑叶猴活动节律活动时间分配
弄岗熊猴(Macaca assamensis)的食性和食物选择
<正>食性研究是动物生态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动物的繁殖与生存.熊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食性研究在国内还未见报道,在国外也较少,对其食性进行研究有助于全面深入地了解熊猴的生态习性,为保护熊猴提供科学的依据....
韦华周岐海黄中豪李友邦黄乘明
文献传递
广西弄岗黑叶猴栖息地选择与利用被引量:7
2019年
2005 年 9 月至 2006 年 8 月对广西弄岗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一群黑叶猴进行行为观察,采用瞬时扫描法观察并收集猴群的栖息地利用数据,分析黑叶猴对喀斯特石山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规律。结果表明,黑叶猴对不同山体部位的利用有显著性差异(χ^2=43.063,df=4,P<0.001)。黑叶猴对崖壁的利用频率最高(占总记录的36.67%±9.44%),其次是山坡(32.30%±9.57%),对山脚(14.15%± 5.01%)、山顶(11.24%± 8.42%)和平地(5.63%± 2.92%)的利用较少。分析发现,黑叶猴对山体部位的利用没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山顶:Z=-0.160,P =0.837;崖壁:Z=-0.320,P=0.749;山坡:Z=-0.480,P =0.631;山脚:Z=-1.601,P=0.109;平地:Z=0,P=1)。黑叶猴将崖壁作为主要的休息场所,山坡和山脚为主要的移动和觅食场所。黑叶猴对栖息地的利用受食物可获得性的影响。当食物中花的可获得性降低时,猴群增加对山脚的利用;当嫩叶可获得性降低时,猴群增加在崖壁移动的频率;当果实的可获得性升高时,猴群增加在平地觅食的频率。食物组成与黑叶猴栖息地利用也有关系。总体来看,黑叶猴对山顶的利用频率与花的觅食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对山脚的利用频率与果实+种子的觅食比例呈显著正相关。猴群在山顶休息的频率随花和成熟叶的觅食比例的上升而上升;在山脚休息的频率随果实+种子的觅食比例的上升而上升。猴群在山坡觅食的频率随果实+种子的觅食比例的下降而上升;在山脚觅食的频率随嫩叶的觅食比例的下降而上升。另外,平均最低温度与猴群在平地觅食的频率呈负相关关系。分析表明食物的分布和数量对黑叶猴栖息地利用有重要影响,黑叶猴对栖息地的选择是在觅食利益与风险之间进行权衡的结果。
陈婷陈婷黄中豪黄乘明周岐海
关键词:黑叶猴栖息地利用
广西弄岗黑叶猴的家域和日漫游距离被引量:21
2011年
我们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群黑叶猴的家域和漫游行为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研究,以探讨该物种利用喀斯特石山的规律。结果表明,黑叶猴的家域总面积为28.75 hm2,平均月家域面积为8.35±4.24 hm2。猴群平均日漫游距离为661.77±130.20 m。黑叶猴对家域面积的利用表现出雨季明显小于旱季的季节性变化。在雨季,猴群的月平均家域面积为5.88±1.68 hm2;在旱季,猴群平均月家域面积为10.83±4.70 hm2。黑叶猴在雨季的平均日漫游距离为589.93±120.15 m;旱季的平均日漫游距离为733.61±102.34 m,也表现出雨季小、旱季大的趋势。分析显示,食物的可获得性是影响黑叶猴的家域和日漫游距离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果实和嫩叶是黑叶猴最喜爱的食物,雨季果实和嫩叶丰富,猴群采食足够的食物,其活动面积和漫游距离小,反之,就大,即猴群的家域面积和日活动距离与果实和嫩叶的可获得性呈负相关关系。由此推断,在喜食食物缺乏的季节,黑叶猴通过扩大家域范围和增加漫游距离来获取足够的食物,这与大多数灵长类动物应对环境食物季节性变化的对策相似,进一步说明,喀斯特石山环境并没有对黑叶猴的家域和日漫游产生特殊的影响。
黄中豪周岐海黄乘明蒙渊君韦华
关键词:黑叶猴家域
黑叶猴食物组成及其季节性变化被引量:24
2010年
对灵长类来说,喀斯特石山生境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生活环境。喀斯特森林具有生物量低,物种多样性高的特点,生活于其中的灵长类的食物资源受环境的影响强烈,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是生活在喀斯特石山的特有灵长类动物。在食物资源波动较大的石山生境中,黑叶猴如何在食物匮乏时期获得食物?是否采取了大多数灵长类的应对策略,还是采用适应喀斯特环境的特殊对策?为了回答这些问题,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一群黑叶猴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相关的食性数据。通过比较不同季节食物组成的差异来探讨黑叶猴如何应对喜食食物(嫩叶、果实)的季节性缺乏的问题。结果表明:黑叶猴共采食92种植物,其中乔木和灌木38种,藤本植物52种,草本植物1种,寄生植物1种。猴群平均每月采食食物22.8种(6-34种),月平均食物多样性指数为2.5(1.6-3)。在弄岗黑叶猴的食物组成中,树叶占总觅食记录的71%,其中嫩叶46.9%,成熟叶24.1%的;果实、花和种子分别占13.2%、6.3%和4.3%;其他食物类型占5.4%,分别包括茎1.8%,叶柄1.1%,未知部位2.5%。黑叶猴的食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在旱季,平均月食物种类和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9.3和2.8,明显高于雨季的16.2和2.1。在雨季,嫩叶在食物中的比例明显高于旱季(61.5%相对32.3%);在旱季,猴群对成熟叶的采食比例明显高于雨季(39.4%相对8.9%),且在该季节才利用种子作为食物,占食物组成的8.6%。黑叶猴的食物组成受食物可获得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嫩叶在食物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可获得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65,n=12,P=0.000)。另外,当成熟叶和果实的可利用性降低时,黑叶猴的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成熟叶:r=-0.602,n=12,P=0.039;果实:r=-0.716,n=12,P=0.009)。黑叶猴在嫩叶丰富的雨季,它们�
黄中豪黄乘明周岐海韦华蒙渊君
关键词:黑叶猴食物组成
弄岗熊猴(Macaca assamensis)的食性、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
熊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同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种。随着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野生动物面临着愈来愈严酷的生存危机,同理,...
韦华
关键词:野生动物动物保护
文献传递
弄岗熊猴(Macaca assamensis)的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
一步了解熊猴的野生生态习性及其栖息生境的适应性,从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野生熊猴群进行连续的跟踪观察,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有关食性、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通过分析食物组成与活动...
周岐海韦华黄乘明
关键词:生态学习性活动节律
弄岗熊猴的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被引量:20
2007年
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野生熊猴(Macaca assamensis)进行了连续跟踪观察,收集相关的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通过分析其与气候及食物组成的关系,从中探讨影响熊猴活动节律及活动时间分配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在熊猴的日活动节律中,觅食活动表现为逐渐增强的趋势,最高峰值出现在下午15:00,休息活动在中午出现一个小的高峰;其日活动节律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旱季大部分时间段的觅食强度均高于雨季,且早上7:00-10:00出现一段长时间的休息,而雨季里长时间的休息则发生在中午12:00-14:00;在活动时间分配上,熊猴平均花费39.6%时间用于休息,33.2%用于移动,18.3%用于摄食,5.1%用于理毛,2.4%用于玩耍,1.4%用于其他行为,其活动时间分配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与雨季相比,在旱季熊猴明显增加用于觅食的时间,而相应地减少用于休息的时间,活动时间分配的季节性变化明显与食物组成的变化有关;在不同年龄组个体间,青少年猴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玩耍,而用于休息和理毛的时间明显少于成年猴。
周岐海韦华黄中豪李友邦陆茂新黄乘明
关键词:熊猴活动时间分配日活动节律季节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