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文娟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神经元
  • 2篇神经病
  • 2篇神经病理
  • 2篇疼痛
  • 2篇自发放电
  • 2篇小鼠
  • 2篇脊髓背角
  • 2篇背根
  • 2篇背角
  • 2篇病理
  • 1篇学员
  • 1篇学员参与
  • 1篇医学本科
  • 1篇医学教育
  • 1篇医学生
  • 1篇诱致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素质
  • 1篇神经病理痛
  • 1篇神经病理性

机构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作者

  • 8篇韩文娟
  • 4篇罗层
  • 3篇徐晖
  • 3篇邢俊玲
  • 2篇王文挺
  • 2篇解柔刚
  • 2篇胡三觉
  • 1篇张宇飞
  • 1篇袁建林
  • 1篇白占涛
  • 1篇刘飞
  • 1篇张明
  • 1篇谭超
  • 1篇牛春晓
  • 1篇卢娜
  • 1篇王旭
  • 1篇林震

传媒

  • 5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吉林医学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神经病理痛状态下大鼠背根节神经元对痛信息传递的A-C交叉兴奋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利用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确定,来自于外周的触、压刺激可以被有自发放电活动的背根节神经元(DRG)所放大,并与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之间形成交叉兴奋,从而造成触诱发痛信号的传入。方法:在体单纤维细胞外记录及在体细胞内记录技术。结果: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损伤后,具有不同感受野性质的外周神经传入信号可以通过DRG胞体向中枢传递。在具有阈下膜电位振荡(SMPO)的DRG神经元,刺激坐骨神经后,外周传入信号可被放大。慢波振荡放电(SWO)是在损伤DRG神经元上观察到的一类较为特殊的阵发放电形式,细胞内记录显示,其发生基于周期存在的去极-复极化膜电位变化。在每一阵发时相内,放电频率有一低-高-低的规律变化。在SWO放电神经元,坐骨神经刺激施加于膜电位的去极化时相时,会诱发该放电的提前出现,且在A及C类神经元均可看到。在坐骨神经给予仅兴奋A类纤维的刺激,若该纤维上存在SWO放电的模式,则可在邻近的C类纤维记录到传入放电活动,即产生了神经节内A-C交叉兴奋现象。结论:外周传入信号在经过大鼠损伤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上传时,信号可被放大。且在A类神经元发生慢波振荡放电时,在神经节内产生A-C交叉兴奋现象。该交叉兴奋现象的出现,与阻断神经元钠通道的失活,增强持续性钠电流的开放密切相关。
牛春晓谭超韩文娟刘飞袁建林邢俊玲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触诱发痛自发放电
TRPC通道参与疼痛信号传递过程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家族是一类六7欠跨膜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主要包括TRPC、
张宇飞林震罗层韩文娟
关键词:疼痛
甲钴胺对大鼠受损背根节A-类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甲钴胺(methylcobalamin,Methyl B12)对损伤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A-类神经元的不同模式自发放电的作用。方法:在大鼠L5椎间孔植入不锈钢柱制备大鼠DRG慢性压迫模型(chronic com-pression of DRG,CCD)上,利用在体单纤维细胞外记录方法研究Methyl B12对受损DRG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1)CCD模型大鼠出现明显的双侧机械刺激引起缩足反应阈值降低(P<0.001);(2)Methyl B12(300μmol/L)对受损A-类DRG神经元自发放电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n=13,P<0.05);(3)Methyl B12(300μmol/L)对受损A-类DRG神经元非周期和周期放电模式自发放电均有抑制作用,且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Methyl B12(300μmol/L)对受损DRG A-类神经元产生的异位自发放电具有抑制作用,且对于非周期和周期放电模式的抑制作用没有差异。
张明韩文娟胡三觉徐晖
关键词:甲钴胺背根节自发放电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背角Ⅰ层神经元功能和结构可塑性增强协同诱致慢性炎性痛
2017年
目的:探讨外周炎症损伤后诱致脊髓背角Ⅰ层神经元功能可塑性和结构可塑性改变的情况。方法:采用脊髓薄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和Golgi染色方法。结果:小鼠一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可诱致显著的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CFA注射24 h后,对脊髓背角Ⅰ层神经元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发现刺激伤害性初级传入纤维诱致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PSCs)的幅值较对照组动物显著增加,平均增强幅度为85.7%。Golgi染色结果发现,在诱致功能可塑性增强的同时,CFA炎症后还可导致脊髓背角Ⅰ层神经元出现树突棘密度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增强186.7%。结论:CFA引发的外周炎症损伤可同时诱致脊髓背角Ⅰ层神经元呈现功能可塑性和结构可塑性增强,这些变化与疼痛的持续慢性化过程有关。
赵芝威王旭卢娜杜祎康褚文广白占涛韩文娟罗层
关键词:小鼠
八年制医学博士生培养过程优化措施初探被引量:8
2015年
完善临床八年制医学博士生教育制度需从培养过程的具体环节入手。将PBL和传统的LBL教学方法结合,采用双语授课及加强数字化教学等授课方式亟待完善。早期开展双导师制研究生培养,早安排多种形式医学实践活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等措施的实施,将积极促进医学精英教育目标的实现。
邢俊玲韩文娟王文挺胡三觉
关键词:医学教育授课模式人文素质
神经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医学生对神经科学研究的兴趣被引量:6
2013年
神经生物学,作为21世纪的明星学科,是生物学中的一门从分子、细胞到整体水平研究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的一个分支学科。目前神经生物学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和最为活跃的科学热点之一,并且与医学的基础和临床各类学科都有广泛交叉,是目前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也是综合性大学生物类本科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然而,面对医学生“重临床轻基础”的现状,医学院校的基础研究面临严重的生源紧缺,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特别是医学生对神经科学基础研究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医学院校从事医学基础研究的人员,笔者从以下几个教学方面来激发和提高医学生对于医学基础研究的兴趣。1学习神经生物学首先要了解神经生物学的发展史。
韩文娟徐晖
关键词:神经生物学教学
小鼠脊髓背角Ⅰ层-PAG投射神经元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小鼠脊髓背角Ⅰ层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aductal gray,PAG)投射神经元在双脉冲刺激下表现出来的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特点。方法:选取18~21 d C57/Bl6小鼠,脑立体定位注射2.5%Di I(100 nl)至PAG,2~3 d后制备400~650μm带背根的脊髓薄片,孵育1 h后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Di Ⅰ阳性标记的脊髓背角Ⅰ层向PAG投射(spino-PAG)神经元,在判断其为单突触传递后,给予时间间隔为110 ms的双脉冲刺激诱致刺激外周C纤维诱发的C-e EPSCs,观察其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特点。结果:(1)应用脑立体定位注射技术向PAG注射荧光素Di Ⅰ后可在脊髓背角Ⅰ层检测到逆行标记的神经元,提示该神经元为向PAG投射的神经元(spino-PAG投射神经元)。(2)在给予脊神经背根时间间隔为110 ms的双脉冲刺激后,脊髓背角Ⅰ层spino-PAG投射神经元发生不同程度和性质的短时程突触可塑性改变。其中,52.8%(28/53)的神经元表现为短时程的双脉冲易化(paired-pulse facilitation,PPF),其PPR的平均值为1.76±0.18;47.2%(25/53)的神经元表现为短时程的双脉冲抑制(paired-pulse depression,PPD),其PPR的平均值为0.61±0.05。结论:双脉冲刺激脊神经背根诱致C-e EPSCs可使脊髓背角I层spino-PAG神经元呈现短时程易化和短时程抑制的突触可塑性特征,提示这种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可能在痛信息的传递和敏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韩文娟赵芝威杜祎康肖梅梅解柔刚罗层
关键词:脊髓背角投射神经元小鼠
医学本科学员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的实践与探索被引量:5
2016年
开展课外科研活动是提高医学本科学员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总结指导组织学员课外科研活动中的切身体会,从导师学员双向选择、科学选题团队合作、导师指导与监督以及激励制度等方面总结经验,针对课外科研活动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思考。
韩文娟罗层王文挺徐晖邢俊玲解柔刚
关键词:本科学员课外科研活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