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红
- 作品数:16 被引量:469H指数:7
- 供职机构:龙口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子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98
- 2006年
-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底追肥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和子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提高了小麦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子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增加追肥氮的比例,提高了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增加了植株地上部器官(子粒+营养器官)中追肥氮、土壤氮的积累量,提高了营养器官中氮素的转运量和开花后氮素的同化量,增加了子粒蛋白质含量。相同的氮素底追肥比例条件下,将240 kg/hm2施氮量降至168 kg/hm2的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提高,子粒中土壤氮的积累量增加,植株地上部器官中土壤氮的积累量亦增加,开花后氮素同化量提高,子粒蛋白质含量增加。各施氮处理间子粒产量无显著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68 kg/hm2且全部于拔节期追施是兼顾产量、品质和效益的优化处理。
- 马兴华于振文梁晓芳颜红史桂萍
- 关键词:施氮量子粒产量子粒蛋白质含量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籽粒糖类积累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试验设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的长期定位大田中,在常规耕作、旋耕、耙耕和免耕4种耕作方式下分别设置秸秆还田与不还田两种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与否对小麦、玉米收获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及淀粉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期籽粒中淀粉的合成与蔗糖的积累量、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明显的关系,在淀粉积累量较低的耕作方式下,蔗糖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却没有相应的降低,说明籽粒的贮存容量和物质转化能力成为影响淀粉积累的主要因素。旋耕和免耕的籽粒贮存容量和物质转化能力明显高于耙耕与常规耕作,从而使千粒重明显增加,加之耕作对穗数的影响,最终表现为旋耕与免耕的产量较高。秸秆还田有利于小麦产量的增加,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大。因此,少免耕配合秸秆还田有利于籽粒的充实,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 赵华桐周舫颜红栾培军张建朋冯宇鹏陈国庆宁堂原
- 关键词:耕作秸秆还田玉米糖类
- 玉米—大豆不同田间配置和耕作模式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为探明玉米大豆不同间作配置和耕作模式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优化黄渤海地区适宜推广的玉米大豆耕作间作模式,本试验设置了常规耕作(灭茬)下玉米净作(Sm)、大豆净作(Ss)、玉米大豆间作2行∶2行(常M2∶S2)、间作2行∶4行(常M2∶S4)、间作4行∶4行(常M4∶S4)及免耕玉米大豆间作4行∶4行(免M4∶S4)6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玉米大豆2行∶4行间作表现为最显著优势;免耕玉米大豆4行∶4行产量与常规耕作4行∶4行基本持平,成本略低,净收益增高。综合分析认为,玉米大豆2行∶4行间作产量最优,经济效益更优,在黄渤海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推广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颜红张静丁秀蕾张建朋栾培军
- 关键词:玉米大豆间作土地当量比
-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磷量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44
- 2006年
- 在0~2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为15.94mg/kg(M-P)和30.44mg/kg(H-P)的地力条件下.研究了施磷量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提高了M-P地的籽粒产量,但对H-P地产量无显著影响。磷肥农学利用率不同处理之间比较,两块地均表现为P2O5 75kg/hm^2处理最高,且M-P地优于H-P地。施磷提高了M-P地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和评价值;P2O5 75kg/hm^2处理的籽粒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均最优。P2O5为45kg/hm^2和75kg/hm^2的处理对H—P地小麦品质无显著影响,施磷量超过75kg/hm^2的处理,小麦籽粒加工品质变劣。
- 孙慧敏于振文颜红史桂萍
- 关键词:施磷量磷肥利用率
- 龙口市小麦品种展示试验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为了进一步比较评价各品种的综合性能,山东省龙口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用济麦22、青农2号等7个小麦品种与山东省龙口市小麦主栽品种烟农15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产量在前三位的品种依次为青农2号、烟2415、济麦22,青农2号不仅比对照"烟农15"显著增产,而且抗倒伏性强,应是龙口市产量低而不稳的当家品种"烟农15"的理想替代品种。如果烟农15全部更换成青农2号,山东省农口市可望年增产小麦4 280t。
- 张建朋颜红栾培军
- 施磷量对小麦品质和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66
- 2006年
- 在0~2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16.5mg/kg的大田条件下选取0、75、105kg/hm^2三个不同磷素水平进行了施磷量试验,以研究施磷对小麦品质和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75kgP2O5/hm^2施磷处理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延长了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提高了评价值,改善了加工品质;但在施磷量增加到105kg/hm^2时,小麦籽粒加工品质下降。施磷促进了各生育时期植株对氮素的积累,减少了0~1m土层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且硝态氮的积累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本试验地力条件下,施磷亦显著提高了籽粒产量,但75和105kgP2O5/hm^2两施磷处理间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降低。
- 孙慧敏于振文颜红史桂萍
- 关键词:小麦施磷量氮素利用
- 不同夏玉米新品种生育时期、抗逆性及产量展示筛选试验被引量:2
- 2023年
- 本试验以近年来审定的9个夏玉米新品种及对照品种金海518为参试材料,展示、对比各品种在烟台市的生育时期、抗倒伏性、抗病虫性及产量等综合性状,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推广种植的丰产抗逆优良夏玉米新品种。结果表明,在2022年的气象条件下,洛玉114、佳汇和977、京科968产量性状优异,但抗倒伏性较差,遇台风后收获难度增加;硕秋702产量高、生育期较短、抗倒伏能力强,病虫害发生情况与对照差异不明显,综合性状表现最为突出,较适合在大田上推广应用。
- 颜红陈康王永丽
- 关键词:夏玉米生育时期抗逆性
- 龙口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现状与思考被引量:4
- 2023年
- 玉米是我国主粮作物之一,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二者的争地问题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突出矛盾。2022年,农业农村部大力推广具备高产出、机械化、可持续等优点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所谓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的是将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调整,间隔种植,二者形成一种镶嵌结构同时种植,并且结合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进行机械化作业。该技术的成功推广与应用对于实现我国大豆玉米绿色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 颜红丁秀蕾
- 关键词:绿色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设备国家粮食安全机械化作业
- 粮食种植施肥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粮食种植施肥装置,其避免肥料在进行施肥的过程中造成堵塞,提高了装置施肥的效率,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实用性;工作台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混合仓,混合仓的内部纵向旋转安装有输送轴...
- 颜红王恩慧成强张建朋张静
- 施氮量和底施追施比例对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被引量:65
- 2006年
- 研究了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和底施追施比例对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同时计算了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氮素的表观盈亏量.结果表明,与氮肥分期施用处理比较,氮肥全部用于拔节期追施处理降低了拔节期之前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减少了拔节期之前土壤氮素的表观盈余量,降低了氮素向深层的淋洗;而挑旗期土壤硝态氮含量与氮肥分期施用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了成熟期0~60 cm土壤各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和0~20 cm土壤铵态氮含量.氮肥全部用于拔节期追施的两处理间比较,在240 kg.hm-2的基础上降低施氮量至168 kg.hm-2,降低了挑旗期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减少了挑旗期到成熟期土壤氮素的亏缺量,也使成熟期土壤硝态氮的含量降低.不同处理间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无显著差异,施氮量为168 kg.hm-2且全部用于拔节期追施的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
- 马兴华于振文梁晓芳颜红史桂萍
- 关键词:施氮量土壤硝态氮土壤铵态氮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