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丽

作品数:86 被引量:40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6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3篇地震
  • 25篇地震活动
  • 12篇地震预报
  • 11篇震前
  • 11篇前兆
  • 10篇地震活动性
  • 10篇地震前
  • 10篇地震前兆
  • 8篇震级
  • 5篇地震危险
  • 5篇地震危险性
  • 5篇强震
  • 4篇地震学
  • 4篇应力
  • 4篇孕震
  • 4篇响应比
  • 3篇地下水
  • 3篇地下水位
  • 3篇地震科学
  • 3篇断层

机构

  • 51篇中国地震局
  • 28篇中国地震局地...
  • 15篇山东省地震局
  • 13篇中国科学技术...
  • 10篇北京师范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国家地震局
  • 5篇唐山市地震局
  • 3篇天津市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郑州师范高等...
  • 1篇中华女子学院
  • 1篇墨西哥国立自...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86篇马丽
  • 21篇石耀霖
  • 20篇陈时军
  • 13篇张晁军
  • 12篇陈棋福
  • 12篇王丽凤
  • 10篇黄建平
  • 10篇李勇
  • 7篇尹宝军
  • 7篇王武星
  • 6篇庄建仓
  • 6篇刘杰
  • 4篇刘文兵
  • 4篇刘桂萍
  • 4篇李志雄
  • 3篇强祖基
  • 3篇陈会忠
  • 3篇尹祥础
  • 3篇王丽萍
  • 3篇杨文政

传媒

  • 16篇地震学报
  • 15篇地震
  • 12篇世界地震译丛
  • 7篇中国地震
  • 6篇国际地震动态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地震学报
  • 2篇邢台地震40...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第一次全国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10篇2005
  • 7篇2004
  • 10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7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5篇1994
  • 3篇1992
  • 1篇1991
  • 3篇1990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活动性的细胞自动机模型被引量:20
1995年
本文在二维平面上设计了一个模拟地震活动性的细胞自动机模型,分析了模拟地震序列的地震活动性,并探讨了强震前场兆和源兆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模型的地震序列很好地反映了实际地震的丛集特性、幂律关系和空间转移概率的稳定性等特点。
刘桂萍石耀霖马丽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强震地震预报地震前兆应力
加卸载响应比的自然概率分布被引量:21
1996年
从Gutenberg-Richter的分布关系出发,以应用最多的以为响应量的Y3为例,对模拟生成的满足G-R关系和均匀随机分布的事件探讨了加卸载响应比的自然概率分布。同时,还与首都因地区的一组实际资料得到的自然概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量有保证的情况下,反映系统临近失稳程度的加卸载响应比Y3的自然概率分布基本稳定;随机出现加卸载响应比高值的自然概率很低,因此,实际观测到的高响应比值确实可能携带有孕震系统趋于失稳的大量前兆信息。文中同时还讨论了应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时,资料的样本量和事件量级上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陈棋福尹祥础马丽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地震前兆
主震和余震——从大森公式到ETAS模型被引量:14
2000年
介绍了从描述余震发生频次的大森公式到 ETAS模型的发展过程 ;给出了 ETAS模型的主要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条件强度函数、参数估计和模型选择 ;讨论了 ETAS模型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尤其是在前兆平静和前震研究中的应用 。
庄建仓马丽
关键词:ETAS模型地震前兆主震余震
地震学中的统计学原理(二)
2003年
3.4 模型检验模型检验即检查选用模型的特征与实际样本特征是否一致。选择模型与检验模型采用不相交的数据集较为理想。在做不到这一点的地方,检验需要考虑到模型已被调整到尽可能与数据密切拟合的事实,至少在某种意义上如此。
D.Vere-JonesY.Ogata何阳波王丽凤邢自兴刘文兵马丽陈学忠吕春来
关键词:地震学
地震综合分析预报的概率判定方法被引量:2
1990年
文中按照长、中、短,临的渐近式预报模式给出了地震综合分析预报的概率判定方法。并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的众多前兆现象,运用所给出的方法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在短、临阶段计算的发震的综合概率分别达到95.6%、99%。根据对京、津地区20多年来的M_L≥4.5地震活动和前兆资料的一些震例研究结果,最后给出了预测京、津、唐、张地区M_L≥4.5地震的综合概率判定方法。
陈棋福马丽
关键词:地震
顺义M_s4.0地震前兆演化特点及利用响应比进行的震前和震后趋势判断被引量:3
1998年
回顾性地分析了1996年12月16日顺义Ms4.0地震前,首都圈的异常演变情况及利用加卸载响应比等方法对该地震震前形势及震后趋势进行的综合判断。结果表明,顺义地震前测展学及非测震学均存在地震前兆,这些前兆具有一定程度的中期向短期演化的特点。利用响应比除可以对主展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测外,还能对较大余震作出不同程度的预测。作者还探讨了地震日常监测中须要汲取的经验教训。
张永仙刘桂萍陈棋福马丽杨文政
关键词:地震前兆加卸载响应比
地震前兆观测资料的分形处理方法被引量:5
1994年
本文从自仿射分形的角度探讨地震前兆观测资料的分形处理方法。在对自仿射分形的分维量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处理地震前兆观测资料较为适用的分形方法和满足计算需要的样本点数。从对部分水氡和地电阻率资料进行的处理分析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地震前兆时序观测资料可用分形方法处理分析,分维值(或H值)可反映观测资料的结构变化特征,其作为一个无量纲量为综合对比分析各类前兆现象,探讨地震前兆场的复杂性特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陈棋福马丽陈建民李志雄
关键词:地震前兆观测数据
地震活动加速模型及其在中国的应用被引量:31
1999年
运用岩石破裂的亚临界扩展理论,推导出区域地震活动性加速模型的基本公式.我们把中国板内的3个地震块体:华北亚板块、川滇块体和新疆亚板块按地震活动性及构造条件的差异分为7个研究区域,使用Sornete和Sammis的改进公式,分别对每个区域进行地震活动性加速模型分析.对于已经发生过的区域强震,模型能给出与实际强震较接近的震级与发震时间,表明地震活动性加速模型同样能适用于板内的地震活动.文中给出了地震活动加速模型预测的山西地震带、鄂尔多斯地震带、博乐—托克逊地震带和阿因柯—乌恰地震带未来强震可能的发生时间和震级.在同一亚板块内或块体中,各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期在时间上较为相似.加速模型中参数α可以用来表征区域地震活动强度,对于中国大陆,α一般为0.4.对于台湾地震带和一些构造活动复杂的地震带,地震活动加速模型目前尚不能预测未来强震的震级和发震时间.
杨文政马丽
关键词:地震带
地震活动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多尺度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利用空间尺度显著性分析方法,本文讨论了中国大陆东、西部地区、台湾地区以及新西兰地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地震活动具有多尺度空间成丛分布与随机分布特征.在不同空间带宽情况下,处于板块边缘的台湾、新西兰地区地震活动空间分布规律性较好,而中国大陆地区则规律性较弱.文中还讨论了窗宽的选择对人们认识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陈时军马丽刘元生
关键词:地震不均匀性多尺度
汶川8.0级地震及其强余震引起的唐山井水位同震响应特征分析被引量:21
2009年
统计了汶川8.0级地震及其强余震引起的唐山井水位同震变化的幅度参数(最大振幅、阶变量)和时间参数(最大振幅时刻,同震持续时间),以及邻近的陡河台记录的地震波的体波和面波的到时.计算分析了同震参数与震级(ML,MS和MW三种震级)、井-震距、震源深度的相关方程及同震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同震变化量与MS震级的相关性最好,与震源深度和井-震距相关性较弱;同震最大幅度与同震阶变量、同震持续时间相关性很高,水位同震振荡和阶变均来自地震波引起的动应变;水位同震振荡的最大振幅发生在S波至瑞利波时段,水位同震响应是地震波与水文地质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尹宝军马丽陈会忠黄建平张晁军王武星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