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贤
-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哈姆雷特》:人文思想和基督精神的冲撞与融合被引量:2
- 2013年
- 哈姆雷特用人文主义思想审视社会,发现人性堕落是造成社会罪恶的根源,他用基督教道德拯救人的心灵,通过救人而救世。然而,人文主义与基督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他穷其一生,也没能把二者完全融合,既使报了父仇,却未能重整乾坤。他的人生悲剧说明:人们在追求世俗生活时不应放弃宗教道德,基督教也应抛弃僵死的教条,满足人的合理诉求,这样才能构建既能满足人的世俗愿望又符合宗教道德的新生活。
- 马林贤
- 关键词:哈姆雷特人文思想基督精神
- 《绿房子》: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对立与融合
- 2011年
- 安塞尔莫代表的世俗文化和加西亚神父代表的基督教文化,围绕绿房子进行了激烈的斗争,造成皮乌拉人思想混乱,文化认同错位。他们既想放纵自我,追求感官享受;又对失去宗教信仰,价值趋于虚无深感不安。经过安塞尔莫和加西亚神父的探寻,安塞尔莫在基督教文化中找到爱和宽恕的真谛,加西亚神父认识到享受世俗生活的合理性,他们实现了不同文化的共享,为皮乌拉人破解了文化认同的困境,探索出加速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途径。
- 马林贤
- 关键词:《绿房子》基督教文化世俗文化
- 《李尔王》:基督教精神的反叛与回归被引量:1
- 2015年
- 在《李尔王》中,人文主义思想与利己主义思潮同时存在,不同的思想理念带来不同的行为准则。利己主义者为了一己私利,不顾社会道德和宗教禁忌,抛弃纲常伦理,疯狂追求欲望的满足。人文主义者则把善与基督教的博爱结合起来,找到了医治社会的药方。他们的努力使人们看到了国家复兴、伦理道德得以重建的希望。
- 马林贤
- 关键词:人文主义思想基督教精神反叛
- 罪与救赎——试析《莎乐美》的宗教意识
- 2012年
- 维多利亚后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宗教信仰的动摇,人们沉迷于物欲和情欲之中,造成认知混乱,认同迷茫。一贯倡行唯美主义思想的王尔德,既肯定追求享乐生活的合理性,又认识到情欲泛滥带来的灾难。力图用基督教对人进行拯救,重建宗教道德和伦理规范,使人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
- 马林贤
- 关键词:《莎乐美》救赎欲望信仰
- 人性和神性的冲撞与融合——试析《人生的枷锁》的宗教意识
- 2013年
- 文章指出,毛姆的《人生的枷锁》中,神性与人性并非完全对立,它们从不同方面对人进行关怀,统一于每个人身上。菲利普虽然抛弃宗教信仰,但保留了基督教的道德观念;牧师大伯终身传教,却对尘世生活十分留恋。他们在神性与人性的漩涡中挣扎,只有当二者和谐一致时,才能感到幸福,反之,则很痛苦。菲利普与大伯的人生探索,为人们指出了心灵救赎的道路。
- 马林贤
- 关键词:《人生的枷锁》人性神性
- 论玛丝洛娃与驹子的女性意识
- 2012年
- 玛丝洛娃和驹子在对人生、社会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就受到性凌辱,曾一度陷入迷茫和困惑。生活的磨炼唤醒了她们的女性意识,玛丝洛娃走向了没有性爱的精神之旅,驹子在与美的结合中,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她们的不同人生抉择,体现了作家的思想倾向。玛丝洛娃和驹子对女性尊严的追求与理想的幻灭,抗争与失败,说明妇女解放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
- 马林贤
- 关键词:玛丝洛娃驹子女性意识
- 难以割舍的民族情怀——浅谈千重子的文化抉择
- 2005年
- 千重子生活在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激烈冲撞的时代,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产生了复杂的文化心理。一方面,看到民族文化的衰微,流露出深深的眷恋之情;另一方面,在西方文化的强势推进下,看到其存在的合理性,采取宽容多元的文化心态,吸收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千重子对西方文化的批判性接受,体现了日本民族对外来文化所采取的并存融合的文化态度。
- 马林贤
- 关键词:文化
- 基督教道德和世俗生活的困境与突破——试析《儿子与情人》的宗教意识
- 2014年
- 现代工业社会扭曲人的自然本性,造成人格分裂。保罗的情感被母亲控制,以致宗教信仰动摇、行为失范,在基督教道德和世俗生活中徘徊,在灵与肉的选择中陷入迷茫。为了突破困境,他摆脱母亲的控制,放弃纯粹的精神或肉体之爱,在宗教道德的指引下,构建灵肉统一的新生活。这既是他的自我救赎之路,也是作者在大工业社会背景下,为陷入宗教道德与世俗生活困境的人指出的得救途径。
- 马林贤
- 关键词:《儿子与情人》世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