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翔
- 作品数:23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作为moral reasonability的道德理性及其优先性被引量:3
- 2009年
- 通行的"道德理性"概念的所指及有效性并未局限在理论范围,还必然地延展到实践领域。对于其丰富内含,植根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reason和rationality却不能给予充分表达。基于这两个概念的一些西方传统道德哲学(如康德的道义论)看起来至高至远,其实并不具有经验或实践层面的可普遍化性,因而在实际生活中难免走向反面。研究发现,如果使用英文词moral reasonability来理解和解释道德理性,或可弥补上述欠缺。因为,相较而言,这后一概念蕴含有一种着眼于"探究原因、提供理由"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或"超底线准则",作为一种形式性的"前道德立场",它更易于落实到现实生活。这个概念不仅能够表达出道德理性中被前两个概念所忽略的含义,而且因为其历史特点具有优先性。
- 马永翔
- 哈耶克对现象秩序和物理秩序的区分——兼论格雷对哈耶克的康德主义解释的限度被引量:3
- 2004年
- 哈耶克在其心智理论中区分了现象秩序和物理秩序,对此约翰·格雷做了康德主义的解释。然而哈耶克的论题并不直接得自康德,而来自对马赫的反叛。在哈耶克看来,马赫的感觉要素一元论和心物平行论具有还原主义倾向,即把心理科学还原成了物理科学,为此哈耶克在区分两种秩序的基础上重新解释了心理学的任务。就此而言,格雷使用物自身这样的康德式术语来解释哈耶克、并对之做出不可知论引申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 马永翔
- 关键词:哈耶克康德主义
- 良品教育如何区别于知识教育
- 2010年
- 教育之为教育应着眼于培育人的良品,而不是灌输知识。但关于什么是良品教育,迄今人们却存在颇多误解。古希腊人关于“良品是否可教”的讨论有助于我们澄清这些误解,同时使我们明确良品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区别,进而有益于我们的教育实践。
- 马永翔
- 关键词:知识教育古希腊人教育实践误解育人
- 美德,德性,抑或良品?--Virtue概念的中文译法及品质论伦理学的基本结构被引量:8
- 2010年
- Virtue在中文语域常被译作"德性"、"美德"、"德行"、"德"等,这些译法在现代日常汉语中都不够妥当,容易造成"泛道德化"误解。相较于这些常见译法,virtue译作"良品"更合适,其反义词vice则可译作"劣品"。"良品"和"劣品"都属于人的"品质"。基于这种思路,通常意义上的virtue ethics应归于character ethics(品质论伦理学)的一个分支。至于时下中文语域的各种"德性"和"美德"话语,其实都流于褊狭。
- 马永翔
- 关键词:德性美德
- 哈耶克:《感觉的秩序》
- 2004年
- 仅仅从时间角度看的话,哈耶克的《感觉的秩序》似乎显得有点"老",但时间上的"老"却并不意味着该书的内容也必定"老",更不意味着该书的价值和意义不可以"新"或有待"翻新"。
- 马永翔
- 关键词:哈耶克秩序
- 属人的良品成于实践且不可教授--超越亚里士多德和休谟的思路被引量:2
- 2014年
- 属人的良品——无论是道德良品还是非道德良品——都成于(常识性)实践(即可通过〔常识性〕实践培养生成),且不可教授(即不可以知识的形式加以教授)。"成于实践"和"不可教授"可看作是属人的良品的两项基本特征,也可视作是衡量或判断人所内在拥有的某种东西是否成其为良品的两项必要(但非充分)条件或基本标准。凡不成于实践,或可以教授的东西一定不成其为属人的良品。从这种观点看,亚里士多德视野中的自然良品因为不成于实践就不成其为属人的良品,休谟理解的自然良品则应解释为实践(性)良品。此外,技艺虽然也成于常识性实践,但因为可以教授,从而不成其为属人的良品。实际上,技艺的培养恰恰有赖于良品。在这个意义上说,良品比技艺更为根本。再者,亚里士多德把理智良品理解为主要成于教导也是不妥当的。其实,理智良品作为属人的良品之重要一类,不仅成于实践,而且其种也远不仅限于亚里士多德视野中的那几种。
- 马永翔
-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休谟
- 转向批判之前的“作业”与反思——评《规则·秩序·无知》被引量:1
- 2004年
- 马永翔
- 关键词:哈耶克法律理论自由主义理论
- 常识性实践观念——超越亚里士多德和麦金太尔的思路被引量:1
- 2012年
- 近年来,随着良品伦理学的强势复兴,亚里士多德和麦金太尔的实践观念在当代道德哲学论域颇受重视且影响广泛。但实际上,他们的实践观念都偏离了人们的常识,从而流于偏狭,其实践价值也要大打折扣。我们需要发展一种常识性的实践观念。属人的良品成于常识性实践,而不是亚里士多德和麦金太尔理解的实践。
- 马永翔
-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麦金太尔
- 何怀宏学术年谱(上)
- 2016年
- 一九五四年,一岁。公历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农历为十一月十七日,干支纪年为甲午年丙子月辛丑日),何怀宏生于江西省清江县(今樟树市)石岗上柏树门村。在清江何氏族谱中为"伊"字辈,族谱名为"何伊喆"。父亲何应俭,一九二四年五月十二日生。母亲陈梅祥,一九二八年一月二十三日生。姐姐何怀珠,哥哥何怀俊,弟弟何怀清,妹妹何怀纯。一九五八年,四岁。随父亲的工作调动,全家迁往位于清江昌傅的江西省双金园艺场。
- 马永翔邱建忠冯乐
- 关键词:诺齐克正义论正义理论《正义论》
- 何怀宏学术年谱(下)
- 2016年
- 二〇〇八年,五十四岁。在北大任教。写作多为修订和补充旧作。开始每月写"心灵史"专栏。五月访日。八月访美。一月,发表《观念的力量》(《读书》第一期)。本年,主编的"观念读本·大家西学"丛书三十种,开始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与天津人民出版社于二〇〇八至二〇〇九年陆续出版(因故实际出版二十八种),并为该丛书写了"总序"(即《观念的力量》)。该丛书以近代以来进入中国的一些关键词——如正义、民主、信仰、
- 马永翔邱建忠冯乐
- 关键词:年谱学术心灵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