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颖钰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毒性肝炎
  • 2篇乙型
  • 2篇乙型病毒
  • 2篇乙型病毒性肝...
  • 2篇肝炎
  • 2篇病毒
  • 2篇病毒性
  • 2篇病毒性肝炎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闭锁
  • 1篇毒性
  • 1篇药材
  • 1篇医案
  • 1篇异绿原酸
  • 1篇用药规律
  • 1篇诊治
  • 1篇诊治分析
  • 1篇中成药
  • 1篇中成药治疗
  • 1篇舒肝宁

机构

  • 4篇河北省儿童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省医学情...
  • 1篇天津药物研究...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马颖钰
  • 2篇王丽亚
  • 2篇刘玉华
  • 2篇张向宇
  • 1篇董彦清
  • 1篇韩彦琪
  • 1篇耿建磊
  • 1篇任慧
  • 1篇刘锋
  • 1篇牛会忠
  • 1篇李海霞
  • 1篇王国辉
  • 1篇伍美

传媒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舒肝宁注射液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舒肝宁注射液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网络调控机制。方法选取舒肝宁注射液中19个代表性化学成分为研究对象,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利用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检索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疾病相关靶点,利用Venny平台获取化合物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为舒肝宁注射液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潜在作用靶点。进一步对靶蛋白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Cluster模块分析、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在PPI核心靶点网络分析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分子对接方法验证网络药理结果。结果获得19个成分的173个舒肝宁注射液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并可作用于SRC、HSP90AA1、ERS1、PIK3CA、HRAS等核心靶点,调节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VEGF、TNF、PI3K/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舒肝宁注射液与乙型病毒性肝炎信号通路关联的活性成分与相关靶点可自发结合。结论舒肝宁注射液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干预乙型肝炎信号通路起作用。
张立娜张向宇朱雨晴刘玉华马颖钰赵海亮
关键词:舒肝宁注射液乙型病毒性肝炎腺苷栀子苷
中成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用药规律及核心药材网络药理学预测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中成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用药规律,并基于网络药学方法探究核心药材组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潜在作用机制,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药融云数据库中收录的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成药,对其所含药味、功能主治等信息进行摘录,经过数据筛选、标准化处理,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从中药频次、中药属性、聚类分析、药物关联分析等方面进行数据挖掘,总结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用药特点,筛选核心药材组合。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核心药材进行靶点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药材-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核心药材作用机制。结果药融云数据库共收载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成药114种,除去不同剂型,共计80种,涉及中药材279味,其中用药频次较高的中药有黄芪、丹参、虎杖、当归等15味中药。药性多见于寒、平、微寒、温;药味多属甘、苦、辛味;归于肝、脾、肺、心4经的较多;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占比最高。核心药材组合虎杖-白花蛇舌草-丹参的17个主要活性成分可作用于132个核心靶点,调控包括HIF-1、IL-17、PI3-Akt、TNF、乙型肝炎等信号通路。结论临床中成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疏肝健脾、清热利湿为主,同时兼以活血化瘀、补虚止痛,达到虚实同治的良好效果。核心药材虎杖-白花蛇舌草-丹参通过多个成分干预多个靶点、进而调控多条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的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作用。
张立娜张向宇韩彦琪刘玉华马颖钰赵海亮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用药规律白花蛇舌草
小儿继发性肠套叠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发病特点及科学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继发性肠套叠患者29例,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合并症以及治疗手段。结果 29例患儿均出现了"同心圆"或"靶环征"。胃黏膜移位显像阳性15例;结肠镜检查并行切除为3例;手术治疗26例,经过结肠镜息肉切除及手术治疗后患儿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怀疑继发性肠套叠的患儿首先行胃黏膜异位显像,如果阴性行结肠镜检查,最后行手术治疗,为探求科学的诊疗程序提供一定的帮助。
马颖钰王丽亚牛会忠
关键词:肠套叠继发性儿童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梗阻性黄疸鉴别与诊断性治疗的价值研究
2015年
目的通过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与胆汁粘稠综合征(inspissated bile syndrome,IBS)进行诊断性治疗,探讨该方法在诊断和治疗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作者收治的新生儿及婴幼儿梗阻性黄疸病例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诊断性治疗。其中BA74例,IBS32例。临床观察指标包括大便颜色、血生化检查与B超。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3d、5d后,IBS组血TB,DB,TBA降低较BA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组血AST、ALT、γ-GT降低较BA组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胆红素水平(TB、DB)以及肝功能(TBA)可以反应激素治疗后病情变化。结论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梗阻性黄疸可以作为鉴别BA和IBS的初步诊断方法。该方法简单、无创,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董彦清刘锋伍美耿建磊任慧马颖钰王国辉李海霞王丽亚
关键词:胆道闭锁黄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