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志英

作品数:56 被引量:193H指数:9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经济管理
  • 28篇社会学
  • 13篇历史地理
  • 8篇哲学宗教
  • 5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艺术

主题

  • 20篇傈僳族
  • 17篇民族
  • 15篇文化
  • 10篇独龙族
  • 10篇宗教
  • 7篇基督
  • 7篇基督教
  • 6篇社会
  • 5篇民族认同
  • 5篇藏彝走廊
  • 4篇仪式
  • 4篇文化变迁
  • 4篇跨境民族
  • 4篇国家认同
  • 3篇信仰
  • 3篇社会建构
  • 3篇怒族
  • 3篇迁徙
  • 3篇宗教信仰
  • 3篇脱贫

机构

  • 49篇云南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1篇云南行政学院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红河学院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德宏教育学院

作者

  • 53篇高志英
  • 3篇段红云
  • 2篇王东蕾
  • 2篇闵红云
  • 2篇任剑丹
  • 1篇李勤
  • 1篇杨飞雄
  • 1篇吴振南
  • 1篇龚茂莉
  • 1篇马居里
  • 1篇缪坤和
  • 1篇刘晓鹏
  • 1篇李晓强
  • 1篇张琳
  • 1篇黄荣华
  • 1篇马青云
  • 1篇沙丽娜
  • 1篇魏娜

传媒

  • 7篇学术探索
  • 5篇西南边疆民族...
  • 4篇云南行政学院...
  • 4篇民族研究
  • 3篇思想战线
  • 2篇世界宗教文化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世界民族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云南民族学院...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今日民族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 3篇1998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独龙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脱贫模式的启示研究
因自然与社会双重因素而长期封闭于独龙江峡谷的独龙族,从改革开放国家推出一系列扶贫政策,特别是自2010年实施"整乡推进整族帮扶"政策伊始,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整体贫困到整族脱贫的快速发展历程。对其历程的系统梳理与对以往...
高志英沙丽娜
流动的文化和文化的流动——唐代以来傈僳族的迁徙及其文化变迁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历史上,长期的迁徙生活使傈僳族的生存环境一直处于变动之中,从甘青高原沿"藏彝走廊"到川、藏、滇交界地带,又从金沙江河谷迁移到澜沧江,进而到怒江流域,直至东南亚一带。人是文化的载体,人的流动即是文化的流动。由于频繁的战争和游耕经济生活所导致的迁徙使傈僳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其民族文化就一直在流动中断层、积累、沉淀和延续,又在流动中包容、吸纳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由此使自身文化发生嬗变。本文主要以历史人类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探讨傈僳族的迁徙历史对其民族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即这种高山深谷间的长期迁徙,使傈僳族的传统文化成为不断流动着的文化,由此所引起的文化的封闭而又多元又成为傈僳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高志英
关键词:傈僳族迁徙文化变迁
20世纪前半期云南边政学研究述评被引量:2
2013年
20世纪前半期,云南边政学经历了发轫、繁荣到延展三个阶段。尤其是抗战时期,因与多个国家接壤,从中国文化研究的边缘转为中心,从抗日的后方到前哨诸多因素交织,使边政学研究成果斐然,成为其时中国边政学研究两大重镇之一。①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20世纪前半期云南边政学的研究加以系统回顾,以求教于方家。
高志英段红云
唐代藏彝走廊西部边缘民族分布格局与文化变迁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学界一般认为,所谓"藏彝走廊"为氐羌系统民族由西北向西南迁徙,并在迁徙途中同源异流分化出众多民族之通道。而在唐代藏彝走廊西部边缘特殊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则是由洱海东部、北部诸部族向北、向南和向西迁徙,并呈现出乌蛮"正种"与乌蛮"别种"之间的文化普同性与差异性并存、"汉裳蛮"的"夷化"以及乌蛮与白蛮的"汉化"并存等动态性的文化变迁特点。
高志英
关键词:唐代民族迁徙文化变迁
1910年以前独龙族社会经济文化略论被引量:5
2002年
独龙族居住在滇西北独龙江流域地区 ,文章对其 1910年前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作了系统论述。
高志英段红云
关键词:独龙族社会状态经济文化民族文化
独龙女文面的图案阐释与文化建构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通过对独龙女文面图案的解读,揭示出独龙女文面的原始宗教信仰成因及其长期被遮蔽的社会因素,分析了文面文化主体在多重社会压力下不断顺势建构文面文化的生存智慧。这种不断被重构的文面文化,覆盖了文面的原初动因,是文面文化主体基于区域内不平等族际关系作出的一种文化选择与适应。
高志英
关键词:原始宗教信仰文化建构
傈僳族漆油饮食文化论被引量:13
2015年
漆树及其漆制品——生漆与漆油食品往往被外界谈"漆"色变,但却被称为"三江主人"的傈僳族所喜爱,成为傈僳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符号。本文探讨滇西北以傈僳为文化主体的漆油饮食文化圈所产生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并揭示漆油饮食文化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功能,重点探讨傈僳族通过漆油的跨区域、跨民族与跨国界的流动所建构的社会关系网络意义。
高志英沙丽娜
关键词:傈僳族社会文化功能
第十一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全球化与中国西南”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8年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西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联合主办,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全球化与中国西南”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6月9-10日在昆明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吉首大学、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湖北民族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凯里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大理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贵阳学院、西昌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民族研究所、贵州省博物馆、中共铜陵市委党校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九十余篇。开幕式上,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何明教授、《民族研究》常务副主编刘正寅研究员、西南民族大学赵心愚教授分别致辞。何明首先代表云南大学热烈欢迎与会的专家学者,同时介绍了云南大学民族学学科近年来的研究动向和主要成果。刘正寅的致辞,简要回顾了论坛发展历程,认为本次论坛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赵心愚强调,本次论坛参会论文的选题,紧扣时代脉搏,充分体现了西南民族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现实关怀。开幕式由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李志农教授主持。
高志英吴振南
关键词:少数民族研究
国家力量、民族政策与傈僳族跨界分布格局及国家认同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傈僳族是跨界分布于中国、缅甸、泰国、印度等国的民族,其分布格局是历史上延续不断的迁徙活动所致的。因各历史时期国家政权性质不同、国家治边与民族政策不同,而使国家对于边疆民族的作用力之强弱不同,也使傈僳族的迁徙规模、国家认同感呈现出历时性与多重性差异演变的特点。
高志英黄荣华
关键词:民族政策跨界民族国家认同历时性多重性
族群认同、区域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跨境互构——以中、缅、泰傈僳族弩弓文化的位移与重构为视角被引量:5
2020年
藏彝走廊跨境傈僳族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形成了在中、缅、印、泰、美、澳与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跨越区域与国家边界的分布格局(1),其弩弓文化也随之广泛流布,并通过同胞间的跨境互动而成为其共享的文化象征符号。追溯傈僳族远古历史记忆里的"神弩"及其文化隐喻,并跟踪调查在中缅泰三国跨境迁徙与其弩弓文化的场景性重构及其功能的在地化叠加,可以发现傈僳族在适应不同国家社会环境的生存调适中所呈现的族群认同、区域认同、国家认同的多维并存与跨境互构特性。
高志英邓悦
关键词:藏彝走廊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