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苏

作品数:6 被引量:117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地西他滨
  • 4篇增生
  • 4篇急性
  • 4篇骨髓
  • 4篇骨髓增生
  • 4篇骨髓增生异常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异常综合征
  • 3篇增生异常综合...
  • 3篇髓系
  • 3篇髓系白血病
  • 3篇综合征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急性髓系
  • 3篇急性髓系白血...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病

机构

  • 6篇苏州大学

作者

  • 6篇高苏
  • 5篇孙爱宁
  • 5篇吴德沛
  • 5篇仇惠英
  • 4篇唐晓文
  • 4篇金正明
  • 4篇韩悦
  • 4篇陈苏宁
  • 2篇马骁
  • 2篇傅铮铮
  • 2篇徐杨
  • 2篇胡晓慧
  • 2篇何广胜
  • 1篇冯宇峰
  • 1篇李正
  • 1篇张彤彤
  • 1篇胡星星
  • 1篇郑佳佳
  • 1篇韩悦

传媒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江苏省第十七...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地西他滨治疗复杂核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研究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单药或者联合化疗治疗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MDS/AM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9年4月至今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0例复杂核型MDS/AML患者,均经骨髓穿刺MICM分型检查确诊.其中男14例,女...
高苏仇惠英胡晓慧徐杨金正明何广胜唐晓文韩悦陈苏宁孙爱宁吴德沛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体内甲基化水平研究
本研究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治疗伴有复杂核型异常MDS及AML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3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例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MDS及...
高苏
关键词:地西他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甲基化
文献传递
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半程和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被引量:73
2014年
目的 比较单药地西他滨方案、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G-CSF、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及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单药地西他滨5d方案、23例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26例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的MDS/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总反应率(ORR)、总生存(OS)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单药地西他滨组、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组及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组的ORR分别为53.3%、56.5%和69.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14年4月1日,20例存活,45例死亡,14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9(1~62)个月.79例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25.3%,三组2年OS率分别为34.8%、24.8%和29.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地西他滨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所致的感染和出血,72例患者发生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平均粒细胞缺乏时间14.8 d.59例患者发生感染并发症,其中3~4级感染14例,1~2级感染45例.三组患者在应用地西他滨后,感染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平均粒细胞缺乏时间、平均红细胞输注量、平均血小板输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79例患者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无一例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地西他滨单药、联合半程及全程CAG方案治疗MDS/AML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联合全程CAG方案诱导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三组患者治疗耐受性均良好.
高苏仇惠英金正明唐晓文傅铮铮马骁韩悦陈苏宁孙爱宁吴德沛
关键词:地西他滨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疑诊耐药菌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一2013年4月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4例伴粒细胞缺乏疑诊耐药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予替加环素100mg负荷剂量,继以50mg12h一次维持剂量抗感染治疗,按用药情况分为单用替加环素组21例、初始单用替加环素后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组9例及初始即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组14例,按卫生部2007年颁布的抗菌药物疗效标准评价其疗效,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44例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共治愈19例,治愈率为43.2%,治疗有效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2.47d;单用替加环素、初始单用替加环素后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初始即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47.6%、44.4%、35.7%;替加环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分别占15.9%、13.6%、6.8%。结论替加环素治疗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耐药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对于碳青霉烯类等广谱抗菌药物治疗3~5d无效,考虑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可尽早应用替加环素治疗,替加环素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
高苏李正仇惠英金正明唐晓文傅铮铮马骁韩悦陈苏宁孙爱宁吴德沛
关键词:替加环素耐药菌中性粒细胞缺乏血液病
地西他滨单药五天方案治疗复杂核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被引量:20
2013年
复杂核型异常是指三种或以上附加异常核型染色体。复杂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属于预后不良组,临床上该组患者诱导缓解率低并容易复发。文献报道40%~70%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根据核型异常将MDS分为3种不同预后类型,其中复杂核型属于高危组,该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仅0.4年,转化为急性白血病概率高。近年来我们尝试采用地西他滨单药或者联合化疗治疗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MDS或AML,对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高苏胡晓慧仇惠英徐杨徐杨何广胜金正明韩悦何广胜孙爱宁唐晓文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常核型地西他滨复杂核型异常
替加环素治疗107例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 观察替加环素治疗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粒细胞缺乏并感染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替加环素初始剂量100mg,维持剂量50 mg,每12h1次,30~60 min静脉滴注完毕,患者体温正常5~7 d后开始予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或停药.结果 107例患者住院期间共分离出病原菌104株,其中多重药耐菌株(MDR)60株,泛耐药菌株(XDR)2株.全部107例患者中,30例单用替加环素,21例初始单用替加环素后联合其他抗菌药物,56例初始即替加环素联合其他抗菌药物,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3.3%、61.9%及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4),替加环素治疗总有效率为62.6%.39例分离出MDR的患者中,22例体温得到控制,8例体温未得到控制,9例死亡,临床有效率为56.4%.替加环素起效的中位时间为3d.不良反应以恶心(11.2%)、呕吐(8.4%)为主,均可以耐受.结论 替加环素治疗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耐药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引发的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耐受.
胡星星孙爱宁郑佳佳张彤彤仇惠英高苏冯宇峰吴德沛
关键词:替加环素粒细胞缺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