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印广

作品数:61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3篇小麦
  • 21篇偃麦草
  • 14篇中间偃麦草
  • 11篇染色体
  • 11篇白粉
  • 11篇白粉病
  • 8篇种质
  • 8篇小偃麦
  • 8篇分子标记
  • 8篇倍体
  • 6篇冬小麦
  • 6篇锈病
  • 6篇小麦-中间偃...
  • 6篇基因
  • 6篇长穗偃麦草
  • 5篇细胞
  • 5篇抗白粉病
  • 5篇附加系
  • 5篇春化
  • 4篇异附加系

机构

  • 59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枣庄学院
  • 3篇国家小麦改良...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济宁市农业科...
  • 2篇学研究院
  • 1篇鲁东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临沂大学
  • 1篇泰安市农业科...

作者

  • 59篇鲍印广
  • 41篇王洪刚
  • 29篇李兴锋
  • 10篇封德顺
  • 9篇高居荣
  • 7篇李兴峰
  • 7篇王玉海
  • 7篇何方
  • 6篇崔法
  • 6篇亓晓蕾
  • 5篇宗浩
  • 5篇赵春华
  • 4篇刘风珍
  • 4篇王庆专
  • 3篇王黎明
  • 3篇张超
  • 3篇崔雨
  • 2篇宋宪亮
  • 2篇郝元峰
  • 2篇陈为序

传媒

  • 5篇山东农业科学
  • 5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作物学报
  • 3篇第八届全国小...
  • 2篇分子细胞生物...
  • 2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教育
  • 1篇中国现代教育...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创新创业理论...
  • 1篇植物学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智慧农业导刊
  • 1篇第六届全国小...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第四届全国小...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快速分析和检测小麦族植物染色体构型的多色原位杂交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分析和检测小麦族植物染色体构型的多色原位杂交方法,该方法将mc‑GISH应用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配对行为的分析中,一次杂交即可有效鉴定小麦族不同基因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
何方刘树兵李兴锋鲍印广王洪刚
文献传递
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不同杂种世代的染色体及性状分离特点被引量:3
2009年
为探讨偏凸山羊草-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SDAU18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利用价值,以SDAU18和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及其9个杂种世代为材料,分析不同自交和回交世代染色体和性状分离的特点。结果表明,随自交世代和以烟农15为轮回亲本回交世代的增加,染色体数目逐渐减少,回交比自交能使后代的染色体数目更快趋近普通小麦的42条,至F5和BC3F1代,染色体数目为42的植株已分别达93.9%和92.0%。与自交世代相比,回交后代减数第一分裂中期的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构型较为简单,回交次数过多不利于外源染色体与普通小麦染色体发生重组,一般应以回交2~3次为宜;随自交和回交世代的增进,杂种的育性提高,至F3和BC2F1代育性基本稳定。在不同杂种世代可分离出具有矮秆、大穗、大粒、对白粉病、条锈病免疫或高抗及外观品质优良的变异类型,以F3和BC1F1代的变异类型最丰富。
王玉海王黎明鲍印广崔法郝元峰宗浩李兴锋高居荣王洪刚
关键词:偏凸山羊草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小麦杂种后代染色体分离
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分子标记
中间偃麦草是小麦的野生近缘物种,含有抗多种小麦病害的优良抗病基因,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本研究对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与中间偃麦草杂种后代中选育的抗小麦白粉病种质系SN100109进行了鉴定。细胞学鉴定结果表...
亓晓蕾何方鲍印广李兴峰王洪刚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高产量小麦的培育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产量小麦的培育装置,涉及小麦培育技术领域。包括,培育框,培育框的内壁固定设有固定框,培育框和固定框之间沿圆周表面等距离固定设有多个分隔板,控制结构,设于固定框上,控制结构包括旋转盘、工作电机、储...
鲍印广 王秀芹 孙晓筱 杨国堂 李瑞 晋美赤列
120份黄淮麦区小麦株型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株型是影响植物生长状况以及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而株高、茎长、旗叶夹角、旗叶叶面积等是组成株型的基本构成成分。本研究利用黄淮麦区的120份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体,通过90K SNP芯片对该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采用MIM模...
邢丕一鲍印广王洪刚李兴锋
关键词:小麦株型
文献传递
研究生在重点实验室日常管理和本科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被引量:5
2014年
为提高重点实验室日常管理水平和本科实践教学质量及培养与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泰安分中心从研究生参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订购实验用品、负责实验室安全卫生、担任本科实验教学任务、指导本科生毕业实习、到辅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进行探索与研究,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高居荣樊广华李兴锋鲍印广封德顺
关键词:实践教学质量日常管理
抗白粉病小麦-中间偃麦草渐渗系的原位杂交和IT标记鉴定
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2n=6x=42,JJJsJsStSt或EeEeEbEbStSt)富含丰富的抗病、耐逆等优良基因,是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野生亲本之一。本实验室利用中...
杨胜男刘晓娟李兴锋王洪刚鲍印广
关键词:中间偃麦草渐渗系抗白粉病
文献传递
面向农业强国建设的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研究——全国涉农高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协作组第十次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2023年
新时代新征程,涉农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精神,充分发挥涉农高校的作用,以高质量教育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涉农高校聚焦服务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不断凝练学科方向,总结优化基础、新兴、前沿、交叉学科布局,构建学科发展新格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在学科交叉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与引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还存在深层次问题,必须深入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探索中国特色高等农林教育发展道路,为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发挥更大力量。为此,全国涉农高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协作组召开第十次研讨会,围绕“面向农业强国建设的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李憑峰鲍印广赵勇曲瑛德
关键词:农业农村现代化
小麦抗、感病近等基因系接种白粉病菌的转录组差异研究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常见病害之一,发掘和鉴定白粉病抗性相关基因对小麦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种Chancellor,抗病近等基因系L031 及其杂种F1(高抗)为材料,采用RNA-seq 技术对其接种小...
邢丕一张雪莹鲍印广王洪刚李兴锋
一种利用大田和温室周年培育四代冬小麦的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大田和温室周年培育四代冬小麦的新方法,本发明利用幼胚成苗及大田和温室结合就地加代等技术,实现了周年培育四代冬小麦。该方法选择14-16d幼胚接种于MB培养基,胚苗率和胚苗移栽成活率较高;胚苗置于0-6...
高居荣王洪刚封德顺李兴峰鲍印广刘风珍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