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军

作品数:69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技术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19篇专利

领域

  • 36篇动力工程及工...
  • 11篇核科学技术
  • 7篇电气工程
  • 4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1篇纵向涡
  • 19篇窄间隙矩形通...
  • 19篇传热
  • 13篇纵向涡发生器
  • 13篇涡发生器
  • 12篇蒸汽发生器
  • 10篇蒸汽
  • 10篇强化传热
  • 7篇干度
  • 6篇湿蒸汽
  • 6篇汽水分离
  • 6篇热强化
  • 6篇工程热物理
  • 6篇传热强化
  • 5篇预热器
  • 5篇解析模型
  • 4篇单相
  • 4篇循环泵
  • 4篇蒸汽干度
  • 4篇热工水力

机构

  • 68篇中国核动力研...
  • 27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中核集团江苏...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空气动力...
  • 1篇江苏核电有限...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69篇黄军
  • 37篇黄彦平
  • 21篇马建
  • 19篇王秋旺
  • 14篇李勇
  • 11篇闫晓
  • 11篇昝元峰
  • 10篇何灿阳
  • 10篇郎雪梅
  • 9篇熊万玉
  • 7篇李林坤
  • 6篇刘锦
  • 6篇袁德文
  • 5篇王海刚
  • 5篇李朋洲
  • 5篇徐建军
  • 5篇王艳林
  • 5篇黄振
  • 4篇卓文彬
  • 3篇王令

传媒

  • 18篇核动力工程
  • 5篇工程热物理学...
  • 3篇动力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第十届全国反...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中国核学会2...
  • 1篇2006中国...
  • 1篇2006中国...
  • 1篇2007多相...
  • 1篇2007年传...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10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窄间隙矩形通道的临界热流密度解析模型
2007年
根据窄间隙矩形通道的流道结构特点,参考圆管环状流临界热流密度(CHF)预测解析模型,得到了窄间隙矩形通道内环状流CHF解析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测通道间隙不小于0.5mm的窄间隙矩形通道内发生沸腾两相流环状流时的CHF值。计算表明,当窄间隙矩形通道的进口截面宽高比为25~85时,通道内的CHF值强化比较明显。
黄军王秋旺黄彦平白博峰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解析模型窄间隙矩形通道临界热流密度
窄间隙矩形通道传热强化判定准则研究
根据窄间隙矩形通道的流道结构特点,参考圆管环状流临界热流密度(CHF)预测解析模型,得到了可以预测通道间隙不小于0.5mm的窄间隙矩形通道内发生沸腾两相流环状流时的CHF解析模型.根据汽液两相介质的特点,重新推导了在沸腾...
黄军王秋旺黄彦平王令白博峰
关键词:解析模型窄间隙矩形通道临界热流密度传热强化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验证蒸汽发生器汽水分离装置性能的试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验证蒸汽发生器汽水分离装置性能的试验系统,包括高压过热蒸汽锅炉系统、流量计A、过热蒸汽减温减压装置、减温水调节阀、流量计B、混合器、流量计D、循环泵、流量计C、调节阀、雾化装置、汽水分离器、干燥器、试...
李勇黄振闫晓昝元峰李朋洲卓文彬李林坤黄军
文献传递
一种带轴向预热器的蒸汽发生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轴向预热器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下端设置有管板,管板上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一端与一次侧入口连通,另一端与一次侧出口连通,管板上在换热管的外侧环设有一次围筒,管板上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一次围...
黄军郎雪梅徐建军彭兴建昝元锋白雪松
文献传递
红外热像仪在纵向涡强化传热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应用红外热像仪对水介质中HP-LVG4和HP-S背面温度场进行了拍摄,结果表明在加热功率密度基本相当时, HP-LVG4内壁温平均值相对于HP-S降低了18.1%;在平均内壁温基本相当时,HP-LVG4的加热功率密度比HP-S提高了29.3%。以上结果说明,红外热像仪可以较好地应用在纵向涡强化传热研究中。
黄军黄彦平马建王秋旺
关键词:纵向涡发生器窄间隙矩形通道红外热像仪传热强化
纵向涡发生器攻角布置方式对传热强化影响研究
运用纵向涡发生器在窄间隙矩形通道内产生的纵向涡,可以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纵向涡发生器攻角的布置方式对产生的纵向涡强度和旋转方向有重要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传热强化效果。运用CFD商业软件CFX10.0对汽液两相介质进行的模拟...
黄军王海刚黄彦平马建王秋旺
关键词:纵向涡发生器窄间隙矩形通道强化传热汽液两相流
文献传递
湿蒸汽流量干度一体化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湿蒸汽流量干度一体化测量装置,包括双文丘里管,所述双文丘里管由串联且端口直径相同,但喉部直径比不同的输入文丘里管和输出文丘里管组成;所述输入文丘里管和输出文丘里管都连接有用于测量其喉部压差的压差测量装置,所述输入文丘里管...
何灿阳袁德文闫晓熊万玉刘锦昝元峰黄军黄彦平
文献传递
CFD在纵向涡强化两相传热模拟中的应用
2008年
利用纵向涡发生器在窄间隙矩形通道内产生的纵向涡可以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运用CFD商业软件CFX10.0对带纵向涡发生器的窄间隙矩形通道内的汽液两相介质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产生的纵向涡能有效地降低窄间隙矩形通道的边角处热量集中,提高中央主流区流速,进而明显提高加热板上的热流密度;LV也能加强通道内冷热流体交混,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在本文参数范围内,相对于光滑通道而言,带LVG的窄间隙矩形通道在适当增加流动阻力的基础上,能明显提高传热效率。
黄军王海刚黄彦平马建王秋旺
关键词:纵向涡强化传热窄间隙矩形通道
一种液体用粒子分析仪检定装置及粒子分析仪检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体用粒子分析仪检定装置及粒子分析仪检定方法,检定装置包括首尾闭合的流道(11),在流道内设置有循环泵(12)、流量计(13)、流量均化装置(14)、流道设有可视化窗口(15),循环泵(12)、流量计(1...
黄军郎雪梅熊万玉昝元锋雍慧
文献传递
LVG结构尺寸对矩形窄缝内水介质传热和流动影响
利用纵向涡发生器(LVG)产生的纵向涡进行强化传热是一种传热效果好、阻力小的传热强化技术。应用这种技术时,LVG的结构尺寸是优化的关键。采用CFX10.0商业软件对以水为工作介质的带LVG窄间隙矩形通道内的传热和流动进行...
黄军马建王海刚黄彦平王秋旺
关键词:结构尺寸纵向涡发生器矩形窄缝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