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雅静

作品数:27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细胞
  • 17篇干细胞
  • 14篇造血
  • 13篇造血干
  • 13篇造血干细胞
  • 9篇造血干细胞移...
  • 9篇干细胞移植
  • 7篇猕猴
  • 5篇相合
  • 4篇移植物抗宿主
  • 4篇移植物抗宿主...
  • 4篇植物抗宿主病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4篇抗宿主病
  • 4篇间充质
  • 4篇非清髓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单倍体

机构

  • 19篇解放军第30...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4篇黄雅静
  • 18篇孙琪云
  • 18篇艾辉胜
  • 17篇郭梅
  • 13篇胡锴勋
  • 10篇余长林
  • 8篇乔建辉
  • 8篇刘丽辉
  • 7篇刘铁强
  • 7篇王一
  • 7篇范传波
  • 4篇孙万军
  • 4篇王路
  • 4篇邓磊
  • 4篇边莉
  • 3篇姚波
  • 3篇赵春华
  • 3篇左洪莉
  • 3篇孙昭
  • 3篇左红莉

传媒

  • 1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辐射研究与辐...
  • 1篇营养学报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外医学(移...
  • 1篇生命世界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 3篇2006
  • 7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猕猴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离、培养猕猴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分析其表型及生物学特性。从猕猴股骨抽取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24小时后去除非贴壁细胞,当贴壁细胞生长到80%融合时进行传代,传至5代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在不同条件下诱导其多向分化,用特异性染色鉴定,用RTPCR法检测MSC表达的细胞因子mRNA。结果表明:贴壁生长的猕猴MSC主要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在对数生长期细胞的倍增时间约31-40小时,可以连续传代、成功扩增。第5代猕猴MSC细胞高表达Flk1、CD29、CD105和CD166,低表达造血细胞标记CD34、CD45和CD33。在不同诱导分化条件下,猕猴的MSC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用RTPCR法检测,猕猴的MSC高表达IL-6、TGF-β,弱表达TNF-α,而I-L2、FasL和IFN-γ未被检出。结论:猕猴的MSC可以成功分离、培养,其生物学特性与人的MSC相似。
刘丽辉孙昭孙琪云黄雅静满秋红郭梅赵春华艾辉胜
关键词:猕猴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干细胞生物学
猕猴非清髓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05年
为了研究用非清髓预处理是否能建立猕猴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采用健康、单倍相合的亲代猕猴为供者,子代为受者。受体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全身照射+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作非清髓性预处理;用环胞菌素A、霉酚酸酯、鼠抗人CD25单克隆抗体作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第0天输注供者动员后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定期监测造血恢复、造血嵌合水平和GVHD发生等情况。结果表明:4例猕猴用非清髓性预处理后,移植后8天内造血均能恢复,早期均有供者造血干细胞植入;例3、例4植入成功,在移植后12、14天出现Ⅱ-Ⅲ度GVHD;例1在移植后7天低比例供者植入,最后出现移植排斥;例2在移植后7天供者成分占50%,后因肾衰早期死亡。结论:用非清髓性预处理可以跨越单倍相合猕猴的MHC屏障,成功建立了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模型,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丽辉孙琪云胡锴勋范传波黄雅静边莉肖秀斌姚波郭梅余长林艾辉胜
关键词:猕猴造血干细胞移植
伴CD4、CD7表达的AML患者免疫表型特点及其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伴CD4、CD7表达的AML病人免疫分型特点及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以CD45设门,检测304例病人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RT-PCR方法检测WT1、MDK、ETO、PMLRaRa、BCR-ABL分子生物学标志;R显带技术分析白血病细胞核型变化。根据免疫分型结果,将病人分为3组:伴CD7表达的AM L组,伴CD4表达的AM L组(CD4组),无T系抗原表达的AM L组(common AM L组)。结果:CD7组患者HLA-DR表达率和表达量均高于无T系抗原表达AM L组,CD34、CD33表达率高于无T系抗原表达AM L组和CD4组;CD4组患者CD15、CD64的表达率和表达量均高于CD7组和无T系抗原表达AM L组,CD33表达率、表达量高于无T系抗原表达A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7组患者WT1表达低于无T系抗原表达A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7组患者未发现PML-RaRa表达。伴有CD4、CD7表达的AM L组正常核型的比例高于无T系抗原表达AM L组。伴有CD7表达的AM L患者中无1例发生t(15;17)。结论:伴有CD7表达的AML的白血病细胞来源于前体细胞,被阻滞在造血发育的早期阶段;伴有CD4表达的AML白血病细胞起源于相对成熟的阶段,高表达CD33、CD64、CD15;伴有CD7、CD4表达的AML无特异性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根据CD4、CD7的表达量和强度,联合髓系标志可定量检测AML病人MRD。
刘铁强黄珊姚波刘志清余长林乔建辉孙琪云胡锴勋黄雅静张锐李玉芳白娟孙玉晶李冰霞王冬梅王一郭梅
关键词:AML免疫表型CD7CD4细胞遗传学
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微泡的分离鉴定和分子植入受鼠淋巴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本研究分离G-CSF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微泡(MV),研究供者MV与受者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的特点.方法 1.实验动物雄性C57BL/6及KM小鼠,6~8W龄,SPF级,雌性CB6F1小鼠,6~8W龄,SPF级.
郭梅汪少飞王一刘铁强黄雅静余长林胡锴勋孙琪云乔建辉艾辉胜
不同时间输注受者动员脾细胞对小鼠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
2017年
目的:研究小鼠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输注G-CSF动员的自体脾细胞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GVHD阳性对照组(control group)、移植后1 d受者细胞输注组(+1 d group)、移植后4 d受者细胞输注组(+4 d group)、移植后7 d受者细胞输注组(+7 d group)。输注3×10~7的G-CSF动员后的受者脾细胞,观察GVHD临床体征及病理变化,并检测各组外周血中CD3^+CD4^+、CD3^+CD8^+细胞亚群及其FasL的表达变化。结果:移植后4 d组的GVHD发生率明显降低,中位存活时间>60 d,显著高于对照(24 d)、移植后1 d(21 d)和移植后7 d组(28 d)(P<0.01),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Fasl的表达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4 d,输注G-CSF动员的受者脾细胞能抑制供者T淋巴细胞的FasL的表达,显著减少GVHD的发生。
王俊辉邓磊王路梁晨王一刘铁强黄珊黄雅静蔡博董征左红莉孙琪云乔建辉余长林胡锴勋艾辉胜郭梅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onmyeloablativ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NS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SAA)的疗效。方法:14例有血缘相关HLA全相合的SAA患者接受NST治疗,其中8例患者为SAA-Ⅰ型,6例为SAA-Ⅱ型。预处理方案采用氟达拉滨(FIUD)+环磷酰胺(CTX)+抗人胸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AL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Cs A)或他克莫司(FK506)联合霉酚酸酯(MMF)。结果:14例患者移植过程顺利,14例患者造血均获得快速重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中位恢复时间为移植后9 d,血小板数≥20×109/L中位恢复时间为移植后13 d;在移植后14 d均获得完全植入,且多次复查骨髓均为完全供者型;2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患者在移植后70 d发生急性皮肤GVHD(Ⅰ度),1例患者于移植后1年发生慢性肝脏GVHD(Ⅰ度),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无1例患者发生Ⅱ度以上GVHD;9例患者出现细菌和真菌混合性感染和(或)病毒感染,中位感染时间为移植后54 d,经过对症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得到有效控制。中位随访54.5个月(5-144个月),12例患者现在无病存活,2例患者因肺部真菌感染死亡。结论: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ST)治疗SAA安全可行,但要加强对感染的监测和防治。
汪少飞黄雅静余长林孙琪云乔建辉胡锴勋左洪莉董征刘志青王一黄晓梅艾辉胜郭梅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H-2单倍体相合小鼠双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建立新的H-2单倍体相合小鼠双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并与经典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比较,以减轻移植的相关并发症。方法:建立H-2单倍体相合小鼠双供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并与8 Gy预处理移植组进行比较。在经典移植组给予CB6F1受鼠8 Gy TBI预处理,2 h内回输经G-CSF动员的供体(雄性C57)脾单个核细胞(spMNC)3×10~7;在双供体移植(DHSCT)组给予CB6F1受鼠2 Gy TBI,2 h内回输H-2单倍体相合小鼠双供体来源的spMNC共12×10~7(每个供体各6×10~7),依据供鼠组品系和性别不同,双倍体移植组又再分为3组:A组为雄性C57+雌性BALB/c,B组为雄性C57+雄性BALB/c,C组为雄性C57+雄性C3H。观察4组的造血重建、移植物植入、GVHD及存活情况。结果:经典移植组出现严重造血抑制,WBC<1×10~9/L持续3-5d;A、B、C各组未出现造血抑制(WBC>3×10~9/L)。经典移植组快速植入,1周达到外周血完全植入;A、B、C 3组1周达混合植入,2周达完全植入。经典移植组34 d GVHD发生率及致死率均为100%。双供体移植(DHSCT)组中34 d总体GVHD发生率及致死率分别为49.6%、50%(P<0.01,P<0.05);50 d分别为60.4%和81.2%,50 d总体存活率为50.9%。A、B、C各组的造血重建、供体植入、GVHD发生率、GVHD致死率、OS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2 Gy TBI预处理、双供者细胞输注、无GVHD预防,可使供体完全稳定植入、无造血抑制、GVHD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减少;研究表明,H-2单倍体相合小鼠双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成功建立。
王晓娜梁雨蒙邓磊王路王一黄雅静刘铁强左洪莉胡锴勋乔建辉孙琪云郭梅艾辉胜余长林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
猕猴单倍体相合非清髓造血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用非清髓预处理建立猕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模型,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单倍体相合移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健康、单倍体相合的猕猴亲子配对,受者非清髓性预处理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60Co(200cGy)全身照射+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用环孢菌素A、霉酚酸酯、抗CD25单抗。实验分为单纯造血干细胞(HSC)移植组和HSC联合MSC移植组;检测供受体嵌合水平,观察造血恢复、GVHD等情况。结果单倍体相合的子代猕猴采用非清髓预处理方案,可获稳定植入。比较了单纯非清髓HSC移植组和HSC联合MSC移植组的造血恢复,发现造血恢复时间主要与嵌合状态有关;MSC可促进植入;相同条件下,HSC联合MSC移植组更容易形成供受者混合嵌合;GVHD的发生率低。结论成功建立了猕猴非清髓性单倍体相合HSCT的模型,非清髓HSCT联合MSC可能在单倍体相合移植中有较好效果。
刘丽辉孙琪云胡锴勋黄雅静范传波孙昭姚波郭梅赵春华艾辉胜
关键词:猕猴造血干细胞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单倍体相合
脂质体介导pcDNA3.1-HGF瞬时转染小鼠MSCs及转染效果检测被引量:5
2008年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各种组织都具有促分裂、促迁移、促细胞形态发生的作用,尤其是肾脏、肺和肠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同时还具有相对的定位归巢以及免疫调节作用,由于MSC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可作为良好的基因载体.为联合应用HGF和MSC的作用,本实验在分离培养小鼠MSC并鉴定后;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cDNA3.1-HGF瞬时转染MSC;采用半定量RT-PCR和ELISA法分别鉴定HGF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转染试剂对MSC的活性无影响,转染细胞形态及定向分化特性未发生改变;HGF在转染后48 h达到最高表达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减低,在10 d时仍略高于对照.脂质体介导pcDNA3.1-HGF瞬时转染小鼠MSC后,HGF在转染后10 d内升高表达.
黄雅静孙万军孙琪云王冬梅艾辉胜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脂质体
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5年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累及皮肤、肝脏和肠道。其中,肠道GVHD发病率较高、程度较重,重度肠道GVHD往往难以逆转,并且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加重全身GVHD,影响移植疗效,增加病死率。肠道GVHD的早期诊断与有效治疗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在GVHD的诊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肠道GVHD的症状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病理机制、治疗进展等方方面作一综述。
黄雅静艾辉胜
关键词: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GVHD症状表现病理机制病死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