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彦
- 作品数:13 被引量:152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Dx-ARMS法与PCR-Sanger测序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微小标本EGFR基因突变的比较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比较ADx-ARMS法和PCR-Sanger测序法检测肺癌微小标本EGFR基因突变的差异,评价微小标本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EGFR突变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2013年95例NSCLC患者98份微小标本;用ADxARMS法和PCR-Sanger测序法检测上述标本EGFR基因18、19、20、21外显子基因突变,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 ADx-ARMS法突变总检出率为51.0%(50/98),PCR-Sanger测序法突变总检出率为25.3%(24/95)。突变多见于女性(65.1%)、非吸烟(64.0%)、腺癌(51.9%)患者。EGFR-TKI疗效研究结果表明,ADx-ARMS法和PCR-Sanger测序法检测结果均为野生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0个月,明显短于两种方法检测均为突变型和仅ADx-ARMS法检测为突变型患者的9.1个月和10.0个月(P〈0.01)。结论对于难以获得手术切除标本的患者,微小标本可作为其进行EGFR突变检测的适用材料;ADx-ARMS法较PCR-Sanger测序法更适用于微小标本的基因检测。
- 孙宇晶刘畅龙彦孙媛媛陈克终杨帆王辉赵晓涛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等位基因特异荧光PCR检测ALDH2基因多态性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了解人群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评价等位基因特异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LDH2基因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荧光PCR和DNA测序法同时检测375例患者外周血ALDH2基因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复检。结果 375例标本中,荧光PCR检出ALDH2*1/1型248例(66.1%)、ALDH2*1/2型107例(28.5%)、ALDH2*2/2型20例(5.4%),而DNA测序法则分别检出246例(65.6%)、108例(28.8%)和21例(5.6%),2种方法检测ALDH2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0.392),且一致性较好(κ=0.978,P<0.001)。2种方法基因型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8.9%(371/375)。4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经基因芯片法复检,结果与等位基因特异荧光PCR一致。结论等位基因特异荧光PCR检测ALDH2基因型简便、可靠,能满足临床对ALDH2基因型检测的要求。
- 孙宇晶线海鹏刘向祎刘畅龙彦孙媛媛赵晓涛
- 关键词: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
- 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北京地区孕期女性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分布及随访结果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应用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北京地区孕期女性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分析北京地区孕期女性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门诊的孕期女性共1 709例,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微阵列芯片法检测4个常见耳聋基因,共9个突变位点,包括GJB2(35delG、235delC、176-191del16、299-300delAT)、SCL26A4(IVS7-2 A>G、2168 A>G)、GJB3(538 C>T)及线粒体基因(1494C>T、1555A>G),并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先入组的256例患者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各基因突变位点的阳性检出率及分布情况,采用Kappa检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并对其配偶和产后新生儿进行随访。结果微阵列芯片法与Sanger测序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在1 709例孕期女性中,共89例检出耳聋基因突变,总体阳性检出率为5.21%(89/1 709),其中杂合突变共83例(GJB2 235delC 35例,GJB2 299-300delAT 12例,GJB2 176-191del16 1例,SLC26A4 IVS 7-2 A>G 30例,SLC26A4 2168 A>G 3例,GJB3 538 C>T 2例),纯合突变1例(GJB2 235delC纯合突变),双位点突变2例(分别为SLC26A4 IVS 7-2 A>G/GJB2 299-300delAT、IVS 7-2A>G/GJB2 235delC双位点突变),线粒体基因1555A>G均质型突变3例。GJB2各突变位点235delC、299-300delAT及176-191del16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7%、0.76%及0.06%;SLC26A4突变位点IVS 7-2A>G、2168 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87%、0.18%;GJB3 538 C>T和线粒体基因1555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12%(2例)、0.18%(3例)。截至2018年11月,共成功随访突变位点检测为阳性的孕期女性56例,其中有26例配偶进行耳聋基因测序,2例配偶检出与女方携带相同基因位点突变,1例经羊水穿刺产前诊断证实胎儿为IVS 7-2A>G杂合突变并顺利娩出,随访至本研究终点该新生儿听力正常;另外1例拒绝产前诊断,顺利分娩235delC纯合突变的新生儿1名,该患儿听力测试右耳未通过,于3月�
- 龙彦马寅婷孙媛媛刘畅高华赵晓涛
- 关键词:微阵列分析连接蛋白类随访研究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 CEA和 CYFRA21-1水平与 EGFR 突变及 EGFR-TKI 疗效的关系被引量:29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CEA和细胞角蛋白19( CYFRA21-1)水平与表皮生长因子( 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临床研究,共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2至2013年10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配对癌组织和外周血标本。采用ADx-ARMS法和直接测序法检测上述标本EGFR基因18、19、20、21外显子基因突变,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CEA和CYFRA21-1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EGFR突变和EGFR-TKI疗效的关系。结果双环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Dx-ARMS)总突变检出率为60.4%(61/101),直接测序法为33.7%(34/101)。突变多见于治疗前血清CEA浓度升高(≥5μg/L,78.8%)患者,但突变率不随CEA浓度增加而升高。靶向治疗疗效方面,治疗前血清CYFRA21-1水平和EGFR突变状态与TKI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相关(χ2=8.903,P=0.003;χ2=28.590,P<0.001),同时也是影响靶向治疗患者PFS的独立因素( RR=0.298,P<0.001;RR=0.086,P<0.001)。结论治疗前CEA浓度与EGFR突变相关,同时可与CYFRA21-1作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接受EGFR-TKI治疗的疗效指标。(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407-411)
- 孙宇晶刘畅龙彦孙媛媛樊春红夏长胜王辉赵晓涛
- 关键词:角蛋白19
- 北京地区育龄期妇女TORCH筛查结果调查分析被引量:32
- 2014年
- 目的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北京地区育龄期妇女血清TORCH IgM和IgG抗体(anti-TORCH),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本地区孕妇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孕前筛查和孕期普查的妇女共6 978例,采用CLIA进行血清anti-TORCH检测。结果与其他3种病原体比较,单纯疱疹病毒Ⅰ/Ⅱ抗体IgM(anti-HSVⅠ/ⅡIgM)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1.19%(779/6 962)(P<0.007);其次为风疹病毒抗体IgM(anti-RV IgM)和巨细胞病毒抗体IgM(anti-CMV 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3%(176/6 691)、2.54%(167/6 564),二者阳性检出率间无差异(P=0.755);弓形虫抗体IgM(anti-TOX IgM)的阳性检出率〔0.62%(41/6 601)〕较其他3组低(P<0.007)。anti-CMV IgM以秋季为高发期〔阳性检出率为3.66%(54/1 475),P<0.007〕;anti-HSVⅠ/ⅡIgM以春、秋两季为高发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48%(280/2 244)和12.41%(195/1 571),P<0.007〕,但春、秋两季比较无差异(P>0.05);anti-TOX IgM、anti-RV IgM在不同季节的阳性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将入选人群分为低龄孕妇组(<35岁)和高龄孕妇组(≥35岁),anti-HSVⅠ/ⅡIgM在低龄孕妇组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高龄孕妇组(χ2=31.934,P=0.000);anti-CMV IgM在高龄孕妇组的阳性检出率高于低龄孕妇组(χ2=7.888,P=0.005);anti-TOX IgM在高龄孕妇组的阳性检出率高于低龄孕妇组(χ2=8.929,P=0.003);anti-RV IgM的阳性检出率在两年龄组间无差异(χ2=3.012,P=0.083)。在调查人群中,IgG类抗体中巨细胞病毒抗体IgG(anti-CMV IgG)的阳性检出率最高,达84.36%(2 455/2 910)(P<0.05),弓形虫抗体IgG(anti-TOX IgG)阳性检出率最低,仅为1.22%(27/2 216)(P<0.05)。结论北京地区育龄期妇女anti-TORCH阳性检出率较高,孕期及孕前及时进行检测,以预防新生儿先天性TORCH感染是有必要的。
- 龙彦赵晓涛孙媛媛刘畅王辉
- 关键词:风疹病毒弓形虫属免疫球蛋白M
- EB病毒急性感染的实验室血清学诊断方法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EB病毒衣壳抗原Ig M(EBV-VCA Ig M)的结果进行方法学评价,并与酶联荧光分析法(EL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诊断EB病毒(EBV)急性感染的效能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不明原因发热患者142例,对受试者使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抽取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采用CLIA、ELFA和ELISA检测EBV-VCA Ig M,比较3种方法诊断EBV急性感染的价值;并对CLIA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 CLIA低、中和高值(分别为25.8、81.8、184.4 U/ml)血清标本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5.7%、3.9%和2.6%,批间CV分别为11.4%、5.4%和4.2%。理论值与实测值间的回归方程为Y=0.090 4+1.005 2X,相关系数r=0.998(P〈0.001),回收率为95.3%~104.8%;当标本中血红蛋白水平达8 g/L,三酰甘油达30 000 mg/L时,均不干扰CLIA。CLIA诊断EBV急性感染的灵敏度为94.2%,特异度为91.1%,Youden's指数为0.853;ELFA诊断EBV急性感染的灵敏度为82.7%,特异度为88.9%,Youden's指数为0.716,;ELISA诊断EBV急性感染的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91.1%,Youden's指数为0.719。CLIA诊断EBV急性感染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2〔SE=0.021,95%CI(0.920,1.004)〕;ELFA诊断EBV急性感染的AUC为0.960〔SE=0.015,95%CI(0.911,0.990)〕;ELISA诊断EBV急性感染的AUC为0.882〔SE=0.031,95%CI(0.823,0.942)〕。ROC曲线显示,CLIA诊断EBV急性感染的最佳诊断界值为41 U/ml,灵敏度为96.2%,特异度为99.7%,Youden's指数为0.959。结论 CLIA是目前测定EBV-VCA Ig M较灵敏的定量检测方法,优于ELFA和ELISA,适用于临床EBV感染的早期诊断。
- 龙彦刘畅孙媛媛赵晓涛王辉
- 关键词: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用TaqMan-MGB荧光探针法检测北京地区幽门螺杆菌A2142G/A2143G耐药突变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用Taq Man-MGB荧光探针法检测北京地区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耐药位点A2142G、A2143G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门诊尿素酶试验及病理活检均阳性的患者233例,所有患者均应用MGB荧光探针法和一代测序法对耐药位点A2142G/A2143G进行检测,其中79例患者同时进行传统培养联合药敏法检测。分析耐药位点突变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和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结果 79例传统培养联合药敏法检测的标本中成功培养出42例,占53%(42/79),其中耐药型菌株22例,敏感型菌株20例,而MGB荧光探针法成功检出77例,占97%(77/79),其中野生型28例,突变型49例。在传统培养+药敏法培养出的42例阳性标本中,两种方法检出的符合率为86%(36/42)。233例标本中,一代测序法成功检测出214例,占92%(214/233),其中野生型138例,突变型76例。在76例突变型标本中,含A2142G突变(包括A2142G和A2142G+野生)的标本占5%(4/76),含A2143G突变(包括A2143G和A2143G+野生)的标本占95%(72/76)。MGB荧光探针法成功检测出231例,占99%(231/233),其中野生型141例,突变型90例。在90例突变型标本中,含A2142G突变的标本占14%(13/90),含A2143G突变的标本占86%(77/90)。一代测序法和MGB荧光探针法在区分是否含有突变上的符合率为95%(203/214)。根据MGB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突变组与野生组,2组在年龄和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年龄=-0.685,P=0.493;χ-2性别=0.065,P=0.890),而在消化性溃疡发生率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653,P=0.044)。结论TaqMan MGB荧光探针法可应用于临床快速、敏感地检测患者胃黏膜标本中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A2142G、A2143G耐药位点突变情况。
- 线海鹏孙宇晶刘畅龙彦孙媛媛马寅婷卓钟灵王宁范雪赵晓涛王晶桐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耐药
- 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检测APOE、SLCO1B1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募集2017年3月至11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67例,经冠脉造影及纳排标准筛选后,最终入选冠心病患者391例为病例组、非冠心病患者223例为对照组,应用Gensini评分对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Real-timePCR法检测APOE(388T>C,526C>T)、SLCO1B1(388A>G,521T>C)位点突变,并采用Sanger测序法验证.结合环境因素,探讨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两种方法检测APOE、SLCO1B1基因多态性的结果符合率为100%,二者基因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POE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均以ε3/ε3基因型和ε3等位基因最为常见,分别为ε3/ε3(70.8%,73.1%)、ε3(83.5%,85.2%);APOE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ε4+在病例组Gensini≥72的亚组中分布比例较高(P<0.05).SLCO1B1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均以基因型*1b/*1b和等位基因*1b比例最高,分别为*1b/*1b(37.3%vs36.8%)、*1b(60.1%vs61.7%).SLCO1B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两组间及不同冠心病疾病严重程度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风险有关,但APOEε4+可能增加冠心病的疾病严重程度.
- 龙彦马寅婷孙媛媛刘畅高华赵晓涛刘心语刘继轩
- 关键词:载脂蛋白E类冠心病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ELISA法检测EB病毒VCA-IgM的比较
- 目的 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CLIA)测定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衣壳抗原IgM(EBV-VCA IgM)进行方法学评价,验证CL...
- 龙彦赵晓涛孙媛媛刘畅
- 关键词:CLIA
- 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现状及其特点。方法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30例(男性274例,女性35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的NG、CT和UU核酸,并对其中108例患者行单纯疱疹病毒(HSV)检测,82例行人乳头瘤病毒(HPV6/11/16/18)检测。结果在630例患者中,NG、CT和UU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20/630)、9.8%(62/630)和47.1%(297/630),HSV的阳性检出率为2.8%(3/108),HPV6/11/16/18的阳性检出率为8.7%(8/92),其中男性NG、CT和UU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14/274)、10.9%(30/274)和21.5%(59/274),女性分别为1.7%(6/356)、9.0%(32/356)和66.9%(238/356),女性UU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性NG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中,NG阳性检出率均以<30岁组(7.4%,7/94;3.5%,4/115)较高,男性CT阳性检出率以>40岁组(17.5%,7/40)最高,女性以<30岁组(17.3%,18/104)最高,UU在不同性别各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UU双重感染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8.2%(31/379),NG+UU+CT双重感染检出率为1.6%(6/379),HPV 6/11+NG、HPV 6/11+CT混合感染各1例,HSV-Ⅰ/Ⅱ伴UU感染2例。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NG、CT和UU阳性检出率不尽相同,其中以UU最高,且女性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两种及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较为常见,临床应注意进行多种病原体的检测。
- 龙彦刘畅孙媛媛赵晓涛魏丽惠
-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感染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