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传华

作品数:30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 11篇文化科学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卫生法
  • 6篇精神卫生
  • 6篇精神卫生法
  • 6篇爱国
  • 5篇教育
  • 5篇教学
  • 5篇《精神卫生法...
  • 4篇大学生
  • 4篇主义
  • 4篇爱国主义
  • 3篇少年
  • 3篇实践教学
  • 3篇思政
  • 3篇思政课
  • 3篇青少年
  • 3篇精神障碍患者
  • 3篇法律
  • 3篇法治
  • 3篇爱国主义教育
  • 2篇代表履职

机构

  • 26篇广东工程职业...
  • 1篇广东省法学会

作者

  • 26篇万传华
  • 1篇付盛松

传媒

  • 3篇中国卫生法制
  • 2篇当代青年研究
  • 2篇高教论坛
  • 2篇大庆师范学院...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云南社会主义...
  • 1篇行政与法
  • 1篇人大研究
  • 1篇中国卫生事业...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现代中小学教...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广西教育学院...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科教文汇
  • 1篇人民之声
  • 1篇太原城市职业...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香港中小学旧版通识科中国家认同教育的问题、实质及其根治
2022年
香港中小学旧版通识科教育实施过程中,不仅教材充斥鼓吹“占中”、灌输“港独”、抹黑中国等反国家认同内容,而且渗透到课堂教学、考评设计、实践引导等教学过程,实质上违反我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所确立的“一国两制”方针,是借助通识科教育对香港青少年进行西式国家层面政治启蒙及训练的违法教育。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要加强国家教育主权,完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叙事体系,建立符合“一国两制”方针的国家通识教育监督和管理制度。
万传华
关键词:国家认同教育
论非自愿留院观察诊断制度及其救济——兼评我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九条被引量:2
2018年
我国《精神卫生法》非自愿留院观察诊断制度是其非自愿住院治疗制度的唯一的法定前置程序。其兼具条件法定性、发生抑制性、手段强制性、实施紧急性、诊断及时性等特性。上述特征阻却了其对患者人身权利的侵袭性,减少了设置其内部纠错机制的必要性,但制止不了其造成人身权利侵害甚至"被精神病"现象的可能性。为此,在该制度实施过程中嵌入完善的医疗诊断回避纠错机制,实施后通过该法第八十二条寻求司法救济,以减少其可能带来的人身权利侵害。
万传华
关键词:《精神卫生法》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爱国行为的教育与引导被引量:1
2017年
爱国行为既是理性爱国的主要体现,又是理性爱国教育与引导的基本着眼点。理性爱国应包含理智爱国和热情爱国两个不可分开的方面。对个人而言,道德要求激发爱国热情,是爱国行为的驱动力和更高要求;法律规范引导理智爱国,是爱国行为的界限标准。爱国主义的道德要求与法律规范成为约束爱国行为的两面维度,撑起理智与热情并存的爱国大旗。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青年爱国行为的教育与引导既要符合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要求,又应遵循它们各自的内在逻辑。
万传华
关键词:法治社会
论医疗诊断回避制度及其实施——以我国精神卫生法规为对象被引量:1
2018年
医疗诊断回避制度是指在精神障碍的诊治领域要求特定医疗诊断主体不得为与其有利害关系的患者进行相关的诊疗行为,或者不得为同一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两个以上阶段的诊疗行为。该制度渊源于司法审判回避制度,是程序正义原则在医疗领域的发展。与审判回避制度相比,该制度具有立法价值和定位不高、适用领域和情形不广、利害关系回避仅限两方关系情形、设置特殊的诊断阶段回避等特征。统一医疗诊断回避制度并完善其内容和程序才能激活其"僵尸"状态以恢复预设功能。
万传华
新时代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叙事方式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2020年
“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以来,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得到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一国两制”实践社会政治基础巩固及其后继人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文献研究表明,学界主要集中于国家认同的理论建构及其路径分析,缺乏具体如何认同国家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系统讲好中国故事、适合青少年认知规律的讲好文化中国和政治中国等方面的研究。在对当前学界关于港澳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从历史中国和现实中国的背景中以“认识我们”视角的爱国主义教育叙事方式的研究展望和构想。
万传华
再论《精神卫生法》的自愿原则——基于私法自愿原则的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我国《精神卫生法》在"送"、"诊"、"治"、"出"四个环节全面确立了自愿原则。该原则渊源于私法领域,是指精神障碍患者(含疑似)在法定无害的前提下自主决定一方对其提供的精神卫生服务的接受、中止或终止的单方意愿。与私法自愿原则相比,该原则具有单方性、相对性、双方地位不平等性、实施标准国际性、相对方必须接受等特征。精神卫生健康权利兼具"自由"和"权利"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其自愿原则的特殊性:精神障碍患者单方自愿的决定权和医疗机构必须接受的法定义务的统一。
万传华
关键词:自愿原则精神卫生法精神障碍患者私法
习近平关于港澳青年国家观培育重要论述及其思想意蕴被引量:2
2019年
习近平关于港澳青年国家观培育的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宪法和基本法为宪制基础,以增进港澳同胞福祉和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为原则,以整体推进国家建设为抓手,以发展壮大爱国爱港(澳)力量的社会基础为任务,以发展实践为主题的青年国家观塑造理论。该论述把民族复兴、国家建构、国家战略、全面参与、依法治理等新时代国家理念融入“一国两制”新时代事业,激发港澳青年在共担共建共享的发展实践中形成对国家制度的认识、尊重、维护,形成基本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它是“一国两制”新时代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国家观念培育的发展,开创了国家观培育的发展实践主线,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实践内涵。
万传华
关键词:思想意蕴
论《精神卫生法》的自愿原则被引量:9
2013年
为了防止正常人"被精神病",更好地保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精神卫生法》确立了自愿原则。该原则渊源于私法领域的自愿原则而又与其不同,是在知情的条件下对精神卫生服务的单方接受自愿。它回应了要像人一样保护精神障碍患者,彰显了精神卫生法的福利法本质。它包涵自愿诊断、自愿治疗和自愿出院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子原则。非自愿诊断、非自愿治疗、非自愿继续住院治疗只是自愿原则的补充,此种例外旨在寻求患者精神健康权与社会公众安全保护的平衡。
万传华
关键词:精神卫生法自愿原则渊源
急诊、误诊与“被精神病”的性质及法律责任比较——基于我国《精神卫生法》的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精神障碍急诊、误诊不能构成或转化为"被精神病"现象,因为它们属于不同类的概念。从性质上看,急诊是患者病情紧急情形下的医疗急救,属于合法行为;误诊是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属于过失行为;"被精神病"是可以避免的人为现象,属于故意违法行为。从发生概率上看,急诊、误诊都是临床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而"被精神病"是人为的小概率事件。从法律责任上看,急诊一般不负法律责任,误诊只有符合法定情形才承担法律责任,"被精神病"不论何种情形都需负法律责任。从立法态度上看,急诊是必须的,误诊是包容的,而"被精神病"是禁止的。
万传华
关键词:急诊误诊法律性质法律责任
法治国家青少年爱国行为的逻辑建构和实践创新被引量:7
2017年
社会频发关于爱国行为是与非的争议凸显爱国主义教育中单一的"榜样动力行为引导模式"的不足。这种以精英化、时机化、大事化、镜像化为特征的爱国行为建构逻辑导致其内容的固定化和实践的形式化。在法治国家,爱国行为的建构还应遵循个人自己生活工作中做出的合理合法行为的原则,旨在实现一种具有普通化、日常化、生活化、个体化为特征的"生活动力行为引导模式"。只有同时构建两种模式以形成公民责任的内驱力、榜样作用的外引力的人生意义合力,才能使人们自我完善地践履爱国行为,才能汇聚共筑中国梦的最佳合力。
万传华
关键词:爱国行为法治国家逻辑建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