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泽胜

作品数:19 被引量:16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6篇文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精神分析学
  • 4篇无意
  • 4篇无意识
  • 3篇意识形态
  • 3篇语言
  • 3篇真理
  • 3篇逻辑
  • 3篇精神分析学家
  • 2篇意识形态理论
  • 2篇欲望
  • 2篇证法
  • 2篇主体性
  • 2篇主义
  • 2篇自我
  • 2篇镜像阶段
  • 2篇后马克思主义
  • 2篇辩证
  • 2篇辩证法
  • 1篇当代马克思主...
  • 1篇颠覆

机构

  • 7篇中南财经政法...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南财经大学

作者

  • 19篇严泽胜

传媒

  • 4篇国外理论动态
  • 4篇马克思主义与...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外国文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哲学
  • 1篇马克思主义哲...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 3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意识形态的幽灵——当代马克思主义对拉康理论的挪用
2004年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中,意识形态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现当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对意识形态作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对于丰富意识形态概念的意涵贡献卓著。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雷蒙·威廉斯在《马克思主义与文学》一书中指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意识形态这个概念是介于以下两种意思之间的:一是"一种某个阶级特有的信仰系统";二是"一种可能与真实的或科学的知识相矛盾的幻象信仰系统,即伪思想和伪意识"。
严泽胜
关键词:阿尔都塞詹明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意识形态理论
齐泽克:作为幻象的意识形态被引量:3
2011年
齐泽克根据拉康的幻象理论重构的"作为幻象的意识形态"概念,是继阿尔都塞之后,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础上做出的又一重要推进。他认为,在其基本层面上,意识形态不是掩饰事物的真实状态的幻觉,而是建构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因此,意识形态批判的着眼点不应该只停留在对意识形态话语形式进行"症候分析",以破除所谓"伪意识"的幻觉,而更应该聚焦于物质性现实的表面,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呈现于其上的意识形态幻象进行"穿越","去体验为什么在它后面一无所有,幻象是如何巧妙地掩饰这‘空无’的"。
严泽胜
关键词:意识形态幻象
拉康与分裂的主体被引量:19
2001年
针对传统自足主体论 ,拉康提出了主体分裂论以颠覆之 ,认为主体不是以意识为中心的自我同一的主体 ,而是由他者介入而异化而分裂的主体。因此 ,主体必然是去中心的 ,而真实的主体乃是无意识的主体。
严泽胜
关键词:精神分析学家婴儿镜像阶段语言规则语言符号
朱迪·巴特勒:欲望、身体、性别表演被引量:41
2004年
本期《文化理论》介绍当今西方性别研究领域的“酷儿理论”(queer theory)及其代表人物朱迪·巴特勒(Judith Butler)。酷儿理论起源于对男女同性恋、双性恋等边缘群体的研究,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包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等理论在内、对身份政治进行研究的学说的总称。本文从巴特勒的三本著作出发,介绍了她在主体、性别、身体等方面所作的理论探索。巴特勒认为主体的性别身份不是既定的、固定不变的,而是不确定的、不稳定的,性别乃至一切身份都是表演性的。主体是一个表演性的建构,是通过反复重复的表演行为建构起来的“过程中的主体”。
严泽胜
关键词:酷儿理论女权主义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科耶夫:欲望和历史的辩证法被引量:3
2003年
在当今那些试图重新挪用黑格尔思想资源的形形色色的智识努力中 ,亚历山大·科耶夫对黑格尔的解读 ,无疑占据着一个独特的重要地位。在科耶夫看来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核心是“主—奴辩证法” ,它所揭示的是欲望和历史的辩证关系。历史始于欲望 ,而欲望随历史的展开得以实现 (满足 ) ,欲望之满足则意味着历史的终结。可以说 ,正是科耶夫对黑格尔哲学的“癫狂性”解读 ,构成了当代理论场域中有关人性与欲望、欲望与历史、历史的终结、全球化的普遍同质国家等诸问题讨论的重要影响源。
严泽胜
关键词:欲望
新小说:写作的历险被引量:3
2001年
新小说是二战后在法国出现的重要文学现象。本文论述了新小说的反人道主义的思想倾向及其颠覆传统艺术形式的激进美学立场 ,意在表明新小说乃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艺术革命。
严泽胜
关键词:新小说人道主义写作历险
巴迪欧论“存在”与“事件”被引量:6
2013年
巴迪欧对"存在"与"事件"的思考被称为当代哲学的重大事件。他反对海德格尔关于存在的诗歌本体论,提出本体论是数学的,因为希腊哲学的起源是数学而不是诗歌。在巴迪欧看来,存在即无即不一致的纯粹的多,它是无从识别的。现代数学的集合论为不可识别的纯粹的多提供了一个可识别的概念———"集合"。只有集合论能使我们不求助于一的概念而思考存在。存在是纯粹的空无,是无限的无限。存在的不可还原的不一致总会引起一系列突变,而这种突变就是事件。事件是既定情景的断裂,它意味着新的事物的发生,并由此而开启了存在之真理。
严泽胜
关键词:真理
视差逻辑与齐泽克的辩证法被引量:4
2018年
齐泽克受日本理论家柄谷行人的启发引入"视差"概念,并尝试对其进行理论化,以便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当代复兴提供一种理论可能性。视差原是天文学术语,指由于观察者视角的变化而使被观察的天体在某一背景下产生明显的位移。齐泽克对此标准定义进行了某种"哲学扭曲",使视差由主体主观性的视角差异转换成对象本身在存在论层面上与自身的差异。通过拉康的凝视理论,齐泽克分析了这一转换的成因,即主体对现实产生的视差分裂,不是由于视角不同或由于知识的局限不能全面认识完整现实,而恰恰是因为主体自身的真实存在作为不可见的凝视(污点或盲点)刻入了自己建构的现实,由于污点或盲点的存在,使得现实总是未完成和不确定的,总是与自身不一致而产生"最小差异"。视差逻辑正是这种"最小差异"或"纯粹差异",它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颠覆性内核。
严泽胜
关键词:存在论差异辩证唯物主义
拉康:“回归弗洛伊德”或回归主体的真理被引量:7
2003年
本期《文化理论》介绍的是精神分析学领域的两位重要理论家:拉康和齐泽克。如果梳理一 下20世纪精神分析学的谱系的话,我们会发现弗洛伊德、拉康和齐泽克勾勒出了整个精神 分析学的地形图。严泽胜的文章向我们介绍了拉康“回归弗洛伊德”的口号所隐含的意义, 认为拉康对弗洛伊德的回归实质是对无意识的回归,即重新强调了无意识在主体建构中的 地位。季广茂的文章介绍了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齐泽克认为意识形态不是虚假意识和 错误认识,而是现实本身,它和无意识紧密相联,构成了我们生存的基本状况。
严泽胜
关键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意识形态理论
行动与开端:齐泽克对谢林“自由”概念的精神分析学解读
2020年
齐泽克认为,谢林的神智学叙事是关于上帝创世及其作为绝对主体之创生的寓言。在上帝创世或创生之前,只有驱力的漩涡的疯狂运动,这是在上帝之中但又不是上帝的原始根据,这在谢林那里属于非时间性的"永恒的过去",亦即拉康意义上的"真实域"。世界(现实时间)始于原初的"分离-决断"行动对驱力的旋转运动("永恒的开端")的否定。这种分离-决断之行动创造了世界(时间),但它本身却不在世界(时间)中,因而它是无意识的。从另一方面说,谢林式的自由主体之自由是体现在主体的行动中的,是原初的/永恒-过去的原始根据/无根据在现实存在领域中的复现。也就是说,一次自主行动意味着永恒过去的-真实域的自由深渊在现时-历史领域的瞬间的、突然的回归。在这个意义上说,从自由到自由的主体,即是纯粹自由通过行动在历史时间中闪现的过程,也是主体通过自由的行动而生成的过程。
严泽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